书城历史夜上海往事
10997000000035

第35章 周璇,上海滩夜空中一只不倦的夜莺(13)

唐棣出现在周璇的感情生活中,却令人觉得有点乌龙。唐棣有一个个人简历,随后,被周伟、常晶收入了《周璇传》中:“193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至1943年,就职于国民党总政治部三厅宣教科兼调第九战区战地政工大队。1943年后,转职于国民党励志总社任美术股干事,上校军衔。”

1951年春,大光明影片公司准备开拍一部《和平鸽》的电影。导演陶金想到了周璇,便邀请她参加了电影的拍摄工作。当时,唐棣一时失业,无事可做。男主演顾而已便向剧组推荐了唐棣,说是请他来帮周璇画宣传用的肖像,肯定马到成功。

这样,唐棣便走进了周璇的生活。周璇当时跟朱怀德分手之后,精神上受的打击颇大,人的表情也有点憔悴,因此,周璇对于唐棣正在创作中的肖像画特别在意,从脸上的色彩浓浅、到光线的投入角度,周璇均要一一过问。慢慢地两人就熟悉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周璇发现唐棣也是一个颇为风趣的人。这样,周璇跟唐棣相处的时光,似乎也觉得了阳光的明媚,生活中的事事均清润静正。她想:自己的身边,能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男子陪着自己,也许是真的很好呢?这样,到了1951年5月,唐棣便成了周璇枕流公寓中的常客。不久,周璇怀有身孕。1952年8月30日,生出次子周伟。

唐棣的麻烦事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唐棣与周璇交往没多久,社会上就有“穷画师勾引大明星,女明星被人诱奸”的消息在流传。至周璇怀有身孕的期间,周璇的精神病已经发作,唐棣却仍然未能与周璇履行结婚手续,考虑到唐棣的国民党背景,这件事情,便迅速升温成了一桩刑事案件。周璇唯一的亲人——养母叶凤妹,把唐棣告上了法院。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于1952年5月,以诈骗罪和诱奸罪判处唐棣有期徒刑三年。

关于这桩案子,周璇长子周民在《周璇日记》中是这样解释的:

根据《婚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一个精神病人是不能结婚的,精神病人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如果一个正常人与一个精神病人发生性关系,按刑法规定,是要按强奸罪论处,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从时间上推算,唐棣在1951年8月进入周璇的生活,并实施了其违法行为,这正是周璇精神病发作期间。唐棣把这种乘人之危的卑劣行为称之为‘爱情’(要看事实,决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妄加推测。他自称的所谓爱情,在不久后周璇的日记和书信里却未见提及一字,可见他在周璇心目中的地位),而相关知情人(王人美、吴茵、黄晨、黄宗英、朱爱珍等)一致认为,唐棣当时是‘拆白党’,是无耻的流氓行为。法院也查实了,唐棣在诱奸周璇的同时,还和上海一个姓陈的女性同居着(周伟、常晶的《周璇传》中,有一段唐棣的自我辩护,提到了这个女子:‘我是和陈德珍一起生活过。1945年我和她认识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当时,我在上海美专任教,单身,她给了我很多生活上的照顾,我很感激她,也帮助她料理家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同居了。’)。所以,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道德上,唐棣都是罪孽深重,不可饶恕的。”

当时,政府考虑到周璇在海内外的巨大影响,对于唐棣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处理方法。

1979年,唐棣在劳改农场被摘去“右派”帽子,接获撤销历史问题的判决。但他的诈骗、诱奸周璇和奸污常熟中学女生(此说可查阅79沪高刑申字第1682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关于唐棣利用教师身份,奸污女学生一节,经查属实。”)这两项罪名,却至今仍记录在刑侦部门的刑事档案之中。

其实,我们考查那个时代风光旖旎的一线女明星们,说到她们的爱情与生活,有许多人都被困在一种“红颜薄命”的紧箍咒中。她们的歌,她们的舞,她们的媚,她们的美,在匆匆而繁华的人生中,虽美丽了上海;她们自己的个人命运,却逃不出“三日不舞秋满地,虫声如雨落空城”的寂寥结局。

周璇在经历了朱怀德、唐棣那样两个潦草的男子之后,曾经在日记本上无限惆怅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把人家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

所以,对于本文中周璇的四段情爱之路,我们这些后来者,虽然可以真切地感觉到周璇当时的恻恻轻愁、淡淡情思,以及静静的泪痕,但是,我们真的只能是欲语还休。有人说,周璇的爱情悲剧,应该归咎于那个纷扰的时代,或者又应该归咎于人心世道的险峻。可是,这世界上一切流泪的女子,都是那些追求唯美的女子。唯痴情的女子受伤。与周璇同时,有阮玲玉、英茵等人;周璇的身后,也有林黛、邓丽君、翁美玲、陈宝莲、梅艳芳等一大批的后来者。水银灯下的生活虽然风姿韵秀,她们却无一例外地为情所伤,过早凋零。

或许,太过美丽的东西,总是难以持久吧?

14

其实,讲起中国过去的美人,在我们心中最容易出现的,常常是这样悲凉的句子:“最难消受美人恩”。

上海滩自开埠以来,汇聚中西方文化于一体,所承受的各种文化的冲击应是十分剧烈的。如此,在大浪淘沙的一种文化背景之下,倘使我们要谈起数十年间上海滩演艺界的奇女子,有四位“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红颜女子,恰好可以作为上海电影界四代女艺人的经典代表。

第一代的电影女王阮玲玉,我们看她留在这尘世的照片,她那的迷离怅惘眼神,却令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江南烟雨三月的轻愁。这位中国的“葛丽泰·嘉宝”,奉献给观众的最好影片都是默片。她用她优雅轻盈的肢体动作,以及忧伤得令人落泪的眼神,真实地为我们传递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上唯美到令人窒息的风情。最后,她在“落花人独立”的一种寂静中悄悄地死去。

第二代女艺人的代表,便是本文的主角周璇。她在“莺啼树里迷浓绿,蝶舞樽前映嫩黄”的大好春时,死于一种人生的不如意之中。

第三代的代表是上官云珠,这是一个从冷血的民国时代跨越到火红的新时代的历史人物。在第三代阵容强大的中国女艺人队伍中,也显得相当有才华,她的笑容,曾感染了从民国到建国后几代的中国观众。

第四代女艺人的代表,则应是风华绝代的杨丽坤。她年幼之时,曾经有过一个很可爱的乳名叫“小九”。后来,她因主演《五朵金花》而红遍神州大地之后,便有爱她的影迷们亲切地称她为“九妹”。

四位人情腴润的上海滩杰出女艺人中,阮玲玉、上官云珠是死于自杀的,周璇、杨丽坤则死于精神病。无论是身处于一个“愁风愁雨愁煞人”的肃穆时代,还是身逢于一种“杨柳轻风万千条”的柔美时节,上海滩的四位情与韵致俱好的女子,均仅仅灿然了一二十年,随即像过了花期的花儿,寂然飘落了。

民国时代的周璇,曾经把十里洋场上的风花雪月,拷贝在一圈圈发黄的胶片之中,因此,那个时代的周璇是火红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陈冲,也曾经凭借其迷人的魅力,让整整一个时代的人,沉湎于她所创造的影音繁华中。可是,火红的周璇,不久即黯然坠落于中天。不屈不挠的陈冲却最终得到了一份俗世的幸福。也许对于一个女子而言,真的如陈冲所说,“她们的人生经历越单纯,便越可能得到更多的现世幸福”。

如今,有关周璇的各种闲闻轶事,正被各色的艺术家,改编成种种的艺术作品,不断地在舞台、银幕上演绎着。

记得是在读王人美传记之时,她讲周璇小妹最喜欢的一句口头禅是:“滑稽来”。的确,斯人已去,岁月永恒,现今一些有关周璇的回忆,就像一种轮廓淡淡的女子画像,却无端被置放于哈哈镜前扭转放大,已经失却了周璇的凄凉、甜美了,真是“滑稽来”。

其实,大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初期,周璇应该有过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那时,是日本人进入租界的前夜。周璇刚刚与严华结束了那段心碎的婚姻。贺绿汀与音专的一位叫张昊的学生,已经被汪伪特务盯上了。当时就住在上海新闸路的一个亭子间中,等候进入新四军战区。这时,已经红透上海滩的大明星周璇,竟然找到了贺绿汀躲藏的那个隐蔽的亭子间。

周璇一看到贺绿汀就声音很大地说:“这个短命的戏我不要拍了!你现在就带我走,做新四军去!”态度很清正,说得也很坚决。从周璇这样的语调来判断,周璇大约对于那种灯红酒绿的演艺生涯已经有了一种深深的厌倦。可是,投奔新四军就是投奔烽火连天的战区,那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实在是太残酷了。当时,对于女性进入新四军战区是有严格要求的。贺绿汀当时不敢贸然答应周璇的要求,就劝周璇去找上海演艺界的左翼大佬蔡楚生。这是周璇人生路的一个分岔点。

后来,上海解放,贺绿汀回到上海主持文艺工作。那个时候的周璇正在香港拍片,且不慎跟一个男子有了身孕。周璇想回到上海把孩子生下来。当时,香港的许多朋友都劝周璇留在香港生小孩,因为,那样的时刻,像周璇那样一直浸润于醉生梦死的旧上海的女明星,于红色上海而言,身份已有点敏感。可是,周璇还是不顾一切地回来了。当时,上海的宣传部长是夏衍。上海的红色艺术界,正在着手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旧艺人思想改造计划。周璇与张爱玲,是上海“孤岛”时期名声很大的两个“黄色艺术家”,她们自然也就成了这个思想改造计划的重点帮扶对象。

张爱玲为人虽孤僻,政治嗅觉却好,她趁没有人注意,悄悄地去了香港。周璇本来也可以到外面去散散心的,却迟疑难断。她仿佛一个贪恋夜景的过客,抬头仰望着中天的一钩微月,复细瞧满天的繁星如沸。不知不觉即到了安静的旭日东升。这种时候,因为浓愁,周璇已是寂然如水。再想走,已是有心无力。

1951年5月,上海戏剧、电影协会组织旧艺人进行声势浩大的思想改造运动。这时,有人向组织上密报:王人美可能是一个国民党留在大陆的潜伏特务!

王人美吓得当时就差点背过气去!于是,王人美赶紧大汗淋漓地在随后召开的文艺整风会议上,揭批自己与周璇这一帮旧艺人在过去的年代中,用精神鸦片毒害了无辜的工农兵群众。像这样的政治表态,在当年那种全社会实行政治改造的滚滚热浪中,原本是无可厚非的。除非你一心一意想做一颗历史的尘埃,被鼎沸的大历史删节进垃圾箱。但是,周璇的精神却绷不住了,她当众给了王人美一个耳光!

当时,现场的一些如履薄冰的旧艺人们,都为周璇的过激反应惊呆了。可是,周璇在打过王人美之后,却轻薄地把这件事情遗忘了。在给香港的李厚襄写信时,东拉西扯地谈起了与现实环境全然不相干的另外一个人物:“这个家伙的确不是好东西……那天他喝醉了酒开着汽车,我就知道不是个好人……”

其时,王人美率先吃不消这种犀利的思想改造活动,她第一个精神崩溃了。其后被家人接回到北京休养,这是王人美的幸运。后来,王人美恢复了神志,有人向她打听上海往事,王人美只失声地讲了一句:“呀,上海呐,那真是太可怕了。”至于如何可怕,王人美便不肯往下讲了。

周璇则没有王人美幸运了。

周璇一生之际遇虽然屡有起伏,可是周璇从前的演艺环境,始终不过像溪水旁的阳光浅浪,终归是温而软的。她无法适应一种大时代来临时的惊涛拍岸,她的慌乱便像突发的山洪水,倾泻无余了。

周璇的发病没有任何的先兆。起先不过有点失眠,有点头痛,这对于在水银灯下表演的艺人们,不过是一种职业性的病症而已。当时,周璇在《和平鸽》一片中扮演一名尽责的护士。拍摄到她给伤员抽血的一个场景戏时,周璇的精神突然崩溃了。她当时在片场又哭又骂,随即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周璇天生忧虑,温柔多情。因此,她便在一种风起云涌的政治局势跟前,显得无可适从。其实,像周璇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不能完全说是偶尔的。当一个大时代以雷霆万钧之势来临时,一些沉溺于旧时代的没落贵族们,还有一些沉浸于唯美艺术氛围的文艺从业者,他们的被伤害是宿命的。

周璇在医生们的精心治疗下,有一段时间,病情却奇迹般地好转了。1957年6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周璇特制了一组在疗养院的生活纪录片。周璇虽风采不再,却也口齿清楚。她脸上堆满笑地向大众发誓:今后自己要为组织上多拍几部好电影,多唱几首好歌曲。于是,周璇便从医院中回到了自己久违了的枕流公寓。

这个时期的黎锦晖政治处境不是很好,便独自一人悄悄地去看她。周璇一见到黎锦晖,就哽咽着抱住他,叫了一声“父亲”。又说,想不到还有再见面的一天,真好。周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提起黎锦晖,总是心怀感激的。而黎锦晖只要有人提到周璇后来的坎坷人生,总是充满了一种疼惜之情。黎锦晖轻拍着周璇的后背,无语凝噎了良久。后来,黎鼓励周一定要尽快地好起来。等她复出的时候,他再给她写歌。

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957年9月22日,周璇却因中暑性脑炎离开了这个尘世,享年37岁。

死亡是人人不可避免的。只是周璇的死,却是如此之突兀而安静。这就像把一件华美的生命之袍,原本想脱下叠放在细腻的大理石桌面,却不慎失手滑落于黑暗的深渊……今天,上海的华山路,仍然保持着它从前的那一份从容和安静。梧桐树长满了绿叶的春夏之交,那些掩藏于绿荫中的一些民国洋房,也依然流动着一份幽雅的情致。周璇的旧居,便位于华山路的一幢叫枕流公寓的老洋房之中。

你别看现在的枕流公寓像红颜老去的女子,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枕流公寓可是上海滩上的顶级豪华公寓,曾享有“海上名楼”的美称。

周璇成名后,身为天涯飘零客的她,便长期居住于枕流公寓六楼的一套居室之中。周璇特别喜欢这套150平方米的宽敞居室,所以,她把这套居室装潢得考究华丽,像钢窗、檀木地板都是从西班牙进口的,且要求佣人们把它们擦拭得一尘不染。这说明周璇一向都是十分注重生活情趣的女子。

现在的枕流公寓已经被上海的文化部门改建成了一个颇为清静的旅游景点。那些慕周璇之名远来的游客,一定会走进周璇居住过的那套寂寥而悴情的居室后,看到屋子中的摆设,样样依旧,重新回忆起周璇生命的丰美,她的天籁般的歌声,以及她在梨花深院、粉墙青天时分所留下的笑声与泪影……今天,虽然离周璇生活过的那个时代已经很久远了,在娴静的秋晴时光,我们仍会依稀怀念起周璇那样唯美的民国女子,把她们湿漉漉的伤感旧事,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