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宝藏新探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10995800000033

第33章 汉墓国宝

1995年10月~1996年6月,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省文物局和长清区文化局为了不使位于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归德镇双乳山顶部的双乳山汉墓遭到破坏,对已因当地人开山取石给古墓造成损害的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共出土包括玉器、金饼、青铜器、车马器、银扣螺钿漆器、钱币、陶器等在内的各类文物共计2000余件。双乳山汉墓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涵,所蕴涵的复杂、精深的学术价值,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高度注意。

双乳山一号汉墓的随葬品相当丰富,可辨识器物达2000件以上。主要出土于椁室和外藏椁之内。正藏椁内随葬有铜器100余件,器形主要有鼎、壶、钫、灯等;玉器50余件,种类有覆面、枕、壁、手握、“九窍塞”等;漆器数量也相当多,在边箱、棺箱内均有分布,但均已腐朽,难以统计;铁器有剑、镞、弩机等;金饼20枚;钱币20枚,均为“五铢”钱;小车1辆,放置于北边箱的西北角,长26米,宽114米,在北边箱的东半部分,还散落着许多鎏金车马明器;除这些之外,墓葬还随葬了大量的家畜、家禽和水产品,主要置于东西边箱和南边箱内。外藏椁内放置有3辆大车2辆小车及若干车马冥器,极为豪华。

考古学者介绍说,西汉时期的马车或偶车尽管已经发现了很多,但不是扰乱严重就是型式过于简单,车体结构不清楚,某些器具的位置也相当混乱,但双乳山汉墓中发现的5辆车子结构清晰,规格不同,为汉代车马的研究提供了准确、宝贵的资料。

双乳山的出土文物中,尤以玉覆面和金饼最为精致、珍贵和令人瞩目,据专家称为绝世奇珍。

玉覆面出现于西周,历经东周至汉代,至今为止共发现了40多副,但最为形象、完备的玉覆面却是双乳山汉墓室里所出的这一套。玉覆面出土时仍然覆盖于墓主面部,除去左耳片稍有倾斜之外,保存完好。其长2250厘米,宽246厘米,系由工材加工成的分别对应人面的额、颐、腮、颌、颊、耳的17个片状部件和鼻罩组合而成,共计18件。除鼻罩外均为素面。眼睛、嘴巴由相对玉片对应磨出,并非独片相罩。总体形状为脸形,非常形象。五片琢磨精细,组合精巧,左右对称,搭配协调,部位恰当,浑然一体。其中鼻罩透镂线刻兼施,内琢空,鼻梁直挺,两翼微鼓,整体丰满盈溢,通体饰云雷纹,工巧精绝,巧夺天工。各五片内侧下棱和鼻罩边缘处斜穿细微孔,孔孔对应,以便用丝线连缀,覆盖死者面部。

此外,还有枕于主人头下的玉枕,此枕由9件玉片、2件玉板、2件玉虎头饰和竹板分两层组合而成一结构巧妙,匠心独具,是所发现的众多汉枕中较复杂的一件。玉覆面和同出的玉枕、玉璧、手握、九窝塞等共同组成了一套完备的葬玉,这给研究汉代及其前后的丧葬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除玉覆面外,双乳山汉墓还出土有金饼20枚,金饼的数量在已发掘的汉王陵中不算最多,但重量却是历代汉陵之最,总重达到42625克。发掘的金饼可分A、B两型。A型只有一枚,形体明显较小,正面中心微内凹,边缘卷起,光滑,背面隆起,凹凸不平,边沿有用于穿系的微孔,上无文字,外径32毫米,穿径4毫米,重665克。此枚金饼出土时位于内棺墓主人腹上部。其余19枚可归于B型,均形体较大,正面中心明显内凹,背面隆起,边缘突出上卷,浇铸滴痕清晰,高低不平。金饼直径、重量与其上文字、符号都不尽相同。其中外径62~67毫米不等,平均每枚直径64毫米。19枚金饼共重4196克,最重的2469克,最轻的1785克。据专家考证,双乳山汉墓的年代当在西汉武帝时期稍偏晚,即公元前90年前后。该墓规模巨大,棺椁、车舆都使用了西汉诸侯王级的葬制,20枚金饼有7枚上刻画有“王”字,可见应该是仅次于帝、后一级的王陵墓葬无疑。双乳山汉墓所在地长清,西汉时属济北国封地,所以墓主显然是当时的济北国郡王。

据《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条下载:“卢,都尉治。济北王都也。”卢,即今归德镇之西国街村的卢城洼,而双乳山北距卢城洼仅5公里左右,由此推断双乳山汉墓为济北王陵。据《汉书·汉兴以来诸侯王表》和《汉书·诸侯王表》所载,西汉济北国自文帝前元2年(前178年)刘兴居始封,到武帝后元2年(前87年)刘宽自刭国除为止,其间12年为郡除外,共历经5王80年。此墓葬中出土有五铢钱币20枚,而五铢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所以此应为其年代上限。后元2年济北国被除为县,未再复置,所以年代下限也不会晚于元2年(前87年)。因此,墓葬的年代只能在汉武帝元狩5年到后元2年(前118年到前87年)的32年间。

这一时段在位并死亡的只有刘胡和刘宽父子二人,所以墓主只能是该父子之一。刘胡在位达54年,正处于西汉鼎盛时期,表面看来,他似有足够的时间、力量来营建如此规模的陵墓,但是发掘时所暴露的一些特殊现象,却让刘胡说陷入了矛盾之境。如入葬时间仓促,墓室、墓道大部分不平整,粗看起来整齐,细看起来却较为粗糙,甚至石块都未来得及运出;没有使用汉代流行的玉衣入葬,甚至连玉佩也没有;墓中至今尚未发现印章等。这显然与刘胡的背景不符。

刘宽系刘胡之子,系因与其父之妃通奸,“悖人伦”,且在祭祖的场合诅咒先祖,而畏罪“自杀”,死得突然且极不光彩。所以,只好仓促入葬。还有就是汉人崇玉,往往“比德于玉”,鉴于此,刘宽所作所为是不配享用诸侯王葬玉之制的,墓中没有发现玉衣入葬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在墓主颈下放置了两件事先有意破碎的玉剑,似有一定的特殊寓意。因此,双乳山一号汉墓墓主毫无疑问应是刘宽而非其父刘胡。

双乳山国宝的发掘,对研究西汉诸侯的政治制度、风土人情有重大价值,同时该墓文物对研究诸侯王陵的典章制度也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