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麻烦就是机会
10992600000045

第45章 抱怨生活,不如改变自己

2009年,曾经有一部美国冒险动作灾难大片《2012》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播。当这部电影风行的时候,带给人们的不是愉悦的视觉效果,而是很多人的心理恐慌。甚至于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情:一些观众相信影片中的故事,他们纷纷登录各大网站留言,谴责美国宇航局隐瞒真相。无奈,美国宇航局被迫作出公开声明,表示《2012》中宣传的世界末日根本不存在。

现在,抛开那些电影的情节构思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谈,现在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地球真的要毁灭,我们人类该如何面对?

如果世界真的要结束,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

我的看法就是: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其实不惟如此,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根本无法改变,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如果真的有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情出现了,那么我们所做的,只能是接受。

大家都知道今年发生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日本的地震和核泄露。当巨大的灾难袭来的时候,这个民族没有抱怨,他们冷静地迎接这一切。

公路上的交通阻塞了,很多车辆排在后面,成为了一条长龙。但是没有一个人按喇叭,更没有人站出来抱怨。当人们领取免费的救灾物品时,大家有秩序的排队,没有一个人会去加塞,更不会上前去哄抢食品。当所有的人离开时,地上没有一点儿垃圾。当避难的人们进入避难场所的时候,受到的是热情的接待和免费提供的食品,没有人因为这些天降的灾难而抱怨。无论你的眼睛移到哪里,你都不会看到抱怨的影子。因为他们明白,抱怨生活,不如改变自己。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诅咒这命运不公,而是如何才能改变面前的现状。灾难已经发生,抱怨于事无补,所以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才能留下希望,笑对明天。

其实世间的事情莫不如此。如果真有灾难来临的时候,抱怨虽然是一种很痛快的情感发泄,却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于给你带来更大的问题。如果自己遇到了不能改变的事情,那么默默地、坦然的接受是一种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现代的社会中,抱怨如果只是一次两次,那么可以理解,因为谁都是具备情感的,谁也会有感到不满的时候,但是如果你长期抱怨下去,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抱怨循环,接下来,这种抱怨循环就会让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现代生活中,工作的压力,生存的烦恼,感情的上的挫折,出行的不顺等等,这些事情都会让你有些喘不过气来。于是,你就会把一些自己亲近的人当成发泄的对象,而且往往把自己的抱怨传给他们,不知不觉之间,抱怨就成为了一种伤害别人的利器。

事实上,抱怨对于我们的生活最没有益处。每当生活中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抱怨,抱怨完了以后,接下来,另一些不好的事情又会在生活中发生,于是我们又再抱怨……这样的循环不止,我们永远也不能超越痛苦。

当你抱怨时,实质上就是在用一种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但是却又使劲去争取过来的东西。你在抱怨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带给你的负面情绪当然是不好的,你肯定不会想要,但是在你抱怨的时候这些负面情绪已经不知不觉间占据了你的内心,接着,你会心灰意懒的时候又引来了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这样,你在不停地进行抱怨循环:先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进行抱怨,接着招来抱怨,再表达,再度招来……就这样无止无休的循环下去,没有尽头。

如果说有一个怪圈,那么就是抱怨的怪圈,在这个怪圈里面,由于你缺少与对立面之间的直接交锋,因而更容易让人忽视其潜藏的危害性。一切可能是无声无息的,但是对你的情绪和心理危害却又是逐步在变化着的。终于有一天,你就会认为那些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而这种循环此时已经进行你的内心,成为你的一种固定思维。试想一下,一个天天爱抱怨的人,他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而心情不好,势必做什么事情都缺乏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自己的事业生活一团糟,然后将原本五彩缤纷的生活弄成为一种可怕的灰色。

我曾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组数字: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抱怨的内容多与工作、生活相关。在调查中有两成人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于抱怨,还有21.1%的人表示抱怨的目的是给自己找个逃避的借口,而九成人对自己的抱怨行为感到厌恶。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于抱怨还是持一种厌恶心理的。其实,如果天天想这些事情,还不如真正地踏下心来,安安心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既然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无法改变,那么让我们尝试去改变一下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方式,以提高效率和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终将会看到自己努力会取得效果。当然,可能理想和生活的差距始终会有,但只要你每付出一份努力、每做出一点改善,你便会无限靠近理想。

如果你对人际关系抱怨,那么就尽量“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苛人之心律己”。当你摆正心态,拿起信心和勇气这两件武器赶走抱怨,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处境,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