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错
10991600000018

第18章 把威胁孩子当成习惯

孩子不听话,很多父母的反应就是勃然大怒,然后用各种恐怖的话来威胁孩子。这样做通常收效甚微。父母喊得声嘶力竭,而孩子则往往大哭大闹。接下来父母又开始懊悔。为什么不能镇定点呢?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威胁孩子当成习惯。如果你能试着让自己在三分钟之内平复情绪,那么久而久之,威胁孩子的习惯将一点点被改掉。

事实上,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你的价值观,让孩子学会了自律。所以,当孩子犯错时,你首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习惯性威胁打骂孩子。可父母这是让父母保持理智的基础。

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爬到窗台上时,你肯定明白孩子已经濒临危险。在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发怒威胁孩子,那么你就会说:“你再爬!你要是再爬,你会掉下去摔死的!”孩子听了你的话之后心惊胆战,继而在你的威胁之下往下一看,头晕目眩,他一害怕手一松……当然,我们谁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但是如果这种事情发生了呢?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第一反应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从窗台上抱下来。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马上采取行动进行干涉,而不是站在那里大声说一些效果将适得其反的话。父母应当明白,时刻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威胁孩子只会让他的情绪更加烦躁。如果孩子的违规行为危及他的安全,你的快速冷静的反应更加至关重要。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孩子爬上了柜子,然后抱着一盒点心吃了起来,弄得柜子上,衣服上及地上全都是碎屑。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你是不是威胁他,“你敢再吃,你再吃我揍你?”也许此时孩子嘴里塞满了食物,一着急就哭了起来,可能会呛着自己,发生危险。

因此,此时保持冷静十分重要。然后,理智处理眼前的事情。你说话,孩子一定会做出反应,不管他们是否受教,都会意识到你的怒气。所以,你需要控制自己的怒气。当然,并不是说你丝毫不能发泄怒气,但方式很重要。如果你想大喊,千万别喊:“你这个捣蛋鬼!”你可以喊:“啊……”或者“天哪!”这样你既发泄了怒气,又不会令孩子觉得受了伤害。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这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啊!其实不然。如果你做的是前者,那么你会让孩子处于情绪暴力的威胁之下;而后者则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对孩子不会有太大影响。冷静一下,你不仅可以更好地处理问题,而且对于孩子的情绪也将起到一种安抚作用。这对于孩子将来性格的形成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冷静是控制情绪的第一要点。要想改掉威胁孩子的习惯,那么就要首先学会冷静。听起来简单,做却不易。事实上,冷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且更容易让孩子听你的话。父母面对一个大喊大叫的妈妈,孩子更多注意的是妈妈怒气冲天的状态,而根本不清楚她到底喊了些什么!这不仅是心理学家分析出来的结果,也是儿童教育专家得出的结论。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不可以惩罚犯错误的孩子,而是你可以在事后采取各种方法来让孩子弥补过错。比如让她做家务等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其实,很多的时候孩子根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比如孩子不舒服不想吃早餐,但是妈妈可能就认为孩子在挑食。妈妈清晰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非常重要,不要轻易下结论。不问情由,一味威胁孩子,施行情绪暴力,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

作为父母,一定要努力做到就事论事,威胁孩子是非常不明智的。另外,有的父母说的威胁的话,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比如说“你再这样,我就把你送给别人”等等。当他真的这样做了,你能兑现诺言吗?当然不能!小孩子的逻辑性很强,一看父母就是吓吓自己,时间长了,这种威胁便会无丝毫效力。而你平白伤了孩子的心,又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得不偿失。父母明白这个道理后,应不会再做出这种不明智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