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惟有园林
10990800000006

第6章 怡园图

浙江博物馆藏清焦秉贞画《怡园图》绢本巨幅,为清初北京园林之珍贵资料,研究园史者亟宜重视之。

怡园为清康熙间大学士宛平王熙之园,其父王崇简官礼部尚书,著《青箱堂集》。园为清初北京名园,文人题咏之盛,见于各家集中,《藤阴杂记》所谓“……宾朋觞咏之盛,诸名家诗几充栋”可证。而张灯一事,则更为谈赏园者所乐道,至乾隆间袁枚尚有诗及之。

园在北京宣武门外米市胡同,跨连烂面诸胡同,极宏敞富丽(见《水曹清暇录》)。《宸垣识略》谓七间楼在东横街南半截胡同口,即怡园也,康熙中大学士王熙别业,相传为严分宜(嵩)别墅。又曰:青箱堂在米市胡同关帝庙北,其园址可考者若此。怡园盛况,详见诗文。至康熙末期,已非全盛(见查查浦及汤西厓诗)。至乾隆戊午三年(公元1738年),园已毁废数年。此后房屋拆卖殆尽,尚存奇石老树,其席宠堂“曲江风度”赐匾委之荒榛中,今空地悉盖官房(见汪文端《感宛平酒器诗注》)。其东米市胡同者,已归胡云坡少寇季堂,开地重建(见《水曹清暇录》)。

《怡园图》所示“怡园”景物,其主要建筑临水筑二楼,皆三间,正中者其后又有院落,主楼殆即所谓七间楼耶?楼以复廊周接,皆二层交通。池南有榭、亭。曲桥近两岸,不分割水面,水聚而广。其布局犹沿明园格局,此区以楼突出也。西部二跨院俱平屋。假山分峰用石。园多松柳,苍劲与婀娜相映成趣,极刚柔对比之变。其旁为大学士冯溥万柳堂,故园以多柳出之。张然曾为冯作《万柳堂图》,并构其园。

怡园是康熙间名叠山家张然的作品。王士祯《居易录》:“怡园水石之妙,有若天然,华亭(松江)张然所造。然字陶庵,其父号南垣(张涟),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濑,曲折平远,经营惨淡,巧夺画工。”《茶余客话》:“华亭张涟能以意叠石为假山,子然继之,游京师,如瀛台、玉泉、畅春苑,皆其所布置。王宛平怡园,亦然所作。”同时王崇简《青箱堂集》中,亦明言为张然所为。陆燕喆《张陶庵传》:“陶庵,云间(松江)人,寓槜李(嘉兴)。其先南垣先生,擅一技,取山而假之。其假者遍大江南北,有名公卿间,人见之不问而知张氏之山也。”但是父子二人在技术上互相颉颃,实难分上下。“往年南垣先生偕陶庵为山于席氏之东园(席本祯东园),南垣治其高而大者,陶庵治其卑而小者。其高而大者,若公孙大娘之舞剑也,若老杜之诗,磅礴浏漓,而拔起千寻也;其卑而小者,若王摩诘之辋川,若裴晋公之舞桥庄,若韩平原之竹篱茅舍也。其高者与卑者,大者与小者,或面或背,或行或止,或飞或舞,若天台、峨嵋,山阴、武夷。余虽不知其处,而心识其所以然也。”(《张陶庵传》)以平淡胜高峻,以卑小衬宏大,张然之技既烘托乃父之作,且自出蹊径,宜其有跨灶之才。

张涟去世后,张然一度以其术独鸣于东山(洞庭东山)。“其所假有延陵之石,有高阳之石,有安定之石。延陵之石秀以奇,高阳之石朴以雅,安定之石苍以幽,折以肆。陶庵所假不止此,虽一弓之庐,一拳之龛,人人欲得陶庵而山之。居山中者,几忘东山之为山,而吾山之非山也。”(《张陶庵传》)案延陵为吴时雅依绿园,高阳为许氏园,至清中叶改为副将署,安定为席本桢东园。皆清初东山名园,其所叠山可以乱真,技有至于此。怡园为城市园,与东山之山林园有别。且东山诸园有佳太湖石可致,怡园则以京郊土太湖叠之,而黄石量少,所叠者唯偏院一区,但两处各自成峰,别具丘壑,互不干扰,皆能体现出石之性能。而最重一端即于拼镶纹理之道,技至乎神,难分真假。斯理言之极简,奈行之又极难,甚至叠石终身始明其理者颇有之。张氏后人虽继其业,号称山子张,然已邈难得其先人之术。抑祖宗虽圣,无补子孙之童昏耶?

图作者焦秉贞,山东济宁人。为钦天监五官正,工西洋画法,绘人物,作耕织田家风景,曲尽其致。康熙中祗候内廷,诏谓《耕织图》四十六幅称旨,其为王熙作《怡园图》,绝无疑义。图上附“诗档”,为王元治所题,书于怡园之南轩。

南京瞻园重修于乾隆间。袁江所绘为当时之景。两园同为市园,而有南北之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