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饮食小百科
10988500000008

第8章 选购水产类

挑选鲜鱼要看质量

鲜鱼的质量好坏,主要以感官检查来鉴别。鱼鲜活或是刚死,用手握头时,鱼体不下弯,口紧闭。具有鲜鱼固有的鲜滑本色与光泽,鱼体表层黏液清洁透明。鱼鳞发光,紧贴鱼体,不易剥落,轮层明显,完整而无脱落。眼睛澄清明亮饱满,眼球黑白界限分明。鳃盖紧闭,鱼鳃清洁,鳃丝鲜红清晰,无黏液和污垢臭味。肌肉坚实而有弹性,用手指压,凹陷处能立即复原。鲜鱼还有一种特有的鲜腥味。

不新鲜的鱼,鱼体色暗淡无光,黏液混浊或干燥。鳞片松,易脱落,不完整,轮层不明显。鳃盖松弛,鳃丝黏液增多,色呈灰红或灰紫色,有明显腥臭味。眼球凹陷,上面覆有一层灰色物质,甚至瞎眼。肌肉松软,无弹性,肚腹膨胀,骨肉分离,并有明显的腐败臭味。

鉴别虾、蟹的质量

新鲜的虾,头、体完整,虾体仍能保持原有的弯曲度,色泽青白或青绿,壳发亮,肉质细嫩;不新鲜的虾,头、尾脱落或易分离,虾体伸直,色红或灰褐,壳发暗,肉质松软,有异味。

新鲜的蟹,壳青腹白,腿足完整,腿肉坚实,蟹体较重,肉质鲜嫩。活蟹将其背朝下、腹朝上放置,会很快翻转过来;不新鲜的蟹,呈暗红色,腿足不完整,而且伸直,蟹黄发苦,不结块,有异味。

鱼肉为什么味道鲜美

鱼类的鲜味是与鱼体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的。一般刚捕捞的活鱼或死后不久的鲜鱼,体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同时,鱼体内还含有较丰富的脂肪。由于以上多种成分的存在,致使鱼肉具有异常鲜美的味道。

鱼肉的营养价值较高

鱼肉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极为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鱼肉中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500克小黄鱼中所含蛋白质相当于550克鸡蛋,700克猪肉,450克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而且质量好,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鱼肉内均含有,与畜、禽肉相比较,只缺少“甘氨酸”,而这种甘氨酸又为人体所能合成,其消化率可达97%。同时,鱼肉结缔组织较少,含水分较多(占70%~80%),加之纤维细短,肉质柔嫩细腻,也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鱼肉中的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是以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为主形成的,熔点低,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消化率可达91%左右。

鱼肉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非常丰富,不仅有钾、钠、钙、镁、磷,而且还有对人体极重要的铜、铁、硫等元素。尤其是碘的含量极高,比畜肉高10~5 0倍,海产鱼每千克含碘量为500~1 000微克,淡水鱼为50~400微克。同时,鱼肉含脂肪量多的,含碘量亦多,鱼肉是人们摄取碘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鱼肉中还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镍、钴、锰等微量元素。

鱼肉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维生素P等的含量都比较高,这些维生素大部分都集中在鱼体内脏组织中,特别是鱼肝中的含量较多。

鱼肉中含有多种强力酶,这也是鱼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确认识鱼肝油

◎鱼肝油 一般概念中的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D具有预防佝偻病和促进骨骼钙化的作用。维生素A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的生理作用。适用鱼肝油的人群多为这两类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儿童。

◎鱼油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鱼油制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各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鱼油,在调节血脂方面具有独特功效,适合中老年人服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鱼油能健脑明目,更适合用脑、用眼过度的孩子和脑力工作者服用。选购时,根据服用者的年龄和具体情况,注意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

巧除贝壳类泥沙

将田螺、螺蛳、蚬仔、蛤蜊等贝类置于清水盆中,滴入七八滴小磨香油,浸泡一昼夜,贝类闻到香油的香味后,就会吐出泥沙。

将花蛤、海螺等贝类放入清水盆中,加入2%的食盐浸泡一夜,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即可除去泥沙,吃起来不会牙碜。

挑选海蜇皮、蜇头

挑选海蜇皮的方法:

首先,要观察外表颜色。优质的海蜇皮呈白色或黄色,有光泽,无红衣、红斑和泥沙。

其次,要闻其是否有腥臭味。

最后,可将海蜇揉开,越大越白越薄质地坚硬者质量越好。

挑选海蜇头,可先用两手指将海蜇头夹起,如果容易破裂、肉质发酥的则质量较次,不能用。其次是看颜色,凡变质的海蜇头不仅有浓烈的腥臭味,而且呈紫黑色。正常的海蜇头呈棕色,有光泽,肉体完整而结实,无异味和黏稠液体。

泡发海蜇皮、蜇头

首先去掉海蜇皮、蜇头的泥沙,用清水反复搓洗,反复浸泡,剥去附着的褐红色薄衣,多次换水,再用冷水浸泡3小时,即可除去全部咸味和泥沙。然后将海蜇皮切成细丝放入水中,加入小苏打50∶1泡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即可使用。

将洗净去掉咸味和泥沙的海蜇头,放入80℃的水锅中焯约1分钟,见蜇头已收缩即捞出,用清水投凉,然后放入由小苏打、醋精和水对成的混合液中比例1∶1∶500,经几小时的浸泡,蜇头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捞出,用清水投洗干净,再用清水泡上几分钟即可食用。

清理鲜鱼的方法

大部分鱼都有鳞、鳍、鳃和内脏,对鱼的初加工主要就是刮鳞、剪鳍、挖鳃和剖腹取内脏。鱼的种类不同,初加工时就得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刮鳞。要逆刮,不能顺刮,只有逆刮才能把鱼鳞刮掉刮净。但鲥鱼、鳜鱼的鳞下含有丰富的脂肪,味道鲜美,不要刮掉。

挖鳃。所有的鱼鳃都没有食用价值,都要挖掉,挖的方法,多数是直接用手挖,也可用剪刀剪掉。

剪鳍。在刮鳞前,先要用剪刀把鱼鳍剪掉,有些鱼鳍锐利(如黄鱼、鳜鱼等),不去掉容易扎手。有些鱼鳍较柔软,则可不必剪掉。黄鱼还要撕剥掉头上的头盖皮,因为腥味大,不去掉会影响菜肴口味。

剖腹取内脏。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破肚取,即在腹鳍与肛门之间,沿肚皮开一直刀口,破开肚膛,取出内脏。青鱼、草鱼等冬季腹饱,习惯上从腹鳍处下刀剖到臀鳍处;夏季肚小,则从臀鳍处下刀剖到腹鳍处,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碰破苦胆的做法。另一种方法,为了保持鱼体完整,或做整条鱼,则在肛门处开一横刀,把肠子割断,再用两根筷子从鱼嘴插入鱼腹内,卷上两圈,卷出内脏,但在卷淡水鱼时要小心,防止弄破苦胆,引起鱼肉发苦。对海产鱼则可大胆地卷,因海产鱼没有苦胆。

鱼肚内一层黑色膜皮应予除去,因为它腥味很重,不除去就会影响鱼的滋味。

海鲜不能生吃

生吃海鲜是不少沿海地区饮食的一大特色。生食海鲜的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海鲜的原味、本色和营养成分,仅佐以少量的酱、醋、芥末等调味品,食之有一种独特的鲜、爽之感。

尽管生吃海鲜味道鲜美,但由于生食不能利用高温进行杀菌,所以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胃肠道传染病。由食用海鲜引起的感染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细菌类的病原体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和耶氏肠炎杆菌等;病毒则有甲型肝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据有关部门对近海捕捞的鱼虾进行检查,发现副溶血弧菌,此菌是一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检出率高达60%~90%,生吃海鲜的危险可见一斑。据沿海省报道,生食海鲜所致的食物中毒占中毒总例数的20%。因此,应尽可能不生食海鲜,包括将生海鲜经简单的短暂盐渍、醉制或短时间加热后食用,这些手段都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死鳝鱼不能吃

鳝鱼,不仅味道鲜美,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加之价格便宜,因而成了人们比较爱吃的佳肴。

吃鳝鱼就要吃鲜活的,即时宰杀,及时下锅。死鳝鱼不宜食用。因鳝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和氧化三甲胺,鳝鱼死后,组胺酸在脱羧酶和细菌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有毒的组织胺,成人一次摄入100毫克即可引起中毒。氧化三甲胺也极易还原为三甲胺而加重鳝鱼的泥腥味。此外,现在市场上的鳝鱼有些不是人工下田捕捉,而是使用一种名叫“扫灭灵”的麻醉药喷于田中,鳝鱼接触中毒后自动游出水面。这又给鳝鱼增加了新的毒素源。

鱼死后会产生腥臭味

鱼死亡后会产生一种难闻的腥臭气味,因此,人们在烹调实践中往往以鱼腥臭的程度轻重,作为判定鱼货鲜度和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

冰鱼解冻后更容易腐败

采用冰冻的方法保存鲜鱼,是最简单、最经济实用的贮藏方法之一,但冰鱼解冻后腐败变质的速度很快。这是因为鱼体在冰冻时,由于水分结晶的作用,肌肉组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解冻后,各种营养物质会随着液体渗透出来,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细菌会很快繁殖并分解蛋白质而产生有毒物质——组胺,使鱼很快腐烂变质,腥臭异常,失去鲜美的味道,甚至不能食用。

鱼肉比畜肉更容易腐败

鱼肉是最易致腐的肉类之一,比起畜肉来,其致腐的速度要快得多,这是因为鱼的鳃和内脏藏菌很多,鱼一死,这些部位的细菌便迅速繁殖,并穿透鳃和脊柱边的大血管,沿血管很快伸向肌肉组织。而畜肉一般都是宰杀放血,并立即开膛除去内脏,减少了细菌污染的机会。

从肉的组织构成上看,鱼肉被疏松的少量结缔组织分隔成小肌群,细菌很容易沿着疏松的组织间隙侵入肌肉。畜肉则被致密坚硬的结缔组织包围成一束一束的,细菌不容易侵入肌肉。如果鱼在捕获时受伤。细菌就更易从伤口进入肌肉,而畜肉这种现象则较少。

鱼肉含糖量一般只有0.3%左右,而畜肉则在1%以上。动物死亡后,肌肉里的糖即转化为乳酸,使肉酸度增高并僵直变硬。酸度增高和肌肉僵硬都能起到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鱼肉的酸度和僵直维持时间都不及畜肉,会很快进入自溶阶段,因此,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此外,水中的微生物属于嗜冷微生物的较多(尤其是海水中的微生物),鱼离水死后即放在低温下(不是冷冻),细菌也能很快繁殖。而畜肉上的细菌在低温下繁殖就比较慢。因此鱼肉不宜放置时间过长。

食用毛蚶要特别注意卫生

毛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价格便宜,素来被许多美食者所喜食,但是在食用时,需要格外注意其卫生问题。

毛蚶俗称麻蚶、瓦垄子及珠蚶等,是一种生长在浅海软泥或泥沙质海底的食用贝类,在我国沿海地区皆有分布。其壳高约3厘米,长4厘米,呈长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因其贝壳有褐色的绒毛而得毛蚶之名。毛蚶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所吸收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蚶肉味甘、性温,具有补血、温中、健胃的作用,常吃有补血气、益血色(增加血红素)之功效。

食用毛蚶有讲究。其食法有灼、蒸、煮等多种,一般多用盐水卤煮,蚶肉蘸姜汁食用;亦有以辣椒酱蘸而食之,味道都相当鲜美,购回后如果用淘米水浸养后还可减轻腥味。

食用毛蚶不能只顾肉滑味鲜而生食,或者稍加蒸煮、壳开即食,或将毛蚶用开水一烫就吃。毛蚶在吸食水中浮游生物时,它的消化腺每小时要过滤约5升水,水质清洁则无事,但若遇有毒物质或受致病菌污染的水,不断进行吸食活动的毛蚶体内会积留一些毒物或致病菌,人食蚶后会产生中毒现象或患病,易引发病毒性肝炎、霍乱病。因此食用毛蚶前把毛蚶放入加盐的净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清水滴几滴香油使之将腹内泥沙吐出。食时必须把毛蚶煮熟再食,这样,才能防止病菌侵入身体,以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