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饮食小百科
10988500000005

第5章 蔬菜的选购

选购竹笋的技巧

生长在不同土壤中的笋,品质各不相同。一般有黄泥笋、黑泥笋和沙泥笋之分。黄泥笋味鲜肉细,质量最佳;黑泥笋优于沙泥笋,但比黄泥笋差些;沙泥笋纤维粗,味也比较淡。

鉴别竹笋的品质,一要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红,“痣”红的笋鲜嫩,“痣”色深紫的笋比较老。二要看节,节与节之间距离越近,笋越嫩。一般说,笋体粗壮,笋节短小的是嫩笋。二要看壳,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紧贴笋肉,饱满光洁的是嫩笋。除了上述三种判断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用手摸。笋提在手里,应是干湿适中,周身无瘪洞,无凹陷,无断裂痕迹。另外,还可用指甲在笋肉上划一下,嫩不嫩一划便知。

催熟的西红柿不能买

有 些 商 贩用催熟香蕉的方法催熟西红柿,在表皮涂上一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物,此药毒性虽低,但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催熟的西红柿多为反季上市,大小通体全红,手感很硬,外观呈多面体。掰开一看籽呈绿色或未长籽,瓤内无汁;自然成熟的西红柿蒂周围有些绿色,捏起来很软,外观圆滑,而籽粒是土黄色,肉质红色、沙瓤、多汁。

茄子不买重的

茄子中维生素P的含量在蔬菜中是首屈一指的,维生素P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细胞的黏合,修补及降低血中的胆固醇等。患高血压、坏血病、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吃茄子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茄子的品质与采收是否适时关系很大,嫩茄子颜色发黑,皮薄肉松,重量轻,籽嫩味甜,籽肉不易分离,花萼下部有一片绿白色的皮。茄子一旦老了,皮厚肉紧,肉坚籽实,肉籽容易分离,重量大。这样的茄子食用价值降低,做什么菜都不好吃。

所以,您买茄子的时候先用手掂一掂,如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别买了。

生吃蔬菜有益于健康

经研究发现,人类健康必需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在55℃以上的温度下就会丧失活性,丧失功能。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蔬菜生吃是一种相当流行的食用方法。

生吃蔬菜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营养,有防癌抗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因为蔬菜中大都含有一种免疫物质——干扰素诱生剂,它作用于人体细胞的干扰素基因,可产生干扰素,成为人体细胞的健康“卫士”,具有抑制人体细胞癌变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这种“干扰素诱生剂”不能耐高温,只有生食蔬菜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凡是能生吃的蔬菜,最好生吃;不能生吃的蔬菜,也不要炒得太熟,减少营养的损失。

用水浸泡可去掉蔬果中的残留农药

用清水浸泡和搓洗,可以使农药残留量下降,而且泡的时间越长,农药残留就越少。试验证明,用自来水将蔬菜浸泡10~60分钟后再稍加搓洗,就可以除去15%~60%的农药残留。用专用的蔬果洗涤剂浸泡,对于减少农药的附着更为有效。将洗涤剂按1∶200的比例用水稀释后浸泡果蔬,10~60分钟内,农药残留量可以减少50%~80%;特别是在浸泡的前10分钟内,农药残留下降非常明显,可以达到50%左右。然后,稍加搓洗,用清水冲洗干净就可以基本上清除农药残留。

高温加热也可以使农药分解,比如用开水烫或油炒。实验证明,一些耐热的蔬菜,如菜花、豆角、青椒、芹菜等,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几分钟,可以使农药残留下降30%左右,再经高温烹炒,就可以清除蔬菜上90%的农药。

此外,用淘米水洗菜和适当用阳光照射,对于减少蔬菜上的农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淘米水最好用头一两次的,因为米的表面含钾,所以头一两次的淘米水会呈弱酸性,但是之后就开始转变为碱性,而农药只有在酸性物质中才会失去一定的毒性。

黄瓜苦味不用担心

黄瓜,又名“胡瓜”或“刺瓜”,色泽碧绿,脆嫩清香,生熟皆可食用。但是,黄瓜有时会有苦味,黄瓜含有的苦味物质是葡萄糖苷。这种苦味物质对人体无害。黄瓜味苦除了与品种有关外,一般黄瓜秧老或根部遭受破坏,以及生长时气温高、湿度大等,都会使黄瓜产生苦味。

原料带有苦味怎样除去

苦味物质广泛地存在于植物性原料中,如苦瓜、芥末、萝卜等。组成苦味的物质有:生物碱类、萜类、苷类等。这些苦味物质不被人们所喜爱,烹调时还会影响菜肴的滋味和人们的食欲。

怎样除去这些苦味物质呢?苦味物质都是水溶性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原料切好后,用沸水焯烫一下,然后用清水投凉,苦味即可解除。

原料带有涩味怎样除去

涩味广泛地存在于植物性原料中,如菠菜、竹笋、柿子等,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涩味物质。原料中的涩味主要是由单宁、明矾、醛类、酚类以及铁等金属类物质所引起的。这些原料虽然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但同时含有涩味,使人们感到美中不足,严重地影响菜肴的滋味和人们的食欲,必须去除这些涩味。

构成涩味的物质都是水溶性的,易溶于水,烹制前用沸水焯烫一下,然后用清水浸漂即可除去涩味。

蔬菜不宜在冰箱中久存

有人为了节时省事,从菜市场买回蔬菜后,往往在冰箱中存放数日后才食用,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硝酸盐。

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会生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

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肥料。化肥本身没有毒,问题在于菜农大量、单一地施用氮肥,超过了植物的需求量,或是在采收之前还在施肥。

由于植物来不及把它们全部合成营养物质,只好以硝酸盐的形式留在蔬菜中,成为隐患。营养丰富的绿叶蔬菜中的硝酸酸盐含量较根类、茄果类蔬菜更高。

储存蔬菜不仅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造成营养素的损失。

实验证明,在30℃的屋子里储存24小时,绿叶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则上升了几十倍。

因此,新鲜蔬菜在冰箱内储存不应超过3天,凡是已经发黄、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的蔬菜切勿食用。

怎样防止果蔬变色

许多果蔬切开或削皮后,由于氧气入侵,在酚氧气酶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的醌,使氧化还原反应失去平衡,因而变成褐色。采用以下方法可使果蔬保持原色。

◎浸水法 把削皮后的土豆等浸在冷水里,使其与空气中的氧隔绝,这样酚就不易被氧化为醌了。

◎焯水法 把经过刀工处理新鲜的水果、蔬菜放在沸水中烫几分钟,使酚氧化酶失去活性,就不易将酚催化为醌。

◎加酸法 酚氧化酶在pH值为6~7时活性最强,pH值小于3时,活性显著降低。因此,在食品中加酸醋可降低pH值,抑制酶的活性,减慢酶的褐变速度。

◎加料酒法 蔬菜翠绿色是由叶绿素中镁元素决定的。蔬菜放置或烹饪时间长了,其有机酸中原氢离子会离解出来,替代叶绿素变成黄绿色。如在蔬菜切好或煮熟时加些料酒,酒中的乙醇会与有机酸发生酯反应,生成芳香羧酸脂和水,从而降低有机酸含量,叶绿素中的镁则不易被氢离子替代,蔬菜的色泽也不易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