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5)
10987000000025

第25章 摆脱影响发展的误区(1)

你是否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的说法?你是否有过用一枚硬币换一座金山的心态?在日常决策中你是否曾在意过“机会成本”?你是否已经拥有了能促你成长的人际圈?

坚持未必就是胜利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都必然会遭遇到发展的瓶颈,虽然十分努力地去对待工作,却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人们也很容易回忆起一些后悔的经历,由于一时冲动做出过一些在事后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合理的行为。比如,对未来的销售趋势做出了错误的预期,导致处境陷入被动,又或者由于犹豫不决而放过了本有可能抓住的机会,等等。

对于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有些朋友对其原因并不理解,而且对于挫败久久不能释怀,还有些人甚至愿意将这些归结为运气,不肯面对现象背后的真相。

事实上,人们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与其对应的心理根源。很多时候,导致生活和工作进入困局的,恰恰就是某些藏于人们心底的存在着偏差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走进决策的误区,并且采取了非理性的行动。

认清藏于心中的心理误区并不能使我们马上获得成功,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销售人员的自我修为是一个有赖于不断领悟并长期坚持的发展过程。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笔者总结了几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心理误区,希望能够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人们最容易掉入的一个心理误区就是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的一种“教诲”——坚持就是胜利!这句短促有力的口号任何时候听起来总是让人觉得那么振奋和激情澎湃,而且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当真是越想越正确。但正是这样一个貌似真理却并没有交代清楚的观念,在非常多的人心理上留下了一种负面的条件反射,它所带有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人们的追求与发展。

最经常被人们用来佐证“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结论的,是一个关于挖井的故事。

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说在一个村子中的两个人,一起挖井寻找水源,其中一个貌似愚钝,只在一个地方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而另一个则自作聪明,经常不断地变换挖井的地点。最终的结果是坚持不懈挖井的人终于挖出了水,而那个不断变化地点的人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合理,但这种合理性是由于故事假设了一些基本前提,那就是挖井的地方真的有水,而且一定能在挖井的人累死之前被挖出来。但假如这样的前提不成立,比如地下根本就没有水,或者水源在地下很深的地方,也许故事的结局就会变得大不相同了,愚钝而坚持挖井的那个人估计不是笨死就是累死,因为他不懂得变通。

我们再来对比看下下面这个寓言故事,我想对于本节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道:“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你把它丢在房间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都不是。我把它丢在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因为那里没有灯光。”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寻找金币的这个人思维逻辑很可笑,不是吗?他有“刻舟求剑”式的坚守,“守株待兔”般的勇气,但却没有思考的智慧,费尽了力气,但答案已经提前揭晓:他注定无法找到丢失的金币!

看到这里,我想观点已经开始逐渐变得清晰,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掉“选择”的重要性,而一味地强调“坚持”的作用。事实上,能够决定事情结果的最关键因素并不在于对事情的坚持,而在于选择的正确性。只有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坚持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国内著名的企业家、IT领军人物马云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成功还需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你做得越好,死得越快。”

现实生活中没有谁能够替你担保正在挖掘的地下一定有水,在确定要挖下去之前,人们应当首先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身的综合储备进行一番评估。在工作中能否得到满意的结果,不在于你的坚守执著,而在于你的方向选择。如果方向的选择就存在着偏差,那么越是执著、越是坚持,整个事件的悲剧意味也就越浓重。起始方向的些许偏差,最后都有可能导致迥异的结局,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笔者并非鼓励大家要不断地放弃,而是希望能够对每天面对的生活,对每天所从事的销售工作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在选择坚持到底之前,首先对事情进行判断和衡量,方向没错值得坚持的事情应该要坚持,但要量力而为,适时为自己设定止损退出的限度。

若是某件事情知其不可为而仍然一味选择坚持,固然勇气可嘉,但却掉入了心理的误区。在这里,不可为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事情本身在理论推导上就是存在逻辑纰漏的,二是指虽然理论上能够行得通,但是实际操作却超出了当事人所能把控的范畴。在这两种情况下,笔者鼓励人们要勇于放弃,事实上,适时的放弃是为了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这也是精英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优秀心理素质。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愚蠢的坚持是心胸狭小者的心魔,被许多小政治家、哲学家所崇拜。一旦有了这种坚持,一颗伟大的心灵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投机心理靠不住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一些快速成功的范本和案例。在对这些事业和财富上获得光鲜成就的成功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很多人也产生了对成功的强烈渴望。

有网友在网上开玩笑地说:“现在每天都只想三件事。早上起来想的是一朝暴富,傍晚回家想的是一夕暴富,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想一夜暴富。”从这样的归纳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目前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中,人们对于成功的急切和追求迅速成功的投机心理,而这种投机心理往往会使人们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某几次赌博式的行为中。

在中国,这种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有其道德文化层面的根源,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接受着“聪明”的处世熏陶。从古至今,凡是投机成功的案例都会被反复颂扬,一时间所有的光环都会笼罩在身,其合理性和正确性也总是被无限放大。

在中国古代,诸葛亮是把投机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之一,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还摆下令司马懿退兵的空城计……这些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战术被后人传为佳话,不仅这些故事备受推崇,诸葛亮本身也被神化为智慧的化身,为准备投机的“聪明人”们找到了最好的先贤案例作为仿照的佐证。

但是人们大都忽略了诸葛亮做出这些投机举动的背景,他往往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境之下才采取投机行为。况且三国演义的故事结局并没有以蜀国的最终胜利而告终,相反,从开始到最后,蜀国虽然利用局部的几次投机战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却始终处于实力最弱的角色上,局部的投机胜利只为其赢得了暂时的喘息而已,虽然蜀国能够在一段时期内谋得自保,却也无力他图。

想要以小搏大,希望通过投机来获得成功或者避免损失,虽然在现实中也能够枚举出不少“成功”的典范,但就概率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得到的成功属于小概率事件,并非是发展道路上的常态。概率是一种很客观的数学规律,它并不会由于谁有着迫切的心情而给予特殊的眷顾。

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陷入投机心理的误区,那么获取成功的机会就会变得非常渺茫,发展将不再由自己把握。把自己的发展交给了运气去安排,势必也会受到运气的嘲弄。投机心理的存在,会为现实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第一种常见的表现就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些人并非不愿稳步发展,也承认脚踏实地的做法是生活的常态,但却总是寄希望于某一件事情的偶然性能够改变全局,对于成功过分的迫切导致他们总希望奇迹能够先行出现,由投机来奠定未来发展的格局。持有这种心态的销售者往往期望得到与实际的资源或能力并不匹配的商业利益,有时候为了达到心中的期望,甚至不惜采用造假的手段,以欺骗的手段获得不当的利润,这些心态都是由于投机心理而衍生出来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却注定不会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即便通过一些小伎俩有时能够取得一定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治久安或者对于一个人的长足发展来说,都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另一种典型的投机心理则是对于已经犯下的错误希望能够不被发现而侥幸躲过现实的惩罚。这也是将希望寄托在概率上的一种表现。有人可能觉得,拿顺利的蒙混过关与不幸被发现这两者来进行比较的话,能够蒙混过去的概率甚至还要更大一些,而且掩盖错误立刻能见到收益,那就是避免当下的损失与惩罚,这难道还不值得一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