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高考刚刚结束不久,便有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浮出水面。有一位考生在高考的过程中发挥不是很理想,结果考得一塌糊涂。当他沮丧地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对其非常失望,一起指责他学习不用心,考试不认真,注定是个一生失败的人。
听了这些话,孩子感到非常难过,后半夜的时候,他竟然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了下去。惊呆了的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个花季绚丽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
当孩子不顾一切地从楼上一跃而下的时候,辛辛苦苦养育了他们十几年的父母自然极为心痛。可是,如果当初他们能够宽容一些,不说那么多无情的话,估计结果就会是另外的一种局面。
现在有太多家长都喜欢当“裁判”,对孩子的行为指指点点,用失败或者成功这种简单的字眼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其实。教育好一个孩子,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根本不是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胜任的。
父母虽然在生活中对孩子备加呵护,但是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却具有“一票否决权”。小到孩子一些学习上的琐碎的事,大到人生道路如何进行规划,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这个过程中,父母通常会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且在多数时候,家长还把这样做视作理所当然。他们觉得,这样做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疼爱,却忽略了孩子漠然的眼神。
是成功是失败,都是由父母来判定的。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他们按照父母的标准去生活,并渐渐地养成了习惯。
有很多孩子并不像父母想象中那样快乐,他们总觉得自己做事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为了自己。父母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而这种评价,是他们接下来行事的重要的参考标准。因此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愿望:我希望自己早日长大,那样我就可以不必在意父母的看法了。
家长其实应该意识到,自己灌输给孩子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一些自主权,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这是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曾经有人抱怨说,自己到现在一事无成,都是自己的父母造成的。小时候,他做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父母。父母认为这件事情他做得成功,那么他就可以继续做下去,否则就到此为止。父母的看法决定了他所有的行动,直到现在,他还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父母当初对孩子的干涉少一些,多留一些空间给孩子,恐怕孩子早就获得了成功。
相比较而言,丁俊晖就幸运得多。他从小就喜欢打台球。在有的家长看来,孩子这样属于不务正业。可是丁俊晖的父母看到儿子如此喜欢台球,就鼓励他继续练下去。十几年来,在家人的支持下,丁俊晖一路走来,最终获得了世界冠军。为了让儿子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父亲还当上了他的经纪人。
显然,丁俊晖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当的是拉拉队的角色。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赏识,这些对他们幼小的心灵而言,就像雨露和阳光一样。它们会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优秀的父母,往往会选择当孩子的拉拉队,用赏识与赞美为孩子加油。
家长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拉拉队队员呢?
(1)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优势和劣势,有的劣势无法改变,比如外貌,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淡忘,而孩子在品德、个性、学识方面的优点,都是别人无法夺取的“宝贝”。不管孩子是否符合家长的期望值,他们的身上都有值得肯定的优点。
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并给予自己发自内心的赏识,要让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确实有很多的优点,值得别人赞美。当父母用正面的赞美不断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之后,他们的优点就会得到加强,还会继续发扬和保持下去。而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乐观起来,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有好处的。
(2)改变对孩子批判性的态度。
对孩子多一些赞美,少~些批评和责骂。一个孩子的性格如何,多源于其少年时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即除了一些个性属于遗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一个家长经常批评孩子,就会促使孩子努力去寻求心理上的各种平衡。比如说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往往会表现得傲慢自负。要想培养孩子具备积极健康的人格,就要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哪怕他们犯了错,也要支持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责骂。
(3)懂得欣赏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多留出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懂得以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哪怕在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需求时,这一原则仍然适用。比如有的孩子买文具的时候,喜欢买名牌。一个普通的文具盒,普通的只有十几块钱,而名牌的则要几十甚至上百块钱。这时,有的家长会严格禁止孩子乱花钱。这样禁止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压抑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就是让孩子变得容易向父母妥协,父母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变得人云亦云。相反,如果家长学会鼓励,先称赞孩子有眼光,懂得欣赏外表美观的文具盒,然后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孩子学会理智消费,注重文具的实用性,也许孩子会更乐意接受,而且还会配合家长做出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