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具有独立的意识,无疑有助于他的个性发展。不过,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头脑中产生一些幼稚甚至是好笑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他们在心里决定做什么的时候,往往会无比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有时他们还会把这种想法深深地埋人自己的心底,把它当成自己的秘密。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呢?
首先应分析一下孩子不肯打开心窗的原因。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突然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讲给家长听,我们是不是很吃惊?
或者突然有一天,孩子做出了与平时不相称的举动,比如说向来内向沉静、老实巴交的孩子,突然和父母大吵大闹、据理力争,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就像“换了一个人”?
曾经那个拉在自己手中蹒跚学步的小婴儿,变成了一个喜欢自己清静。
并且因为你偷看了他的日记就和你大吵大闹的孩子,你是不是会突然感觉自己的孩子很陌生?
很多时候,当孩子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也许已经悄悄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在潜意识里拒绝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强行以某种方式关心他们,孩子会觉得父母非常蛮横不讲理,对自己的个人权力造成了“侵犯”。
孩子小的时候,确实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心理会渐渐变得成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脑子里满是希望、梦想、疑问等等,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孩子就像一个神秘的外星人一样,他们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并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在期待着父母找到合适的办法与自己沟通。这就是父母为什么觉得孩子不肯向自己打开心扉的原因。
事实上,很多人在孩童时期都会有紧张不安的情绪出现。那时的他们会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会希望用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他们也希望有机会在运动场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们都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只不过,碍于他们那小小的自尊,他们表现得并不明显罢了。
秋秋在10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房里写作业,妈妈看到之后非常开心,瞧,自己的孩子学习多刻苦呀,坐那么久了,依旧认真地在写作业。于是她特意洗了两个苹果送了进去。
可是一直到晚上11点多了,秋秋还在写作业。妈妈有点儿坐不住了,怎么这次作业会留这么多呢?天已经这么晚了,再不休息,明天上课的时候一定会打盹儿的。想到这里,妈妈非常心疼他,过去催了好几次,希望秋秋早点睡觉。结果秋秋根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晚上12点妈妈再过去看的时候,发现儿子还在写作业,妈妈立刻产生了一种烦躁的情绪,也许并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而是秋秋写作业的效率太低了。都这个时间了,难道别人家的孩子也在写作业?
想到这里,妈妈再次催秋秋上床休息。可是秋秋却不高兴了,让妈妈别管。最后,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在凌晨1点多再次来到了秋秋的房间,询问他为什么还不去睡。不过,这次妈妈的态度很温和,完全是以一种朋友的口气在问他。秋秋听了妈妈的话,看到妈妈那关切的眼神时,心里非常感动,于是他主动向妈妈讲明了原因。
原来,秋秋最不擅长的就是写作文。今天老师留了写作文的作业,但是秋秋一直没有灵感,不知该如何下笔。他翻了许多作文书,又写了许多开头,但是没有一篇能够写下去。现在,他还没有完成这篇作文,看样子,没准要熬通宵呢!只不过碍于小小的自尊心,他没好意思告诉妈妈。其实从心底深处,他也非常希望妈妈能主动帮自己的。
听了秋秋的话,妈妈非常心疼。秋秋的作文题目是写一篇童话故事,可是秋秋总是无从下笔。于是妈妈说:“你不是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吗?那就是童话呀!如果你能写一篇那样的故事,岂不也是一篇童话吗?”
妈妈的话音刚落,秋秋立刻悟到了什么。对呀,自己可以参照动画片的内容写一篇童话呀!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了谱,渐渐地进入了自己的境界中,很快就把作文写完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去睡觉了。
秋秋的妈妈后来采用的正是留白式的家庭教育。秋秋不听妈妈的话,甚至讨厌妈妈问他为什么写作业写这么晚,并不是妈妈的权威在孩子的心中受到了怀疑和挑战,而是孩子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方式向家长敞开心扉。
这种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发生正面的冲突。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把父母好意的提醒当成一种不认可,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时,不妨稍微多留出一些空白,给孩子向自己打开心扉的机会。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模糊处理教育法。
用一种看似模糊实则具备指导性的语言来指点孩子,或者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如果与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家长要不断地反省和调整自己,将亲子关系尽力调和,改变沟通方式,以此来达到双方的和解,从而建立起一种近似朋友的相互尊重,以此来求同存异。
(2)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去思考家长没有说出来或者没有明说的话,鼓励孩子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
当孩子学着向家长主动讲述自己的事情时,他们的心理负担就会减轻,而且也充分表明了对家长的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亲子关系中最为可贵的,他们会觉得家长很民主,而家长也会感受到孩子的坦诚。这样一来,孩子无疑会打开他们的心窗,与父母共同营造一种近似朋友互相尊重的轻松关系。
(3)不要强行干涉孩子作出决定,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权力。
有的家长在遇到事情之后,立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表明上看来,家长并没有强硬地干涉孩子作决定,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站到和父母一样的立场之下。
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如果哪一天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会有一种恐慌感,不利于他们独立成长。因此,不妨在情感上适当留白,采用模糊的策略来锻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