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独生子女(8~13岁),现在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分钟,这个数字小得可怜,还不到美国孩子的六分之一。
另外,约有超过七成的孩子从来没有做过洗碗和洗衣服等家务,家长已经习惯了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宜。
同样,我们的教育机构也忽视了对孩子做家务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的老师很少会安排劳动,这让孩子动手的机会非常少。这导致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明明很简单的家务劳动,却根本不会做,甚至不愿意去做。
不爱劳动的孩子往往会养成喜欢依赖别人的习惯,自立性非常差。有一句古语说得好: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喜欢劳动的孩子,将来靠什么在社会上生存呢?这可不是小问题。
包办孩子一切的相关家务,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没有好处。如果家长懂得在生活中留白,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家务,他们经过劳动的磨炼之后,不仅自立能力会增强,而且思想认识也会得到提高,另外对父母的爱、对生活的感悟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家务劳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简单地做几项家务活,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自立个性的培养。有的家长对此却并不重视。他们觉得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的家务活比如说洗衣服,仅需把衣服扔进洗衣机就能解决问题了。有让孩子洗衣服的时间,还不如让他学习认字、背背英语单词或者做几道算术题来得实在。而且,将来孩子走向社会,成名成家或者拥有一项非常好的工作,收入丰厚,完全可以雇一位保姆来做家务。事实上,这种想法很狭隘,它忽视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个性培养。如果孩子不劳动,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那他的个性是不健全的,将来在人生道路上也会因此受到更多的波折。
朱德有一篇曾经收录进小学课本的文章,名字叫做《回忆我的母亲》。
他在文章中写到,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助妈妈做事了。八九岁的时候,就可以像个小大人似的,不仅会挑箩担筐,挑水做饭,还能去田里帮妈妈种地。放学了,他就会扔下书包去地里干活,有的时候,还会去放牛。如果赶上农忙,他会一直跟着妈妈去干活,天不亮就下地,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
这段劳动生活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文章中提到:“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给了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这些话虽然朴素,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
家长总是觉得,自己替孩子做家务不过是举手之劳,帮了孩子一点小小的忙。可事实上,孩子原本可以从这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中领会到不一样的快乐,得到不一样的成长,而且还可以锻炼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虽然家长觉得这根本不算困难,可是对初学家务的。孩子而言,这也算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孩子经常做家务活儿,还能培养他对家庭,进而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还可以让孩子保持与家人的良好关系。
佳佳学会洗衣服了,一天,她望着阳台上亲手洗干净的衣服,心满意足地说:“妈妈,现在我才明白,原来你洗衣服这么辛苦。从小到大,你给我洗了这么多次衣服,付出了这么多爱给我,我要真的谢谢你。”
听了这话,妈妈非常感动。通过家务劳动,女儿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辛苦,体会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而且她也会因此更加爱妈妈,以后会对家庭多几分责任感。因此,佳佳妈妈的做法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讲,教孩子做家务越早越好。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劳动是有欲望的,他们觉得好玩,有意思,有时甚至把劳动当成了一种游戏。家长此时应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积极引导他们,因势利导地鼓励孩子,再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即使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同样会逐渐地得到培养和加强。
教孩子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时,家长不妨实行留白教育,以引导、示范为主,留下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有的家长看孩子洗衣服搓半天都洗不干净,自己就急了,抢过来三把两把替孩子洗了,这样的行为不足取。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呢?
(1)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日常物品。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归置他们自己的东西。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个人物品,比如说学习用品、玩具或者一些课外书籍等等。这些东西可以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去整理,让孩子自己把它们收拾好,放在自己觉得合适的地方。
如果家长一味把这些事情揽过来,那么当孩子将这些东西乱扔的时候,往往不以为然,丝毫没有心理上的障碍。
因此,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如果他们找不到某种所需要的物品,不要帮他们找,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家长可以在一旁启发他们,让他们回想自己把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以后应该放在什么固定的地方。当然,最初的时候可能孩子会着急,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习惯,并且学着把东西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是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所走的第一步。
(2)家长做家务时,让孩子做自己的助手。
有很多事情确实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他们不能独立完成,比如说做一顿稍微复杂的饭菜。不过,孩子虽然自己不会做,可家长在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在一旁做助手。比如说炖肉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剥葱或者剥几粒蒜,在一旁讲一些做饭菜的知识。这样一来,即便孩子自己不会做,也会了解一些,这对他们将来烹饪能力的形成提高非常重要。同理,做其他家务也是如此。家长缝被子,可以让孩子帮忙穿针;家长去超市大采购,可以让孩子帮忙提一些东西。有的时候,孩子自己不一定能帮上家长什么忙,可是让孩子有一种参与其中的意识,树立做家务的观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认识到自己也是家中的一员,也可以帮助家里做一些事情。
(3)亲自示范后再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一项工作,而不是“大撒把”。
有的家长在教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只说不练,把孩子训得晕头转向,还是没有完成预期的家务劳动过程。这样的教法不属于“留白”而是“大撒把”,这种方式并不可取。留白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讲究艺术和技巧。比如说,可以先亲自示范一下过程,让孩子站在一旁观察一下自己是如何做的,接下来,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并不断地指导纠正。比如,孩子上学后要削铅笔,家长可以先削一次,让孩子在一旁认真学习,等他们学会了,自己再动手做。如果孩子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家长可以再示范一遍。教孩子学习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孩子做了几次,家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直接替他们做。其实,家长越是替孩子去做,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强,他们更懒得去自理了。
(4)要多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
曾经有人讲笑话,说现如今的年轻人虽然外表漂亮,可是一关上门之后,房间里乱得就像垃圾堆一样,他们只能在垃圾堆里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很多人对此都会很吃惊,揣测他们是如何打扮光鲜,从垃圾堆里钻出来的。其实,这些人小的时候如果能有较多的机会做家务,又怎么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呢?
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做家务耽误学习,逼着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并非明智的做法,要不时地给孩子布置一些小的任务去做。
比如说吃饭时让孩子帮忙端菜、摆椅子、洗碗;洗的衣服干了的时候,教他们叠衣服以及整理、收纳;地上脏了,教孩子扫地等。特别是孩子主动凑过来帮忙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因势利导,不要训斥他们,以致挫伤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孩子可能一开始做得不好,但是家长千万要有耐心,慢慢教。时间一长,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