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10977400000024

第24章 司马迁: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人。他出生于西汉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环境对于他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史学家,起了很大作用。

受家庭的影响,司马迁从10岁起就能诵读古文。10岁以后,他跟随父亲来到当时的文化中心——国都长安,学习经书和史学。在那里,他受到了名师的指点,曾直接聆听著名学者、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人讲经。他跟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听董仲舒讲《公羊春秋》,谙熟了当时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理论,受益匪浅。他还借助父亲太史令这样一个便利条件,阅读了大量古籍、经典、百家论著和皇家档案。

从20岁开始,司马迁便到全国各地进行有目的的游览考察。他南游江淮,曾登上会稽山,寻找大禹的遗迹;又到了沅、湘一带,登上九嶷山,考察舜的墓地;北过齐鲁,到了孔老夫子的故乡曲阜,体察圣人之遗风,讲习学业,到邹县、爬峄山,在亚圣孟子生活的地方演习乡射之礼;他还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沛县,经过号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封地薛,观访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彭城,等等。拜官郎中(皇帝的小侍卫官)后,他曾奉命出征西南夷,涉过巴山蜀水,一直深入到云南腹地而返。在游历过程中,他广泛接触到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既使他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为他以后撰写《史记》、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公元前111年,司马迁的父亲去世。这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其父临终前,要司马迁修一部史书。

公元前104年,经过充分准备,司马迁开始着手撰写《史记》。但仅仅过了5年,正当他专心致力于《史记》的创作时,一场灭顶之灾意外地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把司马迁投进了监狱,并处腐刑。

他在《报任安书》中曾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痛苦的思想斗争过程,对死亡的看法以及忍辱负重活下来的决心。他说,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自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既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父亲的愿望,也死得像鸿毛一样轻不可言。司马迁并没有消沉下去,在狱中,他怀着满腔的悲愤继续创作。4年后,他被赦出狱,从此,更加专注于创作。公元前91年,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和心血写成的《史记》这部不朽巨著终于问世了。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写成了《史记》。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后忍辱负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