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枪·轻武器发展史
10975200000004

第4章 相关人物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最早触及爆炸物实验的炼丹术家。少好神仙导养之法,闻交趾出丹砂,携子侄至广州罗浮山炼丹。在他的名著《抱朴子·仙药》篇中,记载了他使用硝石、玄胴肠(猪大肠)、松脂三物合炼雄黄的试验,此三物中,硝石是氧化剂,猪大肠和松脂都是含碳还原剂,只要比例合适,就可产生燃爆。上述内容是关于早期火药实验的最早记载。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涿州(今属河北)人,出身将门,青年投于柴世宗军中,屡立战功,后乘柴去世发动兵变,建立宋王朝。因战争需要,他开明政治、注重经济、奖励发明,创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兵器作坊业,重奖火器研制者,如发明“火箭法”的兵部令史冯继升,献出自己研制的火球、火蒺藜的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积极进行火药箭试验的冀州团练使石普等,都曾受到他的积极支持、鼓励与奖赏,对促进火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陈规(1072-1141),字元则,山东密州安丘(今山东诸县)人,南宋文臣,知军事。宋建炎元年(1127年)任德安(今湖北安陆)知府,我国和世界上最早创制和使用管形火器“竹火枪”的军事技术家。绍兴二年(1132年)一股被金军战败转而为匪盗的宋军屡犯德安,并使用一种高三丈五,外蒙牛皮厚毡,名叫“天桥”的攻城器械攻城。他们将天桥推至城边,攻城的士兵在厚毡的掩护下从天桥内上到与城墙同高的地方,向城墙平行攻击。陈规则“用火炮药造下长竹竿枪二十余条”,一面组织守兵向天桥下投放柴草,一面组织60人的长竿火枪队,每3人使用竹火枪一支,一人持枪,一人点放,一人辅助,枪内装有大量火炮药,对准天桥持续喷放火焰,结果“焚天桥……须臾皆尽,横拔砦去”。

沈括(约1030—1094),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科学家,曾任翰林学士,权三司。元祐三年(1088年、退居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筑梦溪园,在园中撰写《梦溪笔谈》。书中涉及当时的天文、地理、数学、冶金、石油、医药、光学、军事技术等内容,并对北宋时期发明的各种早期火器进行了详细记载,是最早记载我国早期火器的科学著作之一。

——火铳和火门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