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敦煌大事记
10974100000011

第11章 唐(2)

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乐庭壤与夫人王氏于莫高窟南大像窟甬道画全家像供养。(《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130窟)

753年(天宝十二载)

八月,以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林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六)

758年(乾元元年)

改郡为州,复敦煌郡为沙州,晋昌郡为瓜州,改太守为刺史。(《旧唐书·地理志》)

763年(广德元年)

九月初,沙门昙于沙州龙兴寺写《大乘起信论略述》。

765年(永泰元年)

遣使巡抚河西及置凉、甘、肃、瓜、沙等州长史。(《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

766年(永泰二年、大历元年)

五月,沙州升都督府。河西节度使杨休明徙镇沙州。吐蕃陷甘州、肃州。(《唐会要》卷七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元和郡县志》卷四十)

776年(大历十一年)

莫高窟今第一四八窟建成。立《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S.6203)

777年(大历十二年)

初,吐蕃攻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吐蕃赞普徙帐南山,使尚绮心儿续围攻沙州。刺史周鼎请救于回鹘,逾年不至,议荧城郭引众东奔。兵马使阎朝杀周鼎,自代,继续坚守。

780年(建中元年)

法师智广正月三十日在沙州灵图寺传戒授徒。(S.2851《菩萨十无尽戒》题记)

782年(建中三年)

五月。故伊西北庭节度使杨休明、故河西节度使周鼎、故西州刺史李琇璋、故瓜州刺史张铣等归葬长安。(《旧唐书·德宗纪》)

783年(建中四年)

正月,唐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四月,吐蕃从沙州遣返没蕃将士僧尼等八百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会要》卷九十七)

786年(贞元二年)

阎朝自领沙州事后,守城八年,出绫募麦抗蕃。又二年,粮械皆竭,以“毋徙他境”为条件而降。自始城陷,抗蕃凡十一年。沙州陷后,四镇犹存,节度使李元忠、郭昕帅将士闭境拒守十余年,至是遣使间道赴阙。赞普以尚绮心儿代守沙州。吐蕃置瓜州大节度使。(《新唐书·吐蕃传》、《唐会要》卷九十七)

八月,吐蕃尚结赞大举侵泾、陇、邠、宁。

十一月,得盐、夏等州。黑衣大食东侵,吐蕃军西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会要》卷一百)

788年(贞元四年)

吐蕃于本年对敦煌进行了户口清查登记。(S.2729《辰年三月五日论悉诺罗接漠勘牌子历》)

790年(贞元六年)

吐蕃攻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奔西州,为回鹘大相颉干迦斯所杀,安西阻绝,西州犹为唐守。(《旧唐书·德宗记》)

791年(贞元七年)

吐蕃管辖沙州后,敦煌人众多次起义,是年,驿户汜国忠等六人,持械攻入州城杀吐蕃节儿,后被诱擒,失败。汉族高僧摩诃衍参与监审后,解往瓜州。(S.1438背;吐蕃沙州守使书仪)

792年(贞元八年)

汉僧摩诃衍奉赞普诏赴逻些(今拉萨)说禅。(P.3918《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卷末题记、S.2672)

810年(元和五年)

右军卫十将使孔周在敦煌郡南三里孟授渠建浮图一所,又于莫高窟图画功德二辅,于州西灵图寺施写《涅盘经》一部。(P.4638《右军卫十将使孔公浮图功德铭并序》)

821年(长庆元年)

是年,沙州释门都僧统画功德像并撰记。(《新唐书·吐蕃传》、S.1686)

833年(太和七年)

八月,吐蕃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于沙州永康寺集《大乘四法经论》及《瑜珈师地论》、《广释开决记》一卷。

十月,法成在沙州永康寺译成《六门陀罗尼经》与《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P.2794、P.2404)

834年(太和八年)

吐蕃尚书令赐大瑟瑟告身,尚绮律心儿在沙州建圣光寺。莫高窟今第365窟建成。窟主为大蕃沙州释门教授和尚洪。(P.t.1070)

839年(开成四年)

莫高窟今第二三一窟建成。窟为大蕃敦煌处士阴嘉政所建。龛内塑释迦牟尼像并声闻、菩萨、神等共七躯,帐门两侧画文殊、普贤。南壁画西方净土、法华、天请问、报恩等经变各一铺。北壁画药师净土、华严、弥勒、维摩诘等经变各一铺。门外画护法善神。(P.4638《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

848年(大中二年)

张议潮率众起兵,赶走吐蕃统治者,收复沙州、瓜州、遂摄州事。(《新唐书·吐蕃传》)并遣押衙高进达等,驰表函赴长安。(《张淮深德政碑》)

850年(大中四年)

沙州遣僧悟真往京,六月二十二日至灵州。张议潮收复伊州。(《大宋僧史略》卷下、S.367《沙州伊州地志》)

851年(大中五年)

张议潮、安景曼、部落使阎英达、张议谭等多批遣使入朝。是年春,以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五月,敕授沙门洪为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释门河西都僧统摄沙州僧政法律三学教主并赐紫衣,弟子悟真为京城临坛大德沙州释门义学都法师并赐紫衣。

十月,张议潮遣兄议谭将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图籍入朝。

十一月,于沙州置归义军,以议潮为节度使兼河西十一州观察使。此际,敕沙州专使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各授官职;敕授敦煌管内释门都监察僧正兼州学博士僧慧苑为京城临坛大德。(《旧唐书·宣宗纪》、《樊川文集》卷二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洪告身敕牒碑》)

853年(大中七年)

张淮深任沙州刺史。(P.2931《张淮深墓志铭》)

856年(大中十年)

四月二十二日,以悟真为沙州释门都僧录。张议潮击败伊州城内纳职县回鹘。(P.3720、P.2962《张议潮变文》)

857年(大中十一年)

去年遣王端章为册立回鹘使,至雪山南畔,国信被叛乱所夺,不至而返。押衙陈元弘逃至沙州。议潮发兵讨叛乱回鹘。(《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P.2926《张议潮变文》)

六月二十二日吐蕃沙门法成在沙州开元寺讲说《瑜伽师地论》。(《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P.2962《张议潮变文》、S.5309)

861年(咸通二年)

张议潮收复凉州。(S.6342《张议潮进表》)张氏于莫高窟开建今一五六窟。

862年(咸通三年)

河西都僧统洪卒,翟法荣继任,悟真为副僧统,翟法荣兴建莫高窟今第85窟。(P.3720、P.4640《翟家碑》)

863年(咸通四年)

三月,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奏自将蕃、汉兵七千攻克凉州。表奏达朝廷。(《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865年(咸通六年)

张议潮遣西凉府僧法信进沙门乘恩所撰《百法论疏抄》。诏两街详定以行世,赐法信紫衣充本道大德。莫高窟今第一五六窟建成。(《大宋僧史略》卷下)

866年(咸通七年)

二月,张议潮奏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

七月,张议潮进甘峻山青骰鹰四联、延庆节马二匹、吐蕃女子二人。(《旧唐书·懿宗记》、《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867年(咸通八年)

二月,张议潮入朝,诏授(检校)司徒、右神武统军、南阳郡开国公,赐第及田,命族子淮深为归义留后。(《新唐书·吐蕃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莫高窟今第八十五窟建成。莫高窟今第一九二窟建成,龛内塑阿弥陀佛一铺七事,北壁画药师变、天请问经变各一铺,南壁画阿弥陀经变、弥勒变各一铺,西壁龛外两侧画文殊、普贤各一躯并侍从,东壁门西侧画不空捐索、如意轮各一躯,窟顶画四方佛并贤劫六十六躯,又于门外造窟檐一间。(《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P.4638《翟家碑》)

869年(咸通十年)

八月,河西都僧统翟法荣卒。十二月二十五日悟真充任河西都僧统。(P.3720)

870年(咸通十一年)

莫高窟今第12窟建成。(S.530、P.4640《索法律窟铭》)

871年(咸通十二年)

凉州收复后,唐朝以道路甚远,馈运难给,欲废弃之。张议潮进表力陈凉州不可弃,朝廷始派兵戍守。莫高窟今第一。七窟建成。(S.6342《张议潮进表》)

872年(咸通十三年)

八月,张议潮卒。张淮深代领归义军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P.2762《张淮深修功德记》)

876年(乾符三年)

西州回鹘攻占归义军属下之伊州。(P.5007)

887年(光启三年)

张淮深遣宋闰盈等六十余人至凤翔向朝廷请旌节。(S.1153《沙州进奏院上本使状》)

888年(文德元年)

朝庭命左散骑常侍李众甫、供奉官李全伟等到沙州,授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并加授张淮深检校兵部尚书。莫高窟今第九十四窟建成。(P.3451《张淮深变文》、P.2762《张淮深德政碑》)

890年(大顺元年)

张淮深夫妇及六子遇害。张淮鼎自任节度使。(P.2913《张淮深墓志铭》等)

二月十八日将仕郎左神武军长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张延锷写心经并绘四大天王、六神将为一册。张淮深夫妇及六子遇害。(P.2913《张淮深墓志铭》)

892年(景福元年)

张淮鼎卒,索勋为节度使。莫高窟今第九窟建成。(《大唐索公纪德碑》)

893年(景福二年)

李明振妻率诸子剿除索勋,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李弘愿为节度副使,李弘定为瓜州刺史,李弘益为敦煌司马,李弘谏为甘州刺史。(见第148窟《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

894年(乾宁元年)

朝使康克殉、齐珙等至沙州,宣授朝命,以张承奉权知节度,李弘愿为沙州刺史兼节度使,李弘定为瓜州刺史墨离年使。(李正宇《索勋、张承奉更迭之际史事考》)

莫高窟今第148窟重修。一(见第148窟《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

895年(乾宁二年)

三月十四日,河西都僧统悟真卒。(P.2856《乾宁二年三月营葬都僧统榜》)

896年(乾宁三年)

沙州龙兴寺上座马德胜在莫高窟北大像南兴建佛窟。(S.2113《乾宁三年唐沙州龙兴上座沙门俗姓马氏香号德胜宕泉并双修功德记》)

900年(光化三年)

八月,制前归义军节度副使张承奉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归义节度瓜沙伊西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P.4640《破用纸布历》)

十二月,悬泉长史聋乞达等随唐镇使巡礼榆林窟。(《旧唐书·昭宗记》、《榆林窟供养人题记》)

901年(光化四年)

唐朝廷使至沙州,颁赐诏命,朔方、于阗、璨微等使至敦煌。(P.4640背、4359背)

906年(天佑三年)

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号西汉金山国,据瓜、沙、肃、鄯、伊、兰、岷、廓八州之地。金山国拒甘州回鹘入侵。(李正宇《金山国与敦煌国建国的几个问题》)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

莫高窟今第468窟前室续建。(《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