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10973100000031

第31章 生活中的常用经济指标(2)

姑姑一家听了哈哈大笑。这件事儿一直被人们当做不懂乡俗乡情生搬硬套的笑话拿来说笑。其实“吃了吗”这几个字还真有点含义,吃饭穿衣的开销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通过资料统计,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即,某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会下降。恩格尔系数就是衡量这个比例的具体数值。

恩格尔系数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它的恩格尔系数越小,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它的经济越困难。

比如,邻居王阿姨的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王阿姨收入不多,每个月1300元钱的收入,除了两个儿子的伙食费已经所剩无几,王阿姨除了吃饭穿衣外,连颗糖果也舍不得买。对于王阿姨一家来说,她家的恩格尔系数几乎占总支出的98%。

我国是人口大国,建国初期,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煞费苦心,下令军队开荒种田,想办法提高农业产量。那时寻常百姓家的恩格尔系数几乎为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手里也有了钱,几十年来,普通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们娱乐、旅游、业余学习的消费支出高了,食品只占家庭总开销的一小部分。

不同时期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可以反应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这样一个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从温饱到富裕,到小康,直至最富裕,是经济发展不可变改的方向。

介于零和一之间的数——基尼系数

有一个富商经营海上贸易,他每天的收入是16万元,他的手下有一名勤杂工,每天收入是50元,如果单就这两个人来说他们的收入差距之大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但这两个人的收入差距只是两个人的个别情况,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群体,各群体之间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那么他们的收入差距如何衡量呢,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基尼系数这一衡量标准,国际上把基尼系数作为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在“0”和“1”这一区间内。当该系数数值为“1”时,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也即是说全部收入由一个单位的人所占有;而当该系数为“0”时,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不存在丝毫差异。这两种情况是一种极限值的假设,只存在于理论,不存在于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基尼系数是一个在0~1之间的不定值。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划分为这样几个区段:

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可见该数据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数值越高,表示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悬殊越大。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大约在0.24到0.36之间,而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接近0.47。

我国基尼系数的偏大表明现阶段我国税收在调节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功能上存在着弱化和缺位。税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向;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各税种之间缺乏整合力,影响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不足够规范,制约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针对基尼系数的现状,我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

一是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能够更有效的发挥。

二是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可以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为途径,也可以深化消费税制改革为途径。

三是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另外,还可以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对非常态高收入阶层收入的合理监管。基尼系数的缩小是社会分配趋向平均化的充分体现,我国一直以来都以努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懈努力。

有钱了,你快乐吗?——幸福指数

宋刚是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可是上天不会一直垂爱同一个人。他一直学习很好,考上了全县重点高中,可是由于父亲重病,家里负债累累,三年之后他把别人求之不得的重点本科录取通知书,悄悄藏进衣柜的抽屉里。

从此他下地干活,收割庄稼,耕种田地。后来他进印刷厂当工人,进餐厅当服务生,蹬着三轮在大街上卖菜……尝尽了辛酸,受尽了辛苦。他常常想,要是挣足够多的钱就可以给父亲治病了,于是他更加努力的打拼。

以前他从来没觉得钱如此重要,可是现在,他觉得,钱真是太伟大了,能做那么多事情,有了钱可以给父亲看病,父亲就能健康了。当年若是有钱,他一样是个享受着阳光与知识的莘莘学子。

宋刚渐渐把眼光转向如何赚钱,他试图积累经验,寻找机会。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工地上的民工因为天太热多半都结账回家了,于是他成了工地上一个搬砖运瓦的小工。一干就是两年,他从不觉得苦和累。负责拆建的工地上的领导看他肯吃苦又聪明,于是派他出去学技术,后来又派他学管理。

几年之后他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带头人。这一年的春天,他揣着带着体温的现金带父亲来医院。可是太晚了,父亲的病久拖难治,第二天就与世长辞。宋刚心如刀割,他本想给父亲治好病,给他一个健康的晚年。他的母亲说,父亲其实早就不想治自己的病了,他最想的是儿子能够陪他待上几天,跟他说说话就心满意足了。父亲的心愿原来如此简单,可是他竟然没有在父亲床前尽孝,一个小时也没有。宋刚感到无比自责,他有钱了,他有足够的钱给父亲看病,给父亲买一套新房子,买一组新款的家电,他是这样想的,可是……他的这份自责将追随他一生。

是的,没有钱绝对不行,每个人都需要生活,需要消费,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有钱的感觉让人很舒服。但幸福难道仅仅和钱的多少成正比吗?不是的,幸福有他自己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幸福指数。

幸福是体现人们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映,幸福的具体程度都挂在群众的脸上,藏在大家的心里。

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居民的幸福感和人的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有关,包括生存状态和生活层次的满意度。比如一个人因失业使得生活没有着落,他一定不会觉得幸福。再比如,小张,农民技工,月收入3000元,他对自己的收入非常满意,他感到自己很幸福。小刘,大学毕业,参加工作5年了,月收入3000元,但小刘对自己的收入极为不满,充满抱怨,他觉得自己很不幸。也就是说,他们俩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不同。

居民的幸福感还和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有关,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老李和小赵在同一单位,都骑自行车上班,雪天寒冷路滑,小赵好不容易到公司,表现的极不开心,他抱怨这样的天气给人带来麻烦。老李年岁稍大,比小赵晚到几分钟,他全身是雪,裤脚湿漉漉的,可是他却一脸的幸福,还调侃说,自己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当圣诞老人,都是这场雪给了他机会,给生活添了新意。

其实,雪的到来不会因为小赵的抱怨而停止,也不会因为老李的心态开阔而继续。只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就不同。

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有关,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等等。

中国是个讲人际的社会,人际关系不协调让人觉得不愉快,社会如果不和谐让人觉得不安全。比如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战火迭起,纷争不断,几乎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老百姓,没有一个人觉得幸福满足。

就当今社会来说,我国人民的幸福状况如何呢,山东省社科院教授邢占军表示:我国现在的幸福指数成U型曲线,34岁以下的年轻人和55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高,中年人低。据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显然,中国人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GDP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感,随着自己的被认同程度和自己的心理预期标准而变化,金钱只是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之一。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社会所有成员幸福的最大化,绝对财富的鸿沟很难填平,但如果关注弱势群体,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是政府的责任,当然也理应成为社会上每一个成员自发的追求。旧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哪有幸福感可言,所以财富的增长是和幸福高度相关联的,想要达到幸福高度,物质条件是基本保障,我们要全民动员,努力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给人们提供更健康更幸福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