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10973100000013

第13章 一只无形手,牵着市场走(2)

三是股权和债权,在法人制度实行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极所有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比如知识产权在近几年不但提得响而且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为了确保没有异议,企业和商家们一定要以法律形式保护自己产权的合法性。

没有阻力的市场竞争——完全竞争

1977年英国人弗雷迪·雷克闯进航空运输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雷克的航空公司。雷克航空公司刚刚开业便声明崛起。几个月下来,它的知名度便超过了几家老牌的大公司。

雷克公司之所以如此牛气,是因为它开了价格的顺风船。当时从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班票价为426美元,而雷克的售价是273美元,远低于当时的最低票价。因此公司生意甚是红火。

雷克公司的低位定价抢走了其它公司的生意,也令很多大的航空公司气急败坏。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果然,不久之后,一些大公司联合降价,售价比雷克公司的售价还要低很多。这下子雷克公司撑不下去了,它去银行贷款也是无功而反。因为各大航空公司已经疏通各种关系,阻止金融机构给雷克公司提供资金。

这样一来,名噪一时的雷克公司一夜之间破产下马,从此销声匿迹。雷克公司破产后,各大公司的票价马上又调到原来的价位。

在商业领域,竞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像雷克公司这样昙花一现的公司也不在少数。竞争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完全竞争是一种完全市场化了的竞争。

完全竞争是指,一个市场完全靠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来调节供求。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购买者和销售者的买卖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都是无数的;如果买者少而卖者多,就会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反过来,如果卖者少而买者多就会形成卖方市场,这样该产品就会供不应求。所以无论是买者和卖者哪一方受数量局限,都无法形成完全竞争。二、所提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产品差别;如果该销售品为鞋,则有布鞋和皮鞋之分,它们属于同一大体系的两种不同质地的商品,因此是无法形成完全竞争的。

三、市场资源的流通是完全自由的;对于同一产品,如果市场资源不流通,可能会出现价格歧视的现象,在商家利用价格歧视大做文章的前提下,完全竞争是不存在的。四、买方和卖方能够掌握市场的全部信息。

对于买方和卖方来说,如果有一方获得的信息失真或者不完整,就会造成决策失误,影响市场供求状况。在这种状态下,完全竞争根本就没有生存之地。小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完全竞争的例子,成千上万的农民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小麦,不可计数的消费者,购买小麦和小麦产品。

但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影响小麦的价格,所以,大家都认为小麦的价格是既定的。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竞争能够促进人类经济的发展。在一轮轮的竞争和发展中,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文明也逐步迈向崭新的时代。

完全竞争也起着同样的作用。但与竞争不同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会有什么不利。虽然商品生产者也必须竞相降低成本、压低售价,但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购买该商品后,生产者可获得正常利润。

完全竞争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其更加有效的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从而使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得到人才、资金、劳力、设备等社会资源的重新组合,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完全竞争是经济学上的一种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总是受这样或那样的条件影响,比如供需,比如虚假信息,再比如宏观调控等等。所以,完全竞争就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一样,忽略了现实中的各种外因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竞争无法实现,但重要的是有了这种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我们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可以更好的比照出现实中的经济状态,以便商家趋利避害,获得更大盈余,使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和提升。

六郎买马的故事——垄断

《杨家将》是一部经典名著,杨家将的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杨六郎是杨家将中智勇双全的一位爱国将领。有关杨六郎战场杀敌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

有道是“佳人配才子,英雄配良驹”。想当年杨六郎武艺学成之后,还有一段重金买马的故事。

杨六郎随师父学艺,学成下山回到家中后,六郎就想在实战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武艺到底如何,因此他向祖母请求到前线杀敌。老太君疼爱孙辈,未免担心。但女中豪杰总有深明大义之处,杨六郎已经成年,总不能让六郎在家里待一辈子吧,于是老太君说,“孙儿想要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是件好事,这样吧,你先把你这些年学到的武艺演练一遍给祖母看看,我也好放心啊。”

六郎爽快的答应了,他早就憋足了劲儿为国效力,他想:“这次演练一定要好好表现,要不然,祖母不让去前线,可就没机会上战场了。”他把学过的绝活悄悄在后院练了好几遍,直到觉得肯定没问题才罢休。

几天之后,到了演武场上,杨六郎先把基础的步下功夫好好表演了一番,老太君看后连连点头。该演练马上功夫了,六郎命人牵来一匹马,飞身上马,抖开大枪,可惜一套枪法没练完,就听扑通一声,大家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马累倒了。

人强马弱,这怎么行?老管家赶紧命人再牵匹好马过来。可谁知六郎演练到中途,这匹马又累倒了。“这怎么行?”老太君知道孙儿的武艺不错,但作为战将没有良马,就是武艺再好也要吃亏。“给我的孙儿去寻一匹良马,只要是能配得上我孙儿的武艺,花多少银子也要买下来”。老太君认真的吩咐管家。

管家领命出城,他一路打听哪里有卖好马的地方,只要是听说哪里的马脚力好,肯定会亲自骑一圈试试。但却一直没有挑中一匹合适的马。

有一天,管家来到一个边陲小镇,他听说这里有一个人善训好马,他的马脚力如飞,个个能上战场。

管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这个人,说要他把最好的马牵出来看看,训马人却说:“这匹马,是绝世好马,但你买得起吗?”

管家心想:“这人真是的,时下最好的马也就一千两金子,你的马再好,我多加十倍,一万金总可以了吧。”于是管家说,只要是好马,钱我绝对付得起。

驯马人把马牵出来,管家骑上一试,心说:“果然是匹宝马良驹,传说中关云长的马也不过如此吧。”

他对驯马人说:“我是给京城杨府的主人杨六郎买马,这匹马我要定了,你说多少银子才肯卖”,驯马人听完说:“你是识货之人,又是给报国杀敌的忠良之家买马,此马价钱我先给你减半,就算是表达我对杨家的敬重。我多年训马颇费心血,只为有朝一日能让它上战场,报国家,所以这匹马的去处合我心意,再给你减去一万两金子,这样算下来,你只需要付两万金就可以把马牵走了。

管家听得有些傻眼,“怎么,难道你这匹马的原价是六万金吗?”

驯马人点点头:“是啊,这个世上没有第二匹这样的宝马,我的马有价钱就算不错了,你要不是杨家的人,给坐金山我还不卖呢。”

管家一想也对,人家的马是举世无双的,要的再贵也得买下来,六郎少爷可是急等着用呢。于是赶紧付钱把马牵走。

杨家管家花重金为六郎买了一匹战马,乍听起来有点不值,可还是人家老管家想的对,这匹马举世无双,在别处根本买不到。这种独家买卖在经济学上叫做垄断。

垄断(通常说的是卖者垄断)是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消费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形成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排挤同行的中小企业,最终形成垄断。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中国,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也即我们所说的垄断。

在我国,食盐的垄断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盐业的垄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它的高额税率给历代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如今食盐已经不再是紧缺品,它也不可能再成为垄断开发品。

在市场竞争中,垄断形成了典型的卖方市场,垄断企业成为价格的决定者。就像前文故事中那匹马一样,某种商品一旦被卖方垄断,也会价格不菲。虽然垄断企业的价格一手遮天,但并不意味着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单一。有时候,不同消费群体或不同消费地域的需求弹性不同,这就使得垄断企业定价的时候会区别对待,对需求弹性大的定价可能会偏低,对需求弹性小的定价就可以较高。

垄断的形成会使市场经济趋于不平衡。试想一下,如果任由垄断行业自行发展下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各行各业都可能会出现垄断,那样,老百姓的生活起居都会受到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我国政府以各种形式阻止垄断的形成,2008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反垄断法》,这一法案是我国第一部限制垄断的法律,它的出台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当然,《反垄断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变向的扶植,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政策法规发展壮大自己,争取在本行业中占领一片天地。

钦差大臣查办粮商——寡头

乾隆年间,江南水灾,当地灾民食不果腹。当朝皇帝挂记百姓,派钦差大臣到江南查看灾情。

该钦差未出发之前,查看了所有关于江南水灾的情况,当他了解到因为大水所致,当地百姓已有不少人饿死街头时,他认为那里的水灾一定是超乎寻常的严重,因此准备了帐篷、船只和各种防水用具。而且特地准备了大量能在水中行驶的简单木筏,以备救人之用。

几天之后,钦差带着大批的救援物资出发了。越接近江南,路边的饥民就越多,他恨不得立刻飞到江南解救水情。于是快马加鞭,匆匆赶路。

经过漫长疲惫的旅途,这位钦差大臣终于抵达了江南。来不及休息,他立刻亲赴第一线检查灾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这里的水灾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严重,只是当年的一部分收成受到影响。他带来的那些救灾船只大部分派不上用场,尤其是那些木筏只能在江边闲置。因为根本无人可救。

他这才发现,原来百姓死亡的真正原因是饿死而不是淹死。“江南是产粮胜地,而水灾只是带来部分减产,按说不应该有如此多的百姓死于饥饿呀。”钦差大臣心中狐疑,决定要查个清楚。

他对当地官员说,自己一路劳累要先休息一下,而且灾情不严重,他想先在当地自行游玩几天再说,游玩期间无需当地官员陪同。

地方官心里纳闷,但也不敢多问,只好答应。钦差大臣假借游玩之名,每天微服私访,调查真相。最初没发现什么异样,当地粮店缺货,粮食虽然有价但却很难买到。后来这位大臣觉得不对,产粮胜地为何粮食如此缺乏,他决定再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