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10967300000052

第52章 卡扎菲:维护独立自由的阿拉伯领袖

卡扎菲,利比亚领导者,以雷厉风行、不畏强权的强硬作风闻名于世。

卡扎菲出生于利比亚海滨城市锡尔特南方沙漠的羊皮帐篷内,兄弟姐妹中他排行最小。

父亲对卡扎菲寄予厚望,省吃俭用,借了钱送他到锡尔卡特的穆斯林学校读书,指望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卡扎菲果然不负期望,仅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四、五、六年及的全部课程,取得毕业文凭后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卡扎菲对《古兰经》有着近乎疯狂的信仰,认为它是“改变各国命运的复兴力量”。他决心要在思想上和理论上进一步发展《古兰经》使自己成为当代的穆罕默德。

卡扎菲当政后,立即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

为了推行伊斯兰化,卡扎菲以身作则,保持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作风。他和妻子一直住在阿济济亚军什。家里没有豪华的家具和摆设。他的父亲更是长期住在贫民窟的窝棚里,因为卡扎菲曾经发誓,要等所有人都有了舒适的住房后,他的父亲才能有像样的房子住。

多年来,卡扎菲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位孤独的骑士,骑着一匹瘦马,挥着一杆长矛,在苍茫的荒原上执著地挑战天地,而世界则报以轻蔑的一笑。但也有几回令人刮目,这就是与美国的几次过招。

在旁观者眼里,势单力薄的利比亚与世界头号强国闹别扭,实在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卡扎菲偏不信邪,硬要摸摸这只老虎的屁股,而且的确把美国折腾得够呛。

卡扎菲上台不到一个半月,便勒令美军从其在非洲和中东的桥头堡——惠勒斯空军基地撤走。他向世界宣告:如果美国不撤出他的国家,他就要把学校变兵营,让住宅变战壕,为在自己的国土上废除一切外国基地而“流尽最后一滴血”。最后,美国人不得不乖乖地卷起铺盖回老家。

两年后,卡扎菲的反美情绪更趋强烈。他接连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军事、经济技术合作等九项协定,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他还不断地打石油牌,把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外国资本收归国有,使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迅速失去了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权。

同时,卡扎菲与苏联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协作协议,购买大量苏制军火,先后将1100多名军人送到苏联受训。苏联还获得了使用利比亚机场、港口的便利,并在库费腊绿洲建了一座大型战略空军基地。

卡扎菲之所以与美国过不去,是因为他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他的头脑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实现阿拉伯世界的联合和统一,惟有这样,世界才能听得见阿拉伯民族的声音。卡扎菲极端仇视以色列,认为以色列国必须从地图上消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定要返回生养他们的家园。而美国在这点上却扮演着与之相反的角色。因此,卡扎菲是一面反美的旗帜。

对卡扎菲的一举一动,美国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早就咬牙切齿,想伺机教训一下这个北非强人。美国瞅准了被利比亚视为其领海而西方认为是公海的锡德拉湾,悄悄地撒下了渔网。

1986年,美国不顾利比亚的多次严重警告,在利比亚沿海先后举行四次挑衅性军事演习,企图激起卡扎菲的烈性子,从而引发战争。可这回,卡扎菲倒挺沉得住气,他一方面信誓旦旦“要把地中海变成一片火海”,另一方面却命令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的海军呆在的黎波里港按兵不动。

远道而来专门寻衅的美国不达目的不罢休,于3月23日进行了第五次军事演习。常驻地中海的美国第六舰队几乎倾巢出动,30艘舰只和240架飞机在“珊瑚海”号、“萨拉托加”

号和“美国”号三艘航空母舰的率领下,大摇大摆地越过了被卡扎菲称为“死亡线”的北纬32度30分。美国摸准了卡扎菲的脾气,打赌他咽不下这口恶气。

果然,卡扎菲暴跳如雷,一拍桌子:“打!”顿时,锡德拉湾火光四起,爆炸声声。短短两天的交火,利比亚损失五艘舰艇和一处雷达设施,而美国却毫发未损。

事后,卡扎菲在利比亚电视台发表了讲话,强烈谴责美国的强盗行径:“优越的军事力量不能战胜民族意识和准备牺牲的精神。我们将在更广阔的战场上与美国交战。这个战场就是整个世界。”

此后,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有增无减,甚至盛传卡扎菲要刺杀里根。华府上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白宫附近竟安排了地对空导弹,重要建筑物顶上还安设了巡逻哨,如临大敌。

恐怖事件背后究竟有没有利比亚的背景,刺杀里根之说是否是卡扎菲耍的花招,谁也说不清。人们所看到的是,卡扎菲并没有被打趴下,倒是美国人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1999年4月6日对利比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卡扎菲终于同意将制造1988年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嫌疑犯送交荷兰审判,联合国将结束对利比亚长达近十年的制裁。这一方面意味着从此利比亚重返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也表明,卡扎菲的字典里终于可以找到“妥协”这个词了。

当然,卡扎菲的妥协绝不是无条件的。联合国承诺:利比亚交出嫌疑犯后90天内,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美国答应不再追查其他历史遗留下来的涉嫌利比亚的恐怖案件;利比亚则要求在审判和服刑期间妥善对待两名嫌疑人。

不过,卡扎菲已经立竿见影地尝到了妥协的甜头。1999年7月7日,英国恢复了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这标志着西方世界与这个夙敌的和解。十年与世隔绝,利比亚百业待兴,尤其是航空、石油、通讯、建筑、银行等行业商机无限,各国商家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