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10964000000019

第19章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培养孩子好习惯——习惯

1.一个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养成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习惯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没教育好,和孩子的习惯有关,习惯养成了,想改太难了,所以,大家记住教育孩子,首先要从习惯入手,让孩子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呀!

生活习惯。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习惯。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道德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孩子的成才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感觉、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

劳动习惯。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另外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总而言之,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①习惯始自生活点滴,三四岁之前是孩子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应对生活的挑战,最初他们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后慢慢尝试和模仿新的办法,一点一点建立起独特的行为模式。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反馈回来,促使孩子维持或者改变行为方式,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重复,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渐渐就会形成习惯。

比方说,孩子天生敏感,拉了、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贴着身体不舒服,他总是不停地哭闹,引得家长每次都须尽可能快的帮他换掉。长大一些见到衣服脏了,孩子主动告诉家长,马上就可以换上干净衣服并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再比如尿尿,开始尿在地上的时候,听到妈妈笑着说“看你这个小坏蛋,又给妈妈画地图了”,他还以为是表扬,渐渐从无意的行为变成了故意的举动,后来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家长的惩罚,被冷落到一边的他,发现只有四处拉尿才能立刻引来家长的关照,不经意间就形成了随处便溺的坏习惯。

生活的点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却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乐于交往还是我行我素,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

②习惯养成不易改。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甚至无法改变。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家长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孩子养成坏习惯。

③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积极鼓励和夸奖孩子良好的行为;

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请孩子监督检查家长的坏习惯;

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模式。

(2)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

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及早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又怎样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呢?

①家庭与幼儿园要协调一致。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孩子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不断地让孩子去实践。尤其当孩子入托或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孩子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②讲重要,练更重要,讲和练的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培养孩子形成好习惯,越早越好。一般,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孩子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使孩子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

从讲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孩子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进餐时正确扶碗、握筷,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筷碗,漱口、擦脸、洗手等。睡眠方面可以包括,睡前刷牙、洗脸洗脚、按时上床,能独立入睡以及脱下衣裤折叠整齐,放于固定位置等等。总之,与幼儿生活的每一环节紧扣,具体明了,保证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爱清洁、讲卫生,有序和高质量。最终,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③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我们要经常以语言告知孩子行为规范,要在孩子形成习惯的过程中,用孩子可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孩子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但是,同时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肥炼瘦的,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效应。要孩子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2.家长该如何去做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也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同其他教育相比,亲和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在家庭中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1)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身教胜于言传。家长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讲道理,甚至“磨破了嘴皮”,可孩子往往是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出,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其实,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远胜过“磨破嘴皮”。如:家长酷爱读书,那么孩子就可能是个小书迷;如果家长经常打牌,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热爱学习呢?

②创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环境是最好的老师,氛围能感染孩子。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温馨的心理环境,萌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位家长把孩子的房间布置成“聪明屋”,把各种动植物、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天文地理等大量图片知识贴在上面,并定期更换。这样孩子和家长随时都能讨论相关知识信息,孩子知识信息一天天的积累,激发了孩子对学习的更大兴趣,从而也养成良好的主动记忆和积极思维的习惯。

此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相对安静的独立房间,淡雅的色彩、简单的陈设、合适的桌椅、护眼的台灯,这样保证孩子端正的学习姿势、安静的学习环境、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从而不受电视、家长谈话和做家务等因素的影响。

③坚持不懈,要求一致。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这几天要求很严,过几天又听之任之,这样培养的效果会事倍功半。因此,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一致要求才能形成习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需要家庭各成员保持一致的要求,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子的心理。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也不容易,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2)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学习习惯?

①倾听。倾听就是细心的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的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将让孩子终生受益。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家长就必须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倾听者,能随时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身作则教孩子倾听的方法。

②专注。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小猫钓鱼因为三心二意就是一条小鱼也没钓着。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三心二意。

为了培养孩子专注的好习惯,家长不要同时安排孩子几件事,如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边玩玩具边听故事等,应该让孩子在一定时间专心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外的事。此外为了训练孩子专注听、用心记的习惯,家长对孩子提要求、交代事情最好只讲一遍,切忌多次重复。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不放心、交代一件事情反复说好几遍,反而让孩子觉得家长太啰嗦,孩子还会认为大人的话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还会再说的,渐渐的孩子就会养成不专心听、不用心记的坏习惯。

③认真思考。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孩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家长要经常向孩子提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孩子是通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思考后的快乐,渐渐的孩子就养成了遇事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④坚持到底,按时完成任务。幼小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有些家长对孩子完成生活、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磨磨蹭蹭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学龄期完成学习任务非常有害。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拖拉,当天的事要当天完成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有条理的放置学习用品、学习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等。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今后顺利地升入小学、适应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

(3)应该培养孩子的8个好习惯:

①学会礼貌待客。让孩子学会礼貌待客,客人一进门父母带着孩子迎接客人,并把孩子介绍给客人,这是我的孩子,叫某某。然后告诉孩子:“这是某叔叔(阿姨),问叔叔(阿姨)好”。如果客人带了礼物,要让孩子说“谢谢”,然后就可以让他自己去玩儿了,不必参加大人的谈话。

②文明接打电话。父母可以先教这几项:打电话时,先恰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然后自报家门“我是某某”,最后说“请帮我找某某”,打完电话要说“再见”;接电话时,要先说“你好”,当对方要找家里其他的人时,应该说“请等一下”。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家,要说“对不起,他不在,请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当然,在电话机旁边一定要准备好纸笔。

③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在出门做客前,叮嘱孩子不要动别人家的东西,并给他带一两件他喜欢的玩具。如果孩子做对了,回家后要表扬。做错了,要批评,并且要求孩子向主人道歉,但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过多的指责。回家后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并明确告诉他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后就不会带他到别人家去玩儿,要说到做到。

④在公共场所要安静。看演出时准时到达,迟到会因询问和找座位发生声响,影响其他观众甚至演员。父母应该把手机关掉,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当电影或演出开始后,尽量不说话,要说也应低点声。

⑤细心观察。观察的习惯,首先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要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切,不要只是笼统地看个大概。

⑥积极选择。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对孩子的短处,要客观地看待,要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⑦强烈的责任心。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要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往来、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自己想办法,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行”等等,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⑧懂得尊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要给孩子作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人,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人格,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尤其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平等地看待他们。

(4)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注意什么?

良好习惯的作用有三:一省时,二省力,三减少错误。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格要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有赖于家长的严格要求。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决贯彻施行,不可以有例外。

②以身作则。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谁家的孩子像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己不正,不能正人”,这句话用在好习惯的养成上也很合适。

③反复练习,及时强化。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复练习不可。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孩子有了兴趣和愉快的体验,良好习惯就容易形成。

④提供条件。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比如,要求孩子饭后漱口,每次饭后为他提供一杯水,在他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之后,再让他自己倒水。比一开始就要他自己倒水漱口更容易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