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吉安读水
10963000000007

第7章 安福樟树

车子在吉安大地上穿行,田野一片碧绿,那是连绵的群山,点染着最远的色彩。还有连在一起的稻田,像一张大唱片,旋转着最近的色彩。再就是那勾连起远近的高高低低的树。

渐渐地,我对这些树感了兴趣。越接近安福,这些树就愈加地往视野里钻。这些树棵棵树冠肥大,如伞如盖,蓊蓊郁郁,能遮严好大一片荫凉。诗说“绿树村边合”,这树,一棵就远远地遮没了半个村子。

黎生说:这就是樟树,安福特产。当然并不是安福独有,却是有让安福值得说道的。我问如何说道,黎生说:“有人专门考察过,已经挂牌保护的古樟树就有12万株之多,百年以上的也有六千株。”这个数字真让我吃惊不小。在很多的地方,经过了上世纪大炼钢铁时期,还有文革毁林造田时期,那些老树都不见了踪影,如何在这里竟有了这样奇妙的数字?

说话间车子已进入了安福境内,果然就见大片大片的樟树云涛雾海般排入眼帘。与当地的领导见面,谈的还是樟树,让我感到安福人是以樟树为生,樟树为宝,樟树为傲的。

樟树即是安福的招牌,安福的广告,安福的名声。随便走在哪条路上,都可以见到两旁巨大的樟树,随便进到哪个村子,都可赏到那成百上千年的“古巨人”。在这里,樟树比地里的庄稼都让人喜欢,它常年以满身的绿色带给人别样的亲切,夏天,是阔大无边的荫凉,冬天,“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季节,樟树仍然是举着一团绿焰的生命之火。

我去一个村子,在一个老屋的后面,见到一棵古樟,那樟树从老屋的院子横溢而出,直爬上一个高岗。说它“爬”,就像横着长似的,然后将树杈直立起来,直立出无数伸向蓝天的大树。这些枝杈伸向蓝天,也多有一些蜿蜒曲折的过程。

这么看着这棵千年老树的时候,心内是有些疼痛的,它实际上一开始就遭受了重压或者雷劈,幸而没死的生命让它一路扭曲着爬出墙外,又扭曲着向上寻找着阳光和雨露。在它苍老的躯体上,我看到火烧的痕迹,那或许是一些顽童所为,也看到拴牛拴马的痕迹,至今还有一头老牛的绳索穿过一枝洞杈。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这棵老樟树依然在挺立着不屈的生命。当地的干部说,他们已经准备采取措施,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

车子路过一座桥,我让车子停下来,朝桥下走去,不远处的河边,一棵古樟从河的这岸伸到了对岸,然后斜逸而上,那姿态,好像就是要为了过河的人架一座桥。有人从它的身上过,几乎磨平树皮的身上,不知踏过了多少的脚步,两岸的人已经习惯了,这棵老樟树也已经习惯了,习惯的还有那条河,每日里映出来来往往的谈笑和树的影子。

在安福,许多的樟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棵樟树的中间已经镂空,孩童们在镂空的树洞间钻来钻去;两棵樟树的中间长着一块巨石,石头没有躲避它们,它们也没有躲避这块石头,干脆就都长在了一起;有两棵樟树下边并排而立,上边勾肩搭背,枝叶交错,像一对夫妻耳鬓厮磨;有三棵樟树立于村前,各举起亭亭华盖直像搭起一个穹庐,让全村的人坐在其下开会、看戏、谈天说地。

渐渐的我也喜欢上这樟树了,远远的一望,我已能认清它的芳姿。

樟树,这安福的福树,这吉安大地上的华采文章,真的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樟树一身香气,那或许就是一种凛然正气,因而它能驱邪防虫。人们用它做樟脑球,放在衣服里可防蛀;用它做箱子,盛什么都不怕坏;用它做棺木,长久而不腐;用它做门窗家具,满屋四季生香。因而安福人对樟木有着极深的感情,他们烧火都不去折那樟木的枝杈。

我路过一个村子,看见一个村民正拿着一根长竹竿,向那高高的樟树伸去。村民说,树杈中有一个很深的洞口,他总见有一条巨蛇在上面爬来爬去,他担心时间长了会毁了这树。县上的领导说,现在村民对树的保护意识已经加强了。

我们在一个村头下车,见两个孩童正捧着一只雏鸟不知如何是好,说是刚从樟树上掉落下来的。樟树叶子稠密,鸟儿极易筑巢做窝,因而巨大的樟树也构成了一个鸟的家园环境。林密而鸟多,山青而水秀,地肥而人和,让人感受到一个平安祥和的福佑之地。

现在安福人更有了一种意识,很多的樟树被排了号,定了牌,长久地保护起来,不再砍伐,不再买卖。那么安福人还依赖樟树什么呢?我不禁有了疑问。县里人说,我们就依赖于安福樟树的这个气运,江西最古老的樟树王就在我们安福,中国古樟最多的县也是在安福,这就是我们的福。

我突然想起这个樟字,“章”本身就是美丽的花纹,“文章”就是引申出的意思。樟木必是因有这种花纹才被人叫成樟树的。它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可说是一篇好文章,大的可称鸿篇巨制,小的可为华采精文。

又想到安福这两个字。安福樟树,樟树安福,两者相依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