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吉安读水
10963000000004

第4章 放杖溪山款款风

车子辞了赣江,蜿蜒西去,进入吉水。还向西,沿途黄土漫漫,芳草萋萋,感觉已进入丘陵地带。远山仓皇,夕阳正艳,究竟是要去向哪里?我没有多问。几天来,吉安人拉着我四方奔跑,看尽庐陵的点点好处,不是山水,即是人物。途中或放眼四顾,或小寐暂休,车停驻,必是一番好去处。

此时的车子已由西拐而正北,吃力地爬上了一处高岗,猛然刹住。

下车拾阶而上,穷极之地,一片平阔。苍松翠柏间,竟然是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杨万里的故居。

是杨万里吗?随而有诗在心中涌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主人再一次言说这就是吉水杨万里的墓时,我立时袖手肃立。

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索求到的一本线装百首古诗词,就喜好并背下了这两首名诗。随着年龄增长和对文学的喜好,对杨万里更是别样相看。在中国,唐诗已进入了难以超拔的巅峰,后又经过北宋至南宋时期,还能出现如此杰出的诗人,是为文坛的怪事。

杨万里是以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创立了诚斋体,成为一代诗坛霸主。这个诚斋体就是讲求一个活字。语言的平显浅进,活泼自然,内容的贴近世俗,关注民生,使他的很多诗作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能诗善赋者不少,独创一体者不多。在文学繁荣的宋代,被认可的独创一体的诗人只有七位,杨万里便是其中之一。这个任过漳州、常州等地地方官,入朝做过吏部京官的行政领导,又关心政治及民生民情,又如何对诗歌情有独钟?

我原来不知道杨万里是吉水人,当我在吉水间行走的时候,着实感到了这是一块人杰地灵之处。就是这一片地方,出过大才子解缙,有过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的美谈,产生杨万里也就不足为奇了。杨万里自小聪颖,虽然生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战火频仍的年代,但他人小志大,立誓求学报国,终得进士及第,从政为官。这个善良正直的吉安人,把吉安人的那种素有的坚贞与耿直集于一身。

这也造成了杨万里仕途的坎坷。他不断地关注、劝谏、讽喻,可谓耿耿丹心,鞠躬尽瘁。直到最后心灰意冷,发誓不再出仕,归入家乡南溪之畔。或愤然提笔,或幽然而诗,观乡野之风,吐清灵之气,与老农对唔,偕小儿游玩,终老时,享年八十,算得高寿了。

这个可敬又可爱的老人,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更不谈钱财。他任江东转运副使期满时,曾有余钱万贯,却弃之官库,净身离去。在南溪之上晚居,紧紧守着自家老屋一区,仅是躲避风雨之所。而他却充满了乐观放达之情,他的《南溪早春》写道:“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一个虽然处于晚景的病怏怏的老者,时逢春天佳景的画面栩栩如生。

正是有了如此心态,才使杨万里能够平平和和,面对秀水度过他闲适恬淡的晚生,而他的不少诗作也体现出了这一点:“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正政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余霞落晚,夕阳在山,一片红黄洒照在这片高岗上。

归去时回首再看,一代大师的墓园显得简陋、孤僻,像他的生前。这或许就是他的人生姿态,不求富贵奢华,不图显赫声名,独留一溪芳草任由风吹去。

车子回时,绕过一塘碧水,碧水四周新柳抽絮,夕阳的最后一抹霞晖落在水底,一些风款款地浮上些许波纹。杨万里所居的南溪也是这番景象吗?一首诗自那柳上浮显而出:

柳条百尺拂银塘,

切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