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小生意大财富
10961900000037

第37章 谋略篇(10)

接下来的两个月,王振刚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创作状态:构思、设计、画图、捏型、安装腿脚毛须、上色、晾干。聪明的王振刚很快就探索出一整套制作黄泥昆虫的工艺流程,并做出了十几个人们常见的黄泥昆虫:甲虫、蝈蝈、蛐蛐、蚂蚁、蜜蜂、蝴蝶、蚂蚱……之所以选择昆虫而不选其他动物,他有独特的见解:“昆虫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也是人们最少细看、最少知道的动物,因为好奇和陌生,人们就会愿意买它,而且昆虫身体小,好塑造,并可以用一比一的比例来制作,这就更增加了真实感。”

10月20日下午,王振刚在广州的同学打来电话告诉他:你拿去的16件黄泥昆虫被订购了4.5万个,而且全是通过外贸出口!

王振刚欣喜若狂,一件作品1.2元,一共5万多元啊!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啊!他为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选择的成功而高兴!

11月底,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由区民政局牵头,由王振刚任技术员的一家工艺品厂成立了!王振刚负责制造模型,工人们再根据模型来做。

整整做了三个月,任务终于抢完了。不过当时厂里给王振刚开的工资是300元,实际上他没有赚到钱!

黄泥昆虫工艺品一炮打响后,在1992年春季的广交会上,他们的产品仍是供不应求,一下子就订出了30万件,全部出口!

这时,因为种种原因,王振刚回家成立了自己的工艺品厂,自己重新寻找销路。他开始想法打开国内市常在最初几年里,他差不多跑遍了全国出名的小批发市场,并成功地打进了黑龙江、辽宁、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994年春天,区里那家福利厂因管理不善而解散。这样,外贸的活儿便落到了王振刚的头上,他踌躇满志地准备要大干一场。恰逢这时,一件小事使他对产品的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也使他的经商理念有了大幅度提升。

那是1994年4月,他们突然接到了近300件的退货。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啊,他们的产品一直是俏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掉漆的、摔坏的蛐蛐、蝈蝈等。原来这些产品是在装车中不慎摔坏的。对方说,不是我们不讲理,而是我们觉得你们的产品应该在防摔方面做些努力和提高。王振刚马上意识到:这种工艺品不仅要美观精巧,惟妙惟肖,而且也确实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更结实一些。

经多方查找资料,询问有关科技部门,他终于发现了产品易碎的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近两年本地黄泥中的粘度有所下降;二是因为在烘干的过程中黄泥干燥太快,所以就产生易裂的现象。问题找到了,他马上决定在黄泥中兑加一定比例的胶水,使其粘度大大增加,而且今后不采取烘干的方法,要自然晾干。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后来的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半个月后,王振刚打电话向那个客户说:“我们真诚地感谢你,你使我们的产品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原来的货我们给你退了钱,今天我们给你们发过去这300件工艺品算是奖励你们的,请以后多提意见,多多合作!”

接到这些奖励的工艺品,那个客户感慨地说:“王振刚可决不是一般的生意人,他要不在市场上称王才怪呢!”

王振刚是个举一反三的人,在制作过程中,他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在摔坏的工艺品上,只要一掉漆,里面的黄泥就“裸露”无遗,实在难看。于是他请教了不少画画的朋友和老师,采取了加进某种色素的方法,使里面的黄泥尽量与昆虫的身体保持一样的颜色。这样即使偶尔有摔坏的地方也不至于显得太难看了。

质量在提高,销量在增加,除国内十几个省市外,他的产品迅速打进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人们对黄泥工艺品的认识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客户们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王振刚在制作技术的难度上也要不断加大,水平也要更加提高。开始他们做的昆虫尽管也很像真的,但仍属于“象形类”作品,而今天更多客户要求的却是被称为“仿真类”的产品。这种仿真类工艺品要求不论是体积、颜色、形状等均要和真的昆虫一模一样,就连昆虫的触角、须毛、线条、纹理等也要求绝对逼真,丝毫不差。这样的制作技术对王振刚来说并不是很难,但和制作象形类昆虫比起来要多花时间。

为此,王振刚要求工人们宁肯少做,也要做好,绝对保证质量。同时,为了使作品更加形象,更加神似,他攻读钻研了二十多本关于昆虫的书籍,如日本的《昆明学研究》、《水边昆虫》,台湾的《台湾赏蝶情报》、《台湾昆虫记》等等,还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些都为他制作昆虫工艺品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矗1999年12月,日本一家客户来订做15万个金龟子(产于日本的一种甲虫),但要求产品上面的绿色金属光泽要与真的金龟子一模一样。

这可难坏了王振刚。他试着用了十多种颜色,都达不到那种晶莹剔透的光芒。为攻克这个难关,他已度过了十多个不眠之夜。有一天上午,他去吉林办事,在街上无意中看见一个女青年手指甲上涂的指甲油发出的光非常接近自己想要的那种光泽,他急忙追了上去。在那个女青年的指点下,他买了那个品牌的指甲油回家一试,果然光泽非常鲜亮,与真金龟子的颜色极其相似!当时,有员工提出用于购买指甲油的钱可以买好几百倍的普通颜料,不划算。可王振刚却说:“质量与信誉是关键,付出肯定有回报!”结果,日本客人非常满意,很快就又订了一批20万件的货。

如今,王振刚的黄泥昆虫工艺品已经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走遍了七大洲四大洋。

更令他振奋的是,他的黄泥昆虫受到了一些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青睐。近年来,王振刚先后为日本东京博物院、台湾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制作了40多种濒临灭绝的黄泥昆虫标本。

从1990年到现在的15年里,王振刚总共制作的黄泥昆虫种类多达两千七百多种,平均每年的出口量高达100万件,2001~2004年每年的出口量更高达200多万件,不仅为国家赚了大量外汇,也使自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做民工何以赚取数十亿?

郑大清创建的新疆天地集团,是新疆有名的民营企业之一,企业从九年前的零开始,到目前拥有资产19.6亿元人民币,负债率仅为8%。集团共有16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从事着商业、农业、房地产业、电子通讯、生产加工业、生物药业、酒店服务等众多行业,全员职工5000余人,并以原创资产在九年时间里增长5000余倍的非凡业绩创造了一个西部企业的发展奇迹!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打工仔到创业之星,再到慈善爱心企业和全国百强冠军,郑大清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却充满了坎坷、艰辛、奇迹和苦难。

郑大清出身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穷的山村,在艰苦的环境里,母亲悉心的教诲和贫困的生活练就了他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和勤奋好学的性格。

1985年,郑大清怀揣从亲戚朋友筹集的70元钱路费只身来到新疆,踏上了一片未知却充满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他新的创业历程。3月的新疆,寒风凛冽。经过几天几夜的拥挤和奔波的郑大清在走出乌鲁木齐市火车站的大门时,全部的家当只剩下1毛2分钱和一床在部队用过的旧棉被。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疆,他不知道该走向何处?

“有一个同乡在水磨沟当小工头。”突然郑大清想到了一个人,就像找到了救星,想方设法混上了开往水磨沟的汽车。暮色笼罩,阴沉沉的天空飘着雪花,郑大清扛着一床棉絮,来到了水磨沟。站在露天坝里,他顶着呼啸的寒风,忍受着饥饿,等啊等,从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始终都没见到同乡归家的影子……

半夜里,郑大清被一阵声音叫醒。原来极度疲劳和饥饿的他,裹着棉絮不知什么时候躺在飘着雪的屋檐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那晚,幸亏他被同乡的邻居叫到一间堆放煤炭的茅屋里,才免遭了一整夜的风雪和冻伤。

后来,郑大清凭着懂一些建筑知识的优势,在同乡的工地上当了工班长,劳动一天能挣到5元钱。在那里,他除了吃苦干活、拼命读书外,更是细心学习人生各方面的知识和管理经验。他认识到,光用力气打造的天空是辛劳、漫长而暗淡的,而用智慧和勤奋打拼的世界才是长久、稳固和光彩夺目的。

第二年四月,郑大清回到家乡召集了40多个农民工来到新疆,并从别人手里转包了一些小工程。他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劳动,按时顺利完成了工程。但没有想到等工程交工后,因包工头不讲信誉,光干了几个月活,但他们没有拿到一分钱。

那段日子,郑大清日日夜夜都在忙碌奔跑着。因为这时几十个工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对工人们说:“眼前大家虽然苦点,但是,我保证只要我郑大清在,我们一定能再找到活儿干,一定能挣到钱!”郑大清以他坦诚的人格力量、必胜的信心和超人的胆识感染着每一个人,鼓舞着人们的士气,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紧紧地跟随着他。

然而,最后依然是事与愿违。那年,郑大清虽然又找到了活儿干,但由于当时民工毫无保障,后来叫他们干活的那位老板,在年终时也携款跑了。工人们向他讨工钱,借钱给他的人们也纷纷向他讨债。每天,他如坐针毡,但郑大清没有躲藏,没有回避矛盾,他挨个的向工人们出据好欠条,他叫大家相信:“我郑大清这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要偿还清欠你们的一分一厘钱,决不会让你们跟着我吃亏。”

郑大清的承诺,表现出了一种超凡的镇静、稳重和人格力量,但他内心根本没谱,一直在盘算着如何才能偿还清这笔债务。这年年底,郑大清没能回四川老家和家人团聚。这时身无分文的他,不知道明天往哪里去,更不知道如何在举目无亲的新疆度过寒冷的春节。

严冬,冰天雪地的乌鲁木齐更冷,也找不到活干。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一位朋友给了他5元钱,就是这5元钱,他在繁华的乌鲁木齐市生活了整整一个星期,有时,他一天只吃一次饭,有时晚上饿得难受,就起来喝冷水充饥。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他为了节省1角公共汽车票钱,常常坚持步行,几乎每天都要走几十里路。有一天,已是下午六点多还没吃早饭的郑大清,从衣袋中搜出2角钱,在一个街边小食店买了一碗牛肉面,几口就把一碗面汤喝下去了一半,当他再次向老板要面汤时,老板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几乎沦为乞讨境地的郑大清,但一刻也没有放弃进取的努力。1987年春节,当千家万户团聚在家,喜迎新春时,郑大清依旧流浪在天寒地冻的乌鲁木齐街头。这时的他虽然背井离乡,身无分文,忍着饥饿,但他每天仍都还要穿梭在各个劳务市场和建筑工地,了解信息、寻找机会、走访行情、结交朋友。

一个冬天过去,他靠走路磨穿了两双鞋底……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残酷,你怯懦退缩时它会把你打击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你勇敢坚强时它会因你的不屈不挠而退让,给你亮出一片风雨过后的艳阳天。

天道酬勤。郑大清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那睿智、坚韧、自信、诚实、善良和不畏艰辛的品格博得了人生。在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迎来了1988年的春天,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和新疆制胶厂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三个月后,他就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工程,并受到了甲方的称赞。接着,他又干了几个小工程,那年,他除了还清所有的债务,还有了几万元的利润,就这几万元钱,成了他人生中重大的转折,并改变了他今后一生的命运。

一个出身贫寒却有远大抱负,但又长期身无分文的人突然之间拥有了几万块钱,这对1988年的他来说简直充满了兴奋、满足和对所有人的感激。也就是这些钱使他从一个根本不知道城市为何物的闭塞山村青年有条件在城市里与城市人一起生活,并最终了解城市。就这样,到三年后的1990年,郑大清已经在乌鲁木齐市站稳了脚跟,此时的他,资产已有几十万元。

当年下半年,郑大清花了二十万元在乌鲁木齐市闹市区租了一间大型地下室,经过装修后,开办了一家商场,同时,他还看到新疆土地辽阔,煤炭资源丰富,于是又投资在乌鲁木齐市东郊开了两个煤矿。

按理说有本钱赚钱更容易,可是,天不从人愿,在这之后的两三年间,由于他人生经历太少,经验不足,决策失误等种种原因,导致两个煤矿连续破产;他的商场也因自己没有经验,被对方在合同上算计,最终落得了血本无归。管理无方、决策失误、被人欺骗、失败……一次次的不幸接踵而来。

骤然间,从一个几乎就要成为百万富翁的他,却又变成了不但身无分文,还倒欠他人几十万元债务的穷光蛋。在这人生沉浮不定期间,他彷徨、痛苦,他真正尝到了“走投无路”的滋味。郑大清凭着顽强的意志,又一次次从失败和走投无路的地方爬起来,从头做起,他凭借不怕失败的顽强个性,终于在经了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失败和成功之后,于1995年,在他到新疆的十年之后,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清晰道路,迎来了他人生和事业上真正的春天。

这一年,郑大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大西门地段上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在经历了无数次磨难之后的他,真正成熟了,并很快找准了第一个投资项目,筹借到了第一笔40万元借款。他推行“以仁爱之心管人”,倡导“企业管理亲情化”的文化理念和“我就是企业主人”的员工思想,将“时刻为他人着想”切实从身边做起。他施行的这些仁爱的管理方法,加深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关系,使庞大的一个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人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

1998年,郑大清的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一年,他投资2亿多元的“东方100商厦”克服了没有经验、没有市场、没有资金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全国商业不景气的种种困难,一座三万多平米的现代化商业大厦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施工、当年招商、当年开业的非常目标。整座大厦从开工到正式营业仅仅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这在商业界被称为“西北地区的奇迹”。他的新疆天地集团公司从九年前的零开始,到目前的已积累了二十亿元资产,负债仅为8%。如果以九年前40万元借款投资起家计算,九年来,他以超人的能力使公司资产增值了五千余倍。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必然结果,也不能不说这可能就是诚实做人的因果关系,或者说这就是“天地神话”。

人脉可以说是生意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想要把小生意从小做大,就要在人脉关系上好好发展,只有朋友多了路才会宽广。除此之外,郑大清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哪怕在天才的人,不靠勤奋地去努力,也休想成功。

每月“钓”来2.5万,靠的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