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961200000010

第10章 不知所云(1)

言语紊乱、空泛,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说才好。

此典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蜀帝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当时才17岁,他什么也不会,但他很尊敬诸葛亮,诸葛亮整顿吏治,奖励农耕,囤积粮食,训练军队。准备军力增强后出师伐魏。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不甘雌伏

不情愿像雌鸟藏躲似地退缩不前,无所作为。

此典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典传》。

东汉末年,成都有位学者,名叫赵典。他熟读经书,品行端正,后来被朝廷召为官吏。赵典的侄儿赵温,年轻时很有志向。他在做京兆丞的时候很不得志,常常叹息不能为国家立功。一次他对朋友感慨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飞,怎么可以像母鸡一样趴在地上(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不久,赵温真的弃官回家。那年正赶上灾荒,他将家中存粮拿出来救济穷人,州郡都传颂他的美名。

不欺暗室

就是即使在别人觉察不到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形容心地光明。

此典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

春秋时期,遽伯玉是卫国有名的贤臣。他为人十分正派,很得卫灵公的信赖。

有一天晚上,他乘马车经过王宫门口。按照当时的礼节,臣子乘车经过王宫门口时应该下车敬礼示意后再离开。但到了晚上宫门已经关闭,又没有人看见,臣子不行礼也是可以的,但遽伯玉认为既然定了这个礼节,就不管是什么时间,有没有人看见,自己都应该遵守。所以,他到了宫门口以后,就停车下来,恭恭敬敬地向王宫行礼表达敬意,然后再上车继续前行。

这时,正好卫灵公还没有睡,他正在宫里和夫人南子说话。

他听见宫外有马车行驶的声音,知道马车是从东往西走的,到了宫门口还停了一会儿。

他就问南子说:“这是谁呀?怎么会在宫门口停下呢?”

南子说:“坐车的人肯定是遽伯玉,他乘车从东往西边去了。”

卫灵公觉得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那一定就是遽伯玉呢?”

南子说:“遽伯玉是有名的忠臣、贤人,他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他不会在公开场合故意表现自己来博取名声,也不会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做不该做的事。他最遵守礼节,就是没人看见,他也决不会忽略自己应尽的礼数。刚才一定是他坐车经过官门,下车行了礼以后才离开。”

卫灵公听了有些怀疑,就派人暗中调查,结果还真是这么回事。他暗下佩服南子的判断力,却故意同她开玩笑,骗她说:“我派人查过了,昨晚的确是有人坐车经过王宫,在宫门外停车行了礼,但这人却并不是遽伯玉。”

南子听了,非常高兴,马上倒了一杯酒,向卫灵公表示祝贺。卫灵公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说:“你昨晚说那人是遽伯玉,我告诉你说是另外的人,你猜错了,为什么还要向我祝贺呢?”

南子说:“原先我还以为卫国只有遽伯玉一个贤人,现在才知道我们卫国还有一个和他一样的贤人,这说明您至少有两个贤臣,难道还不值得祝贺吗?”

卫灵公听了,很佩服南子的远见卓识,就接过酒喝了,笑着把真相告诉了南子,并说:“第二个贤臣倒是还没有找到,可你却是我的贤妻啊!”从此,他对南子更加敬重了。

不鼓不成列

原指在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作好战斗准备时,不向他们发动进攻。后以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的愚蠢行为。

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襄公,名叫兹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一向以仁义标榜自己。

当时宋国还比较弱小,但宋襄公野心不小,在五霸之一、盟主齐桓公死后,他竟想取代楚国当盟主,因为宋国实力有限,加之襄公死守“仁义”的姿态,结果在强大的楚国面前,弄得身败名裂。

当宋襄公也想仿效齐桓公大会诸侯的时候,鲁国的执政大臣臧文仲闻讯,就评论说:“抑制自己的愿望去迁就别人,这还勉强可以;一味让别人来服从自己的愿望,成功的希望就很少了。”

公元前639年,宋国和齐、楚两国在鹿上举行会盟,宋襄公竟然向楚国提出要求:让当时归附于楚国的中原地区的诸侯尊奉他为盟主,楚国表面答应了。宋公子目夷忧心忡忡地说:

“小国争着要当盟主,这对它来说是一种灾祸——宋国怕是要灭亡了!失败得晚一点就算幸运了。”

这年秋天,诸侯们在孟地会见宋襄公。目夷叹道:“灾难就要降临了!国君称霸的欲望太强烈,这怎么得了?”

果然,楚国愚弄了宋襄公,并把他抓了起来,以此作为要挟,攻打宋国。

幸亏公子目夷在国内加强了防御,楚国人感到攻打宋国难以取胜,便在薄地与各国诸侯会盟时,释放了宋襄公。

但宋襄公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第二天,他就对楚国的盟国郑国发动进攻。

楚国为了援救郑国,便发兵攻打宋国。宋襄公不听大臣的劝告,硬要跟楚国决一胜负。

宋襄公亲自带领军队在泓水边上与楚军作战。

当宋军已排好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的时候,司马子鱼建议襄公下令攻击楚军,襄公说:“不行!”

当楚军已全部过河但还没有排好阵势的时候,子鱼再次建议襄公发起攻击,他说:“还不行!”

待等楚军一切就绪之后,宋军这才开始向他们进攻,结果被强大的楚军打得大败,宋军指挥官伤亡惨重,宋襄公的腿也受了重伤。

宋国人都认为,这次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宋襄公没有把握战机,及时向楚军发动攻击。宋襄公不但不吸取教训,承担责任,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两军作战之时,君子是不会伤害已经受了伤的人,也不俘虏头发已经花白了的人。古代作战的规矩是:不在狭窄险要的地方阻击对方。我虽然是殷商亡国的后代(周武王推翻殷商王朝后,将殷遗民封在宋国),不鼓不成列(但我坚守仁义,绝对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军)。

人们听了他这番迂腐的言论,都苦笑摇头,虽当时目夷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但宋襄公直到伤势过重死去之时也没开窍。

天下无双

天下没有第二个。形容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此典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

湖北江夏人黄香,其父是一个小官,因母亲早早过世,只有父子二人过着清苦的生活。

黄香知书达理,对父亲十分孝敬,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把床上、枕上的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舒服些;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温热一点,再请父亲睡下。因此父亲更爱护他,帮助他学习许多知识。

黄香长大以后,做了官。在他当魏郡太守期间,有一次遭到水灾,当地的百姓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没吃没穿。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分给了受灾的百姓。因为黄香幼年时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对父亲又十分孝敬,为官又清正廉明,所以博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当时在京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天高地厚

本义指天地广大辽阔。后人以此句斥责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比喻不知任务艰巨、事理复杂。也有比喻恩情深厚的。

此典出自春秋·佚名《诗经·小雅·正月》。

传说在远古时期,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鸡蛋一样,里面是混混沌沌的一团黑暗。古来大力神盘古开天,轻清之气上升为天,并以一天高出二仗左右速度上升,并有日月星辰出现;重浊之气下沉为地,一天比一天加厚一丈,灵气汇为山川河流。天能覆盖万物,地能载重苍生。但天地万物苍生以人为万物之灵尊。

过了1万8千年,天地仍在增高、加厚。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谁也说不清,却只能说天很高地很厚,而“盘古氏”劈开气团,立了开天辟地之功,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创造精神的象征。

天崩地裂

坼,裂开。比喻发生了像天子死亡等重大的不幸事件。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越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表面上派将军晋鄙率军救赵,但却让晋鄙停留在荡阴按兵不动,又派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劝说赵王:“当今秦国称雄天下,这次不是为了攻占邯郸,而是谋求称帝。赵国如果宣布拥戴秦昭王称帝,秦兵定会撤离赵国。”

赵王和赵国国相平原君一时不知如何决策。

这时,齐国一位很有气节的高士鲁仲连在赵国游历,正在被围困的邯郸城中。他听说魏国想使赵国拥戴秦昭王称帝,便让平原君介绍他会见魏国使者辛垣衍,辛久闻鲁仲连是一位高士,且能言善辩,便不想见他,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来此的事情给他说了。”辛垣衍只得勉强同意了。

见面后,鲁仲连一声不吭,辛垣衍搭讪着先开了腔:“我看如今留在这座围城里的人,大多是对平原君有所求的,而据我观察先生您的神色非凡,不像是有所求于平原君的人,干嘛还留在这里不肯离去呢?”鲁仲连接着说:“当今人们对坚守节操的人很不了解,错误地认为他的行事是为了他自己。”接着,鲁仲连的谈锋转向了正题:“那秦国,是一个不讲礼议、鼓励在战争中多杀人的国家,用权诈对待有知识的人,像对待奴隶那样奴役百姓。如果秦王肆无忌惮地当了皇帝,进而统治天下,我只有跳进东海自杀,因为忍受不了受他奴役的滋味啊!我现在会见将军您的目的,是想帮助赵国。”当鲁仲连谈到魏国目前不真心帮助赵国,是因为还未认识到秦王称帝的危害性时,辛垣衍问道:“秦王称帝的危害将怎么样呢?”

“以前齐威王讲求仁义,当时周朝又穷又弱,各国诸侯都不去朝拜周天子,齐国却独自去朝拜。一年多以后,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丧,齐国去得迟了,继位的周显王大发脾气,向齐国报表说:‘天崩地坼,继位天子睡在草席上守丧,齐国迟迟才来吊唁,该杀!’气得齐威王骂遣:‘呸!你娘是个贱丫头。’终于遭到天下人的讥笑。周烈王活着时他去朝拜,死了他却大骂,这实在是因为齐威王忍受不了天子的苛求。天子总是那样苛刻的,这倒也不足为怪。”

在双方继续展开的辩论中,鲁仲连生动深刻地论说了若让秦称帝,包括魏国在内,将沦为秦王的臣仆而落个任人宰割的可悲下场。一席话,说得辛垣衍无言对答,终于站起来,对鲁仲连拜了两拜,道:“我这就离开赵国,不敢再谈尊秦为帝的事了。”

秦军得知此事后,立即撤离邯郸50里,此时,魏公子信陵君设计夺得晋鄙兵权,率兵授越,秦军不战而退。

天真烂漫

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原指不矫饰,不做作,纯真自然。后多用作形容儿童心地单纯,性情直率。

此典出自元·夏文彦《图绘宝鉴·郑思肖》。

画家郑思肖隐居在苏州的一所寺庙里。他原来并不叫“思肖”,只因为南宋灭亡后,他为了表达自己对赵氏江山的怀恋,“肖”是“赵(趙)”的偏房。

郑思肖在自己的寓所里挂了一块大匾,匾上是他亲笔写的“本穴世界”四个字。原来,“本”由“大”、“十”两字组成,把其中的“十”字放在“穴”字中间,就成为“宋”,加上“大”就是“大宋”,说明自己仍然生活在“大宋”的疆域内。

他连自己的朝向也非常注意:无论坐着还是睡觉,总要面对南方。许多人募名前来拜访他,切磋画艺。他见来人说南方话,便热情接待;而听来人说北方话,便拂袖而起。

郑思肖爱画兰花,画的墨兰没有土根,却生动逼真,朋友们都赞叹不已。但有人问他:“先生画墨兰,为什么不画土根呢?”

郑思肖愤然作答道:“土地都给别人抢去了,哪来土根!”

这是他对故土的怀恋和对元朝统治者的无声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