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961100000002

第2章 举案齐眉(1)

“举案齐眉”指夫妇之间互相敬重的关系。

此典出自《后汉书·梁鸿传》:“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汉时代有个叫梁鸿的读书人,字伯鸾,是太学的学生,博学多才;学成以后,因为家贫,在上林苑里养猪为业,但为人很有志气。一次,邻居把饭煮熟了,叫他趁锅底下还有余火,抓紧时间去做饭。他却说:“我是不依靠别人的热,沾别人的光。”他一面说一面把锅底下的余火灭掉了,然事又重新烧火煮饭。

不久,梁鸿的名气大了起来,一些有钱人愿意将他招为女婿,他全部拒绝了。同县有一个姓孟的富家女儿,生得又丑又黑,而力气却大得惊人。虽然她相貌丑陋,却有古代女子所应具备的美德,所以仍有很多人向她求婚,但她不肯随便嫁人。一直到三十岁,父母问她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有什么打算,她说:“要我嫁人,除非像梁伯鸾这样的人才合我的心意。”梁鸿听说了,倒很有知己之感,就把她娶了回来。但婚后七天梁鸿一直不肯理睬她,因她仍然穿着绫罗,一派富家小姐的装束。妻子知道以后,脱下绫罗,穿上粗布衣服,辛勤劳作,这时,梁鸿才高兴地说:“这样才真正是梁鸿的好妻子了。”

两人先隐居在霸陵的深山里面,丈夫耕地,妻子织布。空闲下来,就在一起读书弹琴,你敬我爱,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后来,他俩离开故乡,路过洛阳。梁鸿看到当时朝廷腐败,便写了一首《五噫》歌,抒发他的愤慨。不料皇帝见了,非常生气,下令要拘捕他。他只好隐姓埋名逃到吴地,替大户人家皋伯通舂米以维持生活。每次干完活回家,他的妻子预备了饭食,总是恭恭敬敬把饭盘举得齐着眉毛送给他吃。皋伯通看见了说:“一个工人能够使他妻子这样看重他,一定是个非同寻常之人。”从此就请他在住宅里住下。

令人发指

“令人发指”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此典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末期,秦国打算统一全国,并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步一步地消灭其余六国。当秦国的军队到达燕国的西部边境易水河边的时候,燕太子丹异常恐慌。于是,他找到一个叫荆轲的武士,派他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

太子丹假装把燕国督亢这个地方献给秦国,让荆轲去给秦王送地图,并把一把匕首藏在图卷里,以便让荆轲见机行事,刺杀秦王。

这一切都准备好以后,荆轲带着一个随从前往秦国。太子丹和荆轲心里都很清楚,这次去秦国是凶多吉少。

于是太子丹带着一批官员穿上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把荆轲送到易水河边。临别时,荆轲悲切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的人们见荆轲唱得如此激昂、悲壮,一个个都睁大眼睛,连头发都直竖了起来。

六神不安

“六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定。

此典出自清代李宝嘉著的《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一天更不曾睡觉,替他弄这样弄那样,忙了个六神不安。”

《官场现形记》是清末李宝嘉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六十回。小说以谴责晚清官场黑暗为主题,描写了当时的贪官污吏勒索、迫害人民和投靠帝国主义的种种罪行,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矛盾,在思想上流露出改良主义的倾向。在这部小说的第二回“钱典史同行说官趣,赵孝廉下第受奴欺”中讲到:有一个人叫赵温,中了举人,赵家设宴庆贺,连续忙了几天。派到县里的教官传下话来,让赵温即日赴省,填写亲供指写明年龄、籍贯、三代和身貌,并由所属的教官出具保证,证明属实)。赵温的爷爷看过皇历,选择了黄道吉日准备送孙子前往。临行的前一天,赵温的爷爷、父亲,忙活了一天一夜,帮赵温整理东西等,忙得六神不安。

六月飞霜

“六月飞霜”借指冤狱,或用来比喻冤情感动天地。“六月飞霜”也作“五月飞霜”。

此典出自《后汉书·刘瑜传》:“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天为之下霜。”

战国时期,齐国临淄有一个人叫邹衍,精通阴阳之道,他写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论述时世的盛衰兴亡都随金、木、水、火、土这“五德”为转移,他的论说宏大不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邹衍游历各国,宣扬他的学说。他到达燕国时,燕王修筑碣石宫请他居住,向他请教。于是邹衍就在燕国做官,对燕惠王尽忠效力,然而,燕惠王身边的人都向燕惠王进谗言,陷害他。于是燕惠王听信谗言,把他关进了监狱。

邹衍仰天大哭,感动了上天。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然而却遍地下起霜来。

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比喻恐惧不安、很不自在。

此典出自《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汉朝,有一个人叫霍光,他是著名将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

汉武帝时期,霍光做奉车都尉。他出入宫廷二十余年,谨小慎微,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汉武帝死后,八岁的汉昭帝即位。按照汉武帝的遗诏,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辅佐汉昭帝处理政事,因此许多大事都由霍光决定。汉昭帝死后,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刘贺,但是刘贺荒淫奢侈,不理朝政,被霍光等人废掉了。然后,霍光等人又立刘询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初登帝位,去朝拜高祖庙,大将军霍光陪坐在旁边的一辆车上,他看到霍光不苟言笑、威风凛凛的样子,汉宣帝的心里特别害怕,好像针芒刺在背上一样难受。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陪乘的时候,汉宣帝感到从容不迫、非常轻松,甚是安定和亲近。等到汉宣帝羽翼丰满、临朝听政以后,就收回了霍光的兵权,并以谋反罪处死了霍光,夷灭了他的宗族。

为此,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威高震主的人不能被容纳,霍光的灾祸源自于陪乘。”

目光如炬

“目光如炬”形容非常愤怒,也用以比喻见识深远。

此典出自《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南北朝时,宋国有位大将叫檀道济,金乡(今山东济宁)人,是一位非常有谋略的军事家,官至太尉(相当于宰相)。

他随宋武帝伐秦国,随宋文帝伐魏国,屡建奇功,声名远扬;不但国内的老百姓敬慕他,而且敌国也非常敬畏他。皇帝见他威信日高,便对他猜疑起来,后来找个理由将他杀了。

当檀道济见到差官拿着皇帝的命令来逮捕他时,怒不可遏,张大了眼睛,两道目光像火炬般射过来,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半天,命人拿出酒器,一下子喝了一斛(古量器,十斗为一斛,此处形容其多也),喝完,便将头上束发的布带解下,扔在地上,大声道:“嘿,这是你自己毁灭你的万里长城!”

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原意是恭维人家兄弟们品德、才能都好,难以分出高低。

但是现在却被人们引申开来,意思转变为刻薄的用话,形容同恶相济。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汉朝太邱的县令陈实有两个儿子,大的名纪,字元方,小的名谌,字季方,兄弟二人都有崇高的理想,而且文才都很好,远近的人都知道他们兄弟二人的声名。

有一天,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论起他们父亲的优劣来,到底是谁优谁劣,争论了一通,两方各执己见,无法得出结论,于是他们就一起去找祖父陈实,请祖父评判一下谁优谁劣。陈实说:“他们俩的本领都是一样,没必要论优劣,季方这个做弟弟的也不容易!”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形容人愤怒到了极点。

此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一天,赵惠文王问蔺相如说:“秦王想用十五城交换我们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蔺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得不同意。”

赵王说:“我给他和氏璧,如果他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很难说,如他不给城,他就失礼;如果我们不给和氏璧,我们就失礼。权衡这两种选择,倒不如答应他而使秦国失礼。”

赵王采纳了蔺相如的建议,仍感到为难。

他说:“这样,使者的任务就重了!谁可以担任呢?”蔺相如立即回答说:“如果大王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替大王前往。如果秦国的城市划入赵国,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愿意给我们城,我就把它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蔺相如就带着和氏璧出使西面的秦国。

到了秦国,秦王高高地坐在章台上,蔺相如奉璧献上。秦王非常高兴,自己把玩一阵之后,又递给身边的宫娥彩女观看,然后再递给臣下。众臣都高兴得呼喊万岁。

秦王这种傲慢的态度激怒了蔺相如,他知道秦王根本不想按约划城给赵国,就向前说:“大王,璧上有一点儿黑斑,我想指给大王看看。”于是秦王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紧握着璧向后退去,倚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向上冲动了帽子。然后,作势要将和氏璧击碎。

秦王怕击碎了玉,连忙缓和下来。后来,蔺相如终于机智地巧施计谋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

此典出自《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害死了丈夫武大。武松向官府告状,催逼知县抓人。谁知知县贪图贿赂,不肯主持公道。武松决定亲自报仇,于是就在家里摆下酒席,要当场杀死潘金莲,请来街坊邻居作证。对门卖冷酒店的胡正卿,原是吏员出身,见此事干系重大,坚决不肯来作证?武松不管他,硬拉了过来,安排坐定。武松请到四家邻居,加上王婆和嫂嫂潘金莲,共六人。武松拢条凳子,却坐在横头,叫士兵把前后门都关了,那后面士兵只是来筛酒,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也不说干什么,士兵只顾筛酒,弄得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酒过三杯,胡正卿便要起身告辞说:

“小人太忙了。”武松大声说道:“你不能走。既然来到这里,再忙也要坐一会。”那胡正卿心神不定,心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中暗想:“既然是好意请我们吃酒,为什么又这样对待,不许我走开?”

胡正卿害怕武松动怒,只得坐下。接着,武松审问潘金莲、王婆,让胡正卿一一记录在案。

武松杀了潘金莲,又去杀了西门庆,终于报了杀兄之仇。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形容礼物也许很轻微,送礼的人却怀着一片真诚,其中的情意是很值得珍重的。

此典出自宋代·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杳》:“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唐朝时候,有个地方官得到一只天鹅,他连忙派了手下一个叫缅伯高的人赶赴京城,将天鹅献给皇帝。

缅伯高在去京城的路途上,精心照料着那只天鹅。一天,他来到沔阳湖。经过几天不断地赶路,人和天鹅都很困乏。见到碧波荡漾的湖水,缅伯高精神一振,天鹅更是扑着翅膀想冲入水中。缅伯高心想,不如在这里休息一下,让天鹅在湖里洗洗澡,快活快活。

于是,他就把天鹅放进湖水里,用手紧紧抓住,让它在水里洗澡。谁知天鹅见了水,高兴极了,拼命地扇着双翅。缅伯高一不小心松了手,让天鹅挣脱开去,他赶紧去追赶,天鹅却展开美丽的翅膀飞到了天空。缅伯高追了一阵,什么也没捞到,只拾到了天鹅身上掉下来的一根雪白的羽毛。天鹅飞跑了,可吓坏了缅伯高。他不敢回去见他的上司,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京城,向皇帝献上一根鹅毛。皇帝和满朝文武见他送上一根鹅毛,都觉得非常奇怪。缅伯高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还顺口念了几句诗道:

“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皇帝听后,觉得其情可恕,诚心可嘉,就没有处罚缅伯高。

切齿拊心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了极点,恨不得剖其心、食其心之意。

此典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乃得闻教。”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跑回去后,看到秦国大将王翦攻破了赵国,俘虏了赵王,一直打到燕国的南边国境。燕太子为了摆脱困境,就请来了荆轲,一起商讨对策。他对荆轲说:“秦兵将要打过易水了,到那时,即使我愿意长期陪伴先生,也不可能了。”荆轲说:“听说秦王悬赏捉拿樊於期将军,谁捉到赐金千斤,封侯万户。

今樊於期将军避难投奔了燕,如果我们把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非常高兴地接见我,我就乘机刺死秦王以报答太子。”太子丹说:“樊将军因无处容身才来投奔我,我不能为了私利而伤害长者,请荆卿再想想其他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