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10958300000008

第8章

197人类之所以群居,是因为虚弱。共同的苦难让我们心系彼此。要是我们并非人类,我们就不需要对人类有任何义务。每一种感情,都是我们缺乏力量的信号。如果我们互相并不需要,我们当然想不到要与他人交往。所以,我们微小的幸福根植于自身的脆弱。

198由此可见,将我们与人类连接在一起的,并非是快乐,而是对痛苦的感同身受。因为只有在痛苦之中,我们才能更明白地看见与自己相似的天性,看见他们对我们的感情有所保证。如果说,我们共同的需要,将我们的利益联结在一起,我们共同的痛苦,便是将我们的情感联结在了一起。

199但是,有谁不同情遭受苦难的人呢?从内心上来说,谁又不希望把他从苦难中救出来呢?我们觉得苦难更能打动我们的心,是因为怜悯是甜蜜的,但凡我们置身于受苦的人的位置上,我们会庆幸我们并未承受这样的痛苦。而妒忌是苦涩的,因为看见幸福的人,我们的羡慕并不能让我们到达幸福的境地,反倒使我们因为不能在他的位置上而感到悲伤。痛苦的人使我们从他所受的苦难中豁免,而幸福的人的享受却似乎剥夺了我们同样的幸福。

200要是你希望激励、滋养一个年轻人心中刚刚唤起的感情,如果你愿令他的性情能够言行趋善,那就绝不能用人们的幸福面貌去误导他,在他的心中撒下骄傲、虚荣和嫉妒的种子,绝不能先让他看富丽的排场,浮华的宫殿和盛典的喜庆,不要带他去交际场所和炫耀的集会,不要让他在能了解这一切的真正价值之前,单单看见其外貌。在他理解人类之前,让他看见世界,那不是在培养他,而是在侵蚀他,并非教育他,却是在欺骗他。

201人不是生来就是帝王、贵族、显宦或富翁,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可怜的,容易感受人世的悲伤,任何人都会遭遇失望、疾病以及各种各样的痛苦。最终,任何人都会死的。而这些才是做人的真正意义,这是人类不可能逃避的命运。因此,着手研究人性的本质,那些真正构成人类的东西吧。

202十六岁的少年懂得什么是痛苦,因为他自己曾经有过痛苦,但是他很难意识到别人也会有同样的痛苦,看见别人的痛苦却无法感受,这还不是知识。但是,当成长的感受开始激起他的想像力时,他就能够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了,别人的眼泪能够触动他,别人的痛苦也能让他忧伤。正是这个时期,那些承受痛苦的悲伤画面会扰乱他的心绪,他第一次意识到同情了。若是在你的学生身上不容易看出这个时刻,那又是谁的错呢?你早早就教会他玩弄情感,早早教他说情感的语言。现在他们拿你教的东西来对付你,使你没有机会发现他们什么时候撒谎,什么时候不是在撒谎。

203但是,看看爱弥儿,我已经带他到这样的年龄了,他还没有感情,也不用装作有感情。在他知道什么是爱之前,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没有人教过他父母或者老师生病的时候,进了房间应该扮什么表情,他没有学过明明没有感觉却要装作悲伤。他不会因为某人去世假装哭泣,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什么叫死。他心里没有感觉,态度也就不会有感觉。他像任何孩子一样,除了自己谁也不关心,对别人也没有兴趣,他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不去假装关心,他用不着那样虚伪。

204在爱弥儿知道痛苦和死亡之前,很少会想到他人的感觉。现在,呻吟和哭泣已经能够引起他的同情了,他将看见流血。在他懂得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之前,我不知道他看见濒死的动物抽搐会有什么痛苦。要是他仍旧是愚笨的、粗野的,他自然是不会感觉到的。要是他有些知识,他就能看出这一切的来源。他已经在比较不同的观念了,所以不会是麻木无感的,但是要明白这样的感觉,还是不够的。

205于是,按照自然秩序,第一种触动人心的感情——怜悯就这样诞生了。要让他成长为灵敏的、有恻隐之心的人,他就必须知道,有一些跟他相同的人也承受过他曾经遭遇的痛苦,感受到他曾经感受过的悲哀。而且还有另外的痛苦和悲哀,他现在多少也能感觉到了。说实话,如若我们不能超越自身,我们怎么能让自己有同情之心呢?也可以说,要离开我们自身,化身为它,将痛苦的动物认同为自己,只有在认为它痛苦时,才会感觉痛苦。而痛苦是它的,不是我们的。所以,在没有想像力将人带离自己的时候,没人是敏锐的。

206要激发和滋养正在成长的感情,要指引它,让它沿着自然的方向发展,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鼓励他的善良、仁慈、同情、慷慨,以及所有温和的、自然会使人喜悦的美好情感,而这样的感情,自然会防止嫉妒、贪婪、憎恨等所有令人厌恶的残酷情感。这些负面的情感只会削弱我们的敏锐,是对拥有这些情感的人的咒语。

207人的天性是不会替那些比自己幸福的人着想的,只会设身处地为令我们同情的人着想。若你发现了例外,也只是表面上的。即使是我们喜欢的富人或者伟人,我们也不会将心比心地思考。就算感情是真实的,那也只是想获取他们的部分好处。

208某些类型的幸福生活,例如乡下人的田园生活,能使我们心向往之。这些善良的人的幸福,只会吸引我们,而这样的感情并没有掺杂忌妒。我们真诚地喜欢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能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融入这种宁静纯真的生活,去享受同样的快乐。由此可见,要令年轻人走向仁爱的性情,你就不能让他去艳羡别人灿烂的命运,你要让他看见,这样光辉的命运也有其悲伤的一面,让他感觉害怕。这样的话,明显他便不会受到别人的幸福的影响,从而促使他去找自己幸福的道路。

209我们除非认为自己也难免遭遇这样的痛苦,否则我们不会同情他人。所以,不要让你的学生从他的荣誉高处去俯视不幸的人的痛苦,悲惨的人的劳作,要是他认为这些离他很遥远的话,你就不可能教会他同情他们。要让他意识到这样的现实,这些不幸的人们的命运,也许有一天就是他的命运,他的双脚站在深渊的边缘,任何时刻,都可能有成百上千无法预料也难以抵抗的不幸让他也陷入深渊。要教他不要相信出身、健康和财富,让他看见命运的变迁,给他看些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只多不少,那些比他社会等级更高的人们,甚至也会跌落到更糟的境况之中。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还是别人的,暂时还和我们无关,他到现在,还不明白什么叫过错呢。

210对于知识的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只能采用孩子能理解的办法去教育他。并不需要多大的学问就能知道,人类的全部谨慎,也很难保证他一个小时之后的生死。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他这些的时候要残忍一些,要让他看见,让他感觉到这些打击人类的灾难,要用这些永远潜伏在人类道路上的灾祸让他吃惊,让他害怕,让他看见这些在他周围的陷阱。当他听你讲这些的时候,让他紧紧地依偎在你身边,害怕自己会掉下去。你也许会说,你会把他吓得胆小如鼠的。是不是这样,我们将来能看到。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心地纯良的人。

211我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程度,与不幸的程度无关,而与我们为那个受苦的人设想的感觉有关。我们只有觉得身处不幸的人需要同情时,才会同情他们。肉体的痛苦感觉,比我们想像的要小,是记忆延长了对痛苦的感受,而想像则把痛苦投射到未来,让我们觉得自己可怜。我想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人类的同情多于对动物的同情,虽然按说同情会使我们也一样认同它们。

212我们很难去同情关在马棚里的马匹,我们也不会揣度他吃干草的时候,想的是自己所挨的鞭打,以及疲惫劳作的命运。我们也并不同情牧场上吃草的羊,尽管明明知道它不久就会被杀,因为我们认定它对自己的未来命运是没有预想的。

213由此类推,我们对人类的命运也是漠不关心的。富人给穷人带来了痛苦,而富人却认为穷人愚钝,所以他们没有感知。通常,要判断一个人为同类的福祉所做的事情,应以他怎样看待他们为判断标准的。自然,我们极少为自己轻视的人的幸福着想,所以当政治家讲起人民的轻蔑,哲学家认定人类是邪恶的时,你用不着吃惊。

214人民指的就是人类,那些不属于人民的人类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不管何种社会等级,人都是一样的。要是承认这一点的话,那么人数最多的等级值得最多的尊敬。在有思想的人的眼里,社会等级的差别是不存在的,他在贵族与贫民身上看见的是同样的感情与欲望,仅仅是语言有些许的差异,以及或多或少矫揉造作的语调。若是说真有什么本质区别的话,那么就是诡辩的人还有虚伪的劣根性。人民表现的是自己原本的模样,所以并不讨人喜欢。而上流社会的人物被迫要戴着面具,要是露出了真面目,那也是骇人听闻的。

215总而言之,要教你的学生爱所有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并不因此感激他的人。这会使他不隶属于任何的阶级,而是同所有的人站在一起。你在他面前谈起人的时候要亲切,甚至是怜悯的,绝不可是指责的态度。你是个人,绝不能看不起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或者类似的其他办法,与人们惯常的老一套截然相反,我们能够抵达年轻人的心里,激发他最初的自然情感,我们必须让他的心逐渐开阔,为他的同伴们打开心门。

216在自然的情感中,尽可能不要混杂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不要有虚荣、竞争、自夸这类迫使我们与他人比较的感情。因为这样的比较必然会使我们对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人心怀仇恨,只是因为我们觉得应该比他们占先。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变得盲目,就是变得愤怒,不成为坏人,也会变成傻子。你或许会说,不管我们怎么做,这样的感受是迟早的。是的,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不过所有的一切都有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我只是说我们不必加速产生这些情感。

217这时候开始,我们会发现无数种性格区别的端倪,在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我所举的每一个例子,也许只有一个人合适。正是在这个年龄,聪明的老师开始发挥真正的作用,他是学生,也是哲人,他知道怎样去刺探内心,努力正确地引导。这时候的年轻人还没有学会伪装,你看他的表情、他的动作、他的态度,他所见的一切给他的印象就这样呈现出来了。你能从他的脸上,读到他心灵的波动,看着他的表情,你要学习保护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控制他的念头。

218当我们曾经承受痛苦,当我们害怕痛苦的时候,我们就会同情那些正在忍受痛苦的人。但是当我们正在承受痛苦之时,我们不会同情别人,只同情自己。不过我们当中的所有人,都有遭遇痛苦的可能,只能把现时自己用不着的感情投放给别人。由此可知,同情必然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情感,它是对我们有利的。而另一方面来说,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总是不快乐的,因为他的境况不能给他多余的情感去同情那些正在受苦的人。

219我们太过容易从表面法判断幸福,我们以为在那些根本不可能有幸福的地方能发现幸福。我们到根本不可能有幸福的地方去寻找幸福,而表面上的欢笑只是可疑的信号,快活的人常常是不幸福的,他只是在试图欺骗别人,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那些在俱乐部里喜笑颜开、友好热情、心满意足的人,常常就是那些在家里满腹牢骚的阴郁的人,他们给朋友的欢乐,是由他们的仆人偿还的。

220真正的满足不是嬉闹喧嚣。由于我们如此的嫉妒这样甜美的感情,所以每当我们享有这样的情感时,我们就会想到,我们之所以感到愉悦,是因为害怕它从我们心中溜走。真正快乐的人,是很少形于言笑的,可以说,他是将这样的情感藏在心中的。吵吵闹闹的游戏,强烈的嬉闹,只是用来掩饰过度的失意的。不过,忧郁是愉悦的朋友,而我们甜蜜的享受则与怜悯、眼泪相伴相随,巨大的欢喜带来的,更多是泪水,而不是笑声。

221初始,玩乐的数量和种类对我们的幸福贡献多多,而平静生活的单调似乎沉闷无聊,但当我们更加深入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心灵的愉悦在于享乐的适度,这样欲望和憎恶才无处滋生。欲念的动荡不安诱发好奇、浮躁,喧哗的寻欢作乐的空洞只能让人厌倦。如果我们不曾知道有更欢乐的地方,我们是不会厌倦自己的环境的。

222相比之下,原始人就不太需要忍受好奇和厌倦的折磨,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没什么区别。并不是说他们对自己的一切不会厌倦,只是,他们对自己从来不会厌倦。而那些总是戴着面具的人,他很少是他自己,自己几乎对他来说是个陌生人,要是强迫他自己待一会儿,他就心神不宁了。他在乎的从来不是他是什么,而是他看起来像什么。

223就我的教育方法论来说,我认为,年轻人即将到达懂事的年龄时,我们给他们提供的生活环境,应该是那种可以限制他们的欲念的环境。给他们看的都是不会点燃他们的感官欲望的,这样可以延缓他们刚刚萌芽的想像力,给他们的活动设置障碍。要将他们带离大城市,大城市招摇的装扮和女性大胆的作风,会让自然对他们的教育提前或者加速。以及,大城市里他们所见的一切享乐,在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之前,是不应该让他们知道的。

224带他们回到童年早期住过的地方,乡下简朴的生活可以让他们这个年龄的欲望发展得慢一些。如若孩子爱好艺术,必须要留在城市里,我们就须有手段来防止他因为这个爱好变得懒惰。懒惰是危险的习性。要仔细替孩子们挑选他们交往的人,挑选他们日常的活动和乐趣。给他们看的图画必须要文雅而又凄美感人,这样的图画打动的是他们的心灵,而不是他们的欲念,要培养他们敏锐的感受,但不能刺激他们的感官。

225还需要记住的是,不加节制的欲念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并不是说要让学生去看护病残,或者去慈善组织做事,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总用痛苦或悲惨的情景干扰你的学生,更用不着带他从一家医院跑到另一家医院,从绞刑架赶往牢狱。我们让他看人间的悲凄,是为了让他心肠柔软,而不是把他变得心如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