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10958300000005

第5章

113这是人一生中最珍贵的时期,仅有的一次,短暂易逝,如果你明白这一时期是多么重要,更会觉得太过短促。那么,对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多余的精力和能力,他将该如何使用呢?他要努力将之用在那些在必要的时候对他有用的事情上。他不会将自己的东西放进小偷破门而入的地方,也不会放到他人的谷仓里。要保存得好,必须放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的脑袋里。

114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没有人能了解所有的事情,甚至连别人已经了解的微不足道的知识,也未必知道。既然每个错误主张的反面都存在一条真理,那么真理和谬误一样无穷无尽。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我们该教什么,什么时候教。在我们获得的见识中,有些是虚假的,有些是无用的,还有一些仅仅不过是助长骄傲的。对我们的安宁幸福真正有益的知识,是很少的,这样的知识才值得有智慧的人追求,也只有这样的知识会让孩子变得智慧。他不仅仅要知道这知识,还应该知道这知识的用处。

115这少得可怜的知识中,我们还需要扣除需要完全成熟的心智才能了解的,那些成年人的关系所涉及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尽管是真实的,却只能将没经验的心灵引入错误。你要时时记得这条真理: 无知本身对人是没有坏处的,而错误则可能是致命的。我们不会因为无知走上迷途,往往是因为太过自信。

116身体的活力,要为精力找个出口,紧接着,精神的活力,便要开始寻找知识。孩子们先是动个不停,然后就变得好奇,这样的好奇心,想要引导正确,便是我们现在要处理的这个年龄的教育手法了。始终要分清楚,哪些是自然的倾向,而哪些是习得的。有一种求知的热情,纯粹是缘于希望别人尊他为学者,而另一种,则完全出自于自然的,对那些与自己相关的一切的天然好奇,天生要谋求幸福的欲望,以及不可能满足的现状,促使他永无止境地探索达成幸福的手段。

117好奇心的第一本原是从心里自发而来的本原,它的滋长是与我们的感情、知识成比例的。如若一个科学家带着他的仪器图书被留在了一个荒凉的岛上,而且必须在那里度过他的余生,他恐怕不会麻烦自己去关心什么天体说、引力法则和微分学的,也许他的书再也不会翻开了,不过在到达这个岛屿最遥远的角落,得知这个岛有多大之前,他恐怕也不会休息。因此,在我们早期的学习当中,忽略没有天然吸引力的知识,将学习范围限定在那些本能促使我们去习得的知识吧。

118当我们孱弱无力时,我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于自我保存。待我们强壮有力时,更广泛的愿望带着我们超越身身,抵达我们所能看见的最远处。不过,我们对智力的世界还一无所知,所以思想就不会超越可见的地平线,理解力也只限于视野范围内。

119我们要把感觉转换成观念,但不要立刻就从感觉的对象跳到观念的对象。思想的对象,要依赖于感觉的对象而获得。在理智的最初阶级,要让感觉成为唯一的指导。不要书本,要的是世界,让事实成为唯一的教学。孩子但凡读书,便停止了思想,他收获的只是字句,而不是知识。

120教你的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很快就能唤起他的好奇心。不过,你要是想让他的好奇心得到滋长,就不要过度急于满足他。向他提问,让他自己去找答案。他知道什么都不是因为你告诉他的,而是他自己学到的。不要教给他科学,而是让他自己发现科学。你给他制造了权威的假象,他就不会思考了。他将会成为别人见解的玩物。

121你想教孩子地理,你给了他地球仪和地图。多么精心的准备。而这些象征物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不给他看真实的,让他至少明白你想说的是什么呢?一个宜人的黄昏,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散步,有广阔的地平线,能看见完整的落日全景。老师的心热情澎湃,想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孩子,他以为让孩子看那些打动他的情景,就能唤起孩子的情感。

122多傻的想法呀。大自然的壮观瑰丽存在于人的心中,要想看见,必须先能感觉到。孩子自己也看见了各种景色,但是他并不能觉察其中的联系,也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和谐。要从这些分散的感受中,得到这样综合的印象,需要他现在还没有的知识,以及他尚未经历过的情感。如若他不曾在沉闷的草原上散步,双脚也不曾被沙漠灼热的沙砾烫过,如果他没有呼吸过从炽热的岩石上散发出来的令人窒息的热空气,他怎么能领会美好的清晨那新鲜的空气呢?

123不要滔滔不绝,不要修辞描绘,也不要诗情画意,现在还不是抒情、趣味的时候。要清楚,要简洁,你想用其他方式说话,实在太早了。依照我们的信念培养的孩子,习惯自己制造工具,除非试过失败了,否则不会向别人求助。所以,他会默默地观察自己看到的一切,宁愿多想,不愿意多问。所以,安于现状,在合适的时候让他看见,当你发现已经彻底唤起了他的好奇心,向他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自己试着去找答案。

124你和他仔细地看日出的时候,你叫他看看山脉和同个地点能看见的景色,并和他随意地谈谈,然后再沉默片刻,仿佛在想什么似的,说,“我记得昨天晚上太阳是从那儿落下来的,今天又从这里升起来了。怎么会这样?”不要再说什么了,要是他问你,你也不要回答他,说点别的好了。让他自己想,这样他才会思考。

125记住,我教育的方式关键在于,不是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不要给他错误和混乱的观念。即使他一无所知也没关系,只要他别错误百出。我之所以要让他知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的心不被谬误填充。理智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很慢,而偏见从人群中向我们涌来,他需要得到这样的保护。

126但若你把科学当成这样的保护,你便会掉进深不可测而又无边无际的海洋,这片海洋充满暗礁,你再也无法回头。每每我看见热爱知识的人,沉溺于它的魅力当中,从这门学科到那门学科,停不下脚步来,我就觉得他如同海边拾贝壳的孩子,拣起来,又为了别的他觉得更好的贝壳,就将手中的扔了,又拣起来,直到被浩瀚的数量打倒,无法选择,只好尽数抛弃,两手空空地离开。

127童年的早期,时间是漫长的。只需要操心不要用错时间。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有用的事情太多,我们的时间不够。你要知道,激情就要来临了,等它敲门的时候,你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关注别的了。智力的平静时期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却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试图把你的学生变成有学问的人,实在是愚蠢。你的责任还是教他各种各样的学科,而是赋予他对知识的兴趣,以及兴趣成熟之时的学习方法。毋庸置疑,这是一切好的教育的基本原则。

128我不让孩子埋头在书本里,而是叫他去车间里干活,手工的劳动对他的心智是有所帮助的。当他幻想自己是个工匠的时候,他正在变成一个哲学家。进一步说,这样的锻炼也有其他的好处,你到时会看见,怎么通过哲学的活动使孩子具备成年人具有的天职。

129我之前就讲过,纯理论的知识很难适合孩子,即便孩子已经是接近青春期的少年人。不过,不必深入理论物理,只要留意通过某种推理的链条,他们所有的试验都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话,他们的心里就有了井然有序的顺序,需要的时候就能想起来。在没有线索的时候,我们是很难想起孤立的事实和论点的。你在探寻自然法则的时候,始终要从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现象开始,要训练你的学生不要把现象当成原因,要把现象只当成事实。我拿起一块石头,假装要把它放在空中,手一松,石头就掉下来了。爱弥儿正在看着我,我就问,“这石头为什么掉下去了啊?”

130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一些其他的重要考虑要求我们必须对他选择学什么这个问题更为谨慎。一旦他有了足够的自我知识,明白了他的幸福是什么,一旦他能掌握更加深远的关系,可以判断什么对他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时候,他就有区分游戏和工作的能力了,就会把后者仅仅视为放松的休闲。这时候,就可以把真正有用的东西给他研究了,也能让他对此比游戏更加用心了。需要的法则总是会反复出现的,它很快就能教人学会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以免出现他更不喜欢的恶果。这就是远见的用处,能用好的话,是所有智慧的来源,用坏了,就是灾难的原因。

131每个人都想要幸福,但为了得到幸福,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幸福。对自然人来说,幸福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简单。幸福就是免除痛苦,就是健康,就是自由,生活必需品就是幸福的元素。道德人的幸福是另外一回事儿,不过,这话题现在和我们无关。我不必再三重复,孩子们只对那些他们的官能可以观察到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并未被社会传统风尚刺激过虚荣、污染过心灵的孩子,更是如此。

132当他们并没有感觉,但已经可以预知自己的需要时,智力就提高了一大步。他们开始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必须要训练他们将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不过,这里的有用指的是,在他们的年龄容易观察到的,以他们的经验能够理解的用处。关于道德秩序和社会习俗,都不应该告诉他们,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希望他们注意那些大人们模糊地说是对他们好的事情,简直是愚不可及,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好。大人告诉他们等他们长大能得到的益处,然而目前他们对这所谓的益处是不感兴趣的,因为根本不能理解。

133孩子做任何事儿,都不应该是听别人的话,除非他自己觉得好,别的都不是真的好。当你总是迫使他去做他的智力不能理解的事情时,你以为自己是深谋远虑,其实你缺的正是深谋远虑。你给他的,都是他也许用不着的工具,却剥夺了他生而为人最有用的工具——常识。你令他小时做个柔顺的孩子,未来他就是个轻信的傻瓜。你总是会说,“我叫你做的,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明白。你做不做,和我没有关系,我都是为了你打算。”你这番苦口婆心的讲演以为是为了他好,其实是替空想家、坏蛋、骗子、无赖铺路,未来这每一种愚人都可以引诱他上钩,让他跟他们去胡作非为。

134孩子不知道用处的许多事情,大人必定是了解的。但大人必然了解的这些事情,需要孩子了解吗?他们真的能了解吗?试着教教那些对孩子有用的,你会发现,光教这些就占据了他全部时间,那为什么要让他学那些他年龄尚不能及的东西,反倒忽视那些符合他当下需要的知识呢?你会问,“等他要用的时候再学,也就来不及来了吧?”但是想提前学习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真正的老师只有经验、感受,人若不在当下的关系之中,不可能真的知道什么是有益于他的。孩子自然是知道自己会长大的,他对长大成人的种种观念,便是一个个给他以指导的机会,但是超过他理解力的那些观念,就应当保持他的无知。

135首要的是,你不能忘记,很少需要你来建议他应当学习什么,更多的情况应该是他想学什么,就去寻找和发现。而你应该做的是,让他有机会了解,要娴熟地唤醒他的学习欲望,给他获得答案的手段。所以,你不应该向他提太多的问题,应该加以选择。而他向你提的问题远比你问他的多,所以你始终是有优势的,可以经常地反问他,“你问这个有什么用呢?”

136此外,只要他能理解,并且能够利用他所学的东西,他到底学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当你无法给他一个合适的解释时,就根本不要对他解释,直截了当地说,“我也没有好的答案,是我弄错了,先不讲这个了吧。”要是你所教的东西,真的选择不当,全部放弃也没有关系。如果是合适的,只要稍加留意,你很快就能发现使他感觉到有用的机会的。

137小孩子看不懂的东西,就不要给他看。既然他对人还一无所知,你也没法把他变成大人,只能由你来像个孩子了。你想的是什么对他将来有用,对他讲的也只能是现在有用的话。此外,他开始判断的时候,不要让他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不要比赛,不要竞争,哪怕只是赛跑。我情愿他什么也学不到,也不愿意让他从自负和忌妒之中学习。年复一年,我只会注意他的进步,拿这一年的成果同下一年的成果相比。我会说,“你在成长,看看你曾经跨过的沟,你背过这样重的东西,你的石头扔得有这么远,你跑了那么久没有停下来休息,等等,我们来看看你现在做得怎么样。”这么鼓励他,他就不会忌妒别人。想超过自己是可以的,我看不出来想要超过自己有什么害处。

138难道就没有办法把散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就没有办法为了一个日常的目的,综合这些知识吗?我们能不能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所有人的需要都能展现出来,而满足需要的方式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同时满足这些需要的办法也能够轻松地展现,那么,对这种状态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就可以成为儿童想像力的早期训练。

139既然我们是必须要读书的,那么,在我看来,有一本书对自然教育的论述是非常好的,这也是我的爱弥儿读的第一本书。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就是他整个的图书馆,而且会始终保持其值得尊重的地位。我们所有关于自然科学的谈话,都不过是这本书的注解罢了。它也可以用来测试我们的判断力有没有进步,只要我们的趣味没有被损坏,我们会始终喜欢读这本书的。那么,这是哪本好书呢?是《鲁滨逊漂流记》。

140鲁滨逊没有同伴的帮助,没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在岛上也能发现食物,活下来,甚至还过得相当舒服。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兴趣,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对此感兴趣。我承认,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社会人的环境,很可能也不会是爱弥儿的处境,但是他应该以这样的环境为标准,来比较其他各种环境。让他脱离社会偏见,所做判断都基于事物之间真正的关系,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在某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那儿,无依无靠的人对一切的判断都是根据事物的真正用处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