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正义密码: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秘事
10953900000029

第29章 希特勒承诺要优化德国人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下达惨绝人寰的屠杀犹太人的命令,竟来源于一个荒谬的结论:在希特勒眼中,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人都属于劣等民族,而且,“劣等民族”中,强壮的斯拉夫人可以被日耳曼人所奴役,犹太人则必须有步骤地消灭掉。

希特勒这种荒谬绝伦的种族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给欧洲的非日耳曼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尤其是犹太人,竟被纳粹分子屠杀了600万之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希特勒的“种族优越论”也表现出这位元首的无知。

例如,在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发现苏联红军有一种性能非常优异的坦克叫T-34,当时,德军的任何一种现役坦克都不能与之相抗衡。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德军战斗力,德国的坦克专家们建议希特勒:应该大量仿制苏军的T-34.

但是希特勒固执地认为,T-34是由“劣等的”斯拉夫人生产的东西,日耳曼人怎么能仿制这种产品呢?于是,希特勒下令德国人研究自己的先进坦克。德国科学家于是费时费力地研究出了“虎”式和“豹”式坦克。实战经验表明,这两型坦克并不比T-34好,T-34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优秀的坦克。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承诺要优化德国人种并清除其中的“糟粕”。纳粹制造了一个历史性的“神话”以支持他们的谎言:纯种的德国人是高贵的种族,是来自远古时期贵族骑士的后代,并且拥有雅利安人的血统。

为了支持这一说法,谄媚的考古学家还“发掘”出了伪造的古迹。负责“纯种”工作的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甚至编造了一个亚特兰蒂斯神话,以证明德国人是最优秀民族的后裔。

亚特兰蒂斯是一块沉没的大陆,俗称大西洲。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

人类在文字上第一次对亚特兰蒂斯作出描述是公元前360年前后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描述说:“亚特兰蒂斯位于岛的中心,是大陆的首都,主岛由3条宽阔的运河环绕,这些环形的运河和陆地把全岛划分为5个同心圆形的区域,另一条运河从中心贯穿各区,直通海岸。”

尽管曾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亚特兰蒂斯只是虚构出来的一个文明社会,但从古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对大西洲的存在深信不疑。

希姆莱的“亚特兰蒂斯”情结直接来源于一本叫《冰盖理论》的书。作者赫尔比格声称有一个“超级人种”从太空来到地球,他们在古老的亚特兰蒂斯岛上落了户,创造了先进的文明。1.2万年前,亚特兰蒂斯因巨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少数居民乘船逃离,留下了上古时期关于大洪水的传说。

希姆莱坚信在德国可以找到亚特兰蒂斯人的后裔,而且是所有后裔中最优秀的。

不仅有神话作为依据,希姆莱还给人种计划披上了现代科学的外衣——优生学。这一理论始自查尔斯·达尔文的一个表弟——弗兰西斯·高尔顿。

高尔顿受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启发,曾对英国社会杰出人物的家庭背景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成就和遗传显然是有联系的。

在《遗传基因:关于其法则和结果的探究》一书中,他宣布:“我以最绝对的态度反对人人生来平等的借口。”在他看来,一个明智且进步的国家应该在“更合适的人种或血统”被贫穷阶层的多产交配习性所湮没之前,鼓励在该国宣传和增加优良人种的数量。

很显然,高尔顿的研究结论和纳粹的种族思想有某些相通之处,总结下来,那就是:人种是有优劣之分的,人类应当通过有计划的交配来解决人种优劣问题。

按照希特勒的授意,希姆莱为人种繁殖计划取了一个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生命之源”,目标是培育最纯粹的雅利安人。

“生命之源”计划的最初实施地是德国。

1933年5月,德国政府规定;雅利安女人堕胎属于违法。纳粹政府号召德国人民提高“种族储备”,“纯种”女人被免于劳动并被鼓励生育,不管她们结婚与否。

为了保证婴儿是纯粹的雅利安人,孩子的父母必须经过严格挑选。纳粹还以各种方式推动雅利安人生育,例如,对那些生了很多孩子的所谓“英雄母亲”发放津贴及颁发勋章等,而那些无子女的夫妇则遭到贬低。

1934年1月,纳粹开始给数十万人实施绝育手术,这些人包括精神病人、妓女、罪犯、一些穷人和其他种族的德国人。

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在纽伦堡主持了纳粹党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两个决议——《德意志帝国公民法》和《德意志血统和荣誉保护法》。

这两个决议明确规定:只有日耳曼民族和与日耳曼同血缘的人才是帝国公民,犹太人和吉普赛人都不再是帝国公民,而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同时,明令严禁他们同日耳曼民族通婚。

1938年,新颁布的婚姻法将雅利安女性的结婚年龄降低至16岁,并且允许一方可与不育的配偶轻易离婚。而后,纳粹的“安乐死计划”出台,并依此计划屠杀了10多万身体或精神有疾患的成人及儿童,这是对人类的犯罪。

与此相对照的是,纳粹宣布对那些为雅利安母亲做堕胎手术的医生处以死刑,遏制出生率的直线下跌。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纳粹德国对优生学理论的迷信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