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10953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很久以前,敏锐的思想家就认识到,家庭是国民性格的摇篮。孩子在家庭中日渐形成的品德、习惯、生活准则、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但在疼爱与管束之间却难以寻求到一种平衡。孩子经常在父母严厉的、压制性的管教与放任自流的纵容之间摆来摆去,要寻找“中间地带”实非易事。说得直白一点,如若把孩子比作一个有待驯养的动物的话,父母便是一些不同类型的驯养员,驯养的方式无非是“圈养”和“放养”。

在今天很多家庭中存在着严重的危险,不是父母对孩子爱不够,而是爱太多。一些父母用爱的名义将孩子给毁了,一些父母将自己所有的希望、梦想、期待和抱负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对下一代的过分保护,父母恨不得把自己的小宝贝牢牢地绑在自己身边,并设定界限,圈出一块所谓“安全地带”,将金山银山都送到孩子手中。

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是父母一厢情愿和刻意追求所能奏效的,并不是“圈养”起来孩子就会乖乖地按照父母所设想的轨迹运行。也不是父母给的关爱越多,孩子的出息就越大。父母过高的期望,过严的管束,过多的呵护,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逐渐吞噬孩子的生存能力。

众所周知,不管是两只脚的禽,还是四只脚的兽放养的都比圈养的好吃,有味道。这个法则放在教育孩子方面,一样适应。父母应该学会适当“放养”孩子,因为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不能当做父母的私有物来管理。

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太幼小,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他们总是对孩子不放心:读书不放心,谈恋爱不放心,结婚不放心,生小孩不放心……他们成天围着孩子转,孩子就是中心,孩子就是一切,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不可谓不呵护,呵护孩子不可谓不周到,小到吃喝拉撒睡,大到读书就业,巴不得都替孩子做了。如若孩子不是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就会朝朝暮暮催疲老,岁岁年年难安心。但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怀抱,这样的保护什么时候是个头?早放也是放,不得不放也是放,不给孩子放手的机会,他永远也学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独自生存的本领。父母出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孩子一开始便悲惨地输在起跑线上。

所谓“放养”,就是让动物离开人类的控制,脱离家庭养护、圈养,回归到大自然中,让这些动物回归更本真的生存状态。而放养教育,就是尽量让孩子能更接近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能更多地得到感性及理性的练习及指导。

这里的放养是相对于圈养而言的。圈养管理,不但累了父母,使他们没有一点喘息机会和自我空间,圈养同样累了孩子。圈养的空间有限,孩子伸伸胳膊踢踢腿都缺乏余地;圈养只能看到四角天空,而不能看到辽阔疆域和大千世界;圈养也圈住了孩子敢打敢冲的冲劲和勇于承担独当一面的优秀品质。

其实孩子就需要“放养”,不要将他们局限在“圈”里。课堂以外的广阔生活和社会能锻炼他们的人格意志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即便困难来临,他们也会更善于开动脑筋积极解决困难而不是扑到父母怀中寻求援助。

有很多的报道指出:日本的青少年在假期都会走上社会,在饭店、宾馆、游泳馆干一些让中国学生看起来很卑微很累的苦力活,或者打钟点工。为了找工作,学生之间还会发生激烈竞争。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青少年也是这样。

这种“海阔凭鱼跃”,任孩子自己跌打滚爬的“放养”对孩子而言,是比知识提升和强化更重要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养成,是值得国内很多父母深思和学习的。

当然,“放养”不是放任。我们赞同大胆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探索世界,但不等于不给孩子任何规则作为参照物。没有参照物,孩子就永远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超越自己。就好像放风筝,孩子飞得再远,线头还在父母手里。而这根羁绊,便是父母的爱。

“放养”孩子,从另一层面来说,也是父母自身的解放。孩子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管的。看守孩子并不是一件省心的事,与其如此,不如让孩子自由地生活,并为孩子建立参照物。孩子最开始的参照物就是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做好了,子女自然会向父母学习,向父母看齐。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父母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教子女怎么做,还不如自己努力做好,做好表率。父母也必须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子女是子女,自己是自己;父母有义务为子女的追求努力创造一些必需的条件,但别事事为子女处理;父母有义务为子女指明选择的方向,但别轻易替子女做决定;父母有义务为子女引见一个很好的师傅,但别想替子女修完成长的学分。

“放养”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让他细细地观察一切事物,慢慢尝试该做的事情,然后自己决定去做什么、如何去做,并允许孩子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父母要相信,别的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做到,也许还可以做得更好。请父母给孩子一个放手去搏的环境,他会变得更有胆识,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随时随地自信而干脆地告诉孩子,你办事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