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名中医写给女人的健康书
10950000000009

第9章 Chapter 3 白带

俗语说:“十女九带”,可见白带是女性常见的卫生问题。事实上,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道内本来就聚集了许多的细菌与霉菌,而当外在的环境没有改变时,这些微生物间就维持生态的平衡,此时阴道的分泌物大多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为白色透明,是正常的白带情况。

但若外阴部不通风,或长期服用抗生素、身体免疫力减弱、滥用阴道清洁剂或缺乏女性激素时,就会破坏阴道内的酸碱值平衡,于是阴道分泌物的量改变,分泌物变成红色、乳白色和黄绿色,或变成泡沫、奶酪状,且有味道腥臭,甚至产生局部刺激或疼痛症状,并伴随焦虑、精神不集中、疲倦、腰酸背痛等症状时,就必须注意,是否可能罹患“病理性白带”了。

西医理论上所谓的“病理性白带”,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阴道炎性的白带

1.淋病性白带:是由格兰氏阴性淋病球菌所感染,患者有灼热感。急性时白带呈乳白色、浆液样分泌物。当病理性白带变成慢性严重时,白带即转变成黄绿色的脓样分泌物,并有特殊臭味。

2.阴道滴虫白带:主要是由原虫类阴道鞭毛滴虫所感染,病人多伴有阴道搔痒的症状,其白带呈乳白水样及泡沫状。

3.霉菌性白带:主要的霉菌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上阴部痒症为主要症状。白带呈白色奶酪状。

4.细菌性白带:主要为好氧菌与厌氧菌的感染,有特殊臭味,且白带常呈脓样。

5.滤过性病毒感染性白带:白带量会增加,且呈乳白色样。

子宫颈病变引起的白带

包括子宫颈糜烂、慢性子宫颈炎、原位癌、子宫颈癌所造成的白带,其白带呈现赤带或黄带,分泌物为脓状黏液,有异味。

中医古籍如何看白带

至于中医医理,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带下候》,即明确提出“带下病”之名,并承《脉经》之“五崩”而分“带下五色俱下候”为“带下青候”、“带下黄候”、“带下赤候”、“带下白候”、“带下黑候”,自此区别“崩”与“带”的名称,并指出“五脏俱虚损者,故其色随秽液而下,为带五色俱下”,分别以带色配合五脏论其病机、病位,认为带下病乃风湿、寒邪入于胞络,兼之劳伤体虚、房劳过度,内外相感而成,此认识对后世医家论治带下病颇具影响。

清代《傅青主女科带下》则将带下病列为该书首卷,分别以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论述病机、证象、治法,谓带下病乃带脉之伤,多由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所致,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如绿豆之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乃肝经之湿热……

带下而色黄者……其气腥秽……乃任脉之湿热也。

妇人有带下而色黑者,甚则如黑豆汁,其气亦腥……乃火热之极也……其症必腹中疼痛。

小便时如刀剌,阴门心发肿……妇人有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漓不断……夫赤带亦湿病。

治法以健脾升阳除湿治白带,清肝利湿治青带,健脾利湿、泻肾火治黄带,泻火利湿治黑带,清肝扶脾、养血活血治赤带。

中医在诊断白带时,若能与西医配合,对白带病征的辨证论治将更有帮助。

一 各证型的治疗

历代医家所论虽各有重点,但多认识到带下病为脾虚,湿热邪气侵于胞宫、阴器,累及任带所致,因此中医传统医学在治疗白带方面,可运用健脾去湿清热之法。

1.脾虚型

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愁思虑过度而损伤脾气,导致脾虚运化失常,在身体内聚成湿气伤及任、带二脉,造成带下病。

症状:白带量多且色白黏稠无臭,脸色黄、四肢冰冷、易疲倦、食欲不好,苔白,脉弱。

治疗:用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佐以调肝为主。

“治疗方剂”

完带汤

药材:白50克、山药50克、人参10克、土茯苓15克、桩皮15克、白芍25克、车前子15克、苍15克、甘草5克、陈皮5克、黑荆芥穗5克、柴胡5克

功效:改善中气虚弱、带脉失约、色白无臭味的白带。

药效:白、山药可养脾气。苍、陈皮运脾燥湿。土茯苓、桩皮清热除湿杀菌。车前子清利湿邪,配合白芍可柔肝养肝,预防脾胃受损。

服法:水煎,一日2次。

2.肾虚型

肾阳虚:因体质虚弱,身体功能退化或久病伤肾,导致肾阳虚弱、肾火不足而损伤任、带二脉,形成带下病。

症状:白带量多、颜色清淡,长年不孕、腰膝酸软、四肢冰冷、小腹下坠,小便清长、尿急,苔薄白,脉沉弱。

治疗:补肾固精止带为主。

“治疗方剂”

补肾止带散

药材:菟丝子15克、白15克、杜仲25克、芡实15克、白果仁10克、山药15克、莲子须5克、鹿茸5克

功效:改善肾气虚,下元亏虚,白带分泌多如蛋清样。

药效:鹿茸补肾阳。菟丝子滋肾阴。白补中健脾。杜仲强肾顾腰。莲子须、芡实、白果仁健脾止带。

服法:将上列药材磨成粗粉,一次5克,一日4次服用。

肾阴虚:由于体质阴虚或久病失养导致虚火旺,体内津液不足,同时感染湿热之邪,伤及任、带二脉导致带下病。

症状:白带量不多但颜色赤白或淡红色,质地黏稠,有时阴道干燥及灼热感,手心烦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耳鸣、眼花。

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

“治疗方剂”

滋水清肝饮

药材:生地40克、山药30克、山茱萸20克、牡丹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当归15克、白芍40克、栀子15克、大枣4枚、柴胡20克

功效:改善因内分泌失调而带下量多质黏稠。

药效:山药、茯苓健脾燥湿。生地滋阴补血。山茱萸补肝阴。当归、白芍补血柔肝。栀子清肝解郁。

服法:以上方药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10粒。

3.湿热型

因脾虚生湿,湿气在体内化热所造成,或因脾胃不和、肝气郁结所造成,或因淋雨、居所环境湿气过重在体内熏蒸而成,湿热侵犯至阴部伤及任、带二脉造成带下病。

症状: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小腹疼痛,阴道灼热、小便黄热、尿道痛,身体低热,舌苔黄,脉弦数。

治疗:清热利湿为主。

“治疗方剂”

龙胆泻肝汤

药材:龙胆草15克、当归10克、泽泻15克、干地黄20克、黄芩15克、木通15克、栀子15克、柴胡15克、甘草5克、车前子20克、桩皮15克、牡丹皮15克、猪苓10克、牛膝15克、黄柏10克、生地8克

功效:改善湿热之邪直犯下焦,白带有臭味、阴部灼热感。

药效:黄柏清热除湿。牡丹皮清热活血消炎。车前子清热利湿。龙胆草清肝经热。黄芩、栀子清三焦热。当归、生地养肝血而不伤阴。

服法:水煎服,一日2次。

4.湿毒型

饮食不洁或接受过妇科阴部手术,因消毒不干净,或月经期、产后经脉虚损,及不洁清洁剂清洗而感染,即所谓“湿毒趁虚侵犯阴部子宫,伤及任、带二脉”,造成带下病。

症状:带下量多、质稠,呈黄绿色夹有血色、臭味,阴部灼热、搔痒,小腹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苔薄黄。

治疗:以清热解毒除湿为主。

“治疗方剂”

五味消毒饮

药材:金银花5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5克、紫花地丁25克、紫背天葵10克、茵陈10克、桩根皮10克

功效:改善湿热过久成毒直犯阴器胞宫,损伤任、带二脉,带下色黄而臭。

药效:金银花清热解毒。蒲公英、紫花地丁有较强的抗菌力,可改善阴痒、阴疮。野菊花、紫背天葵则为较强的抗菌消炎剂。茵陈、桩根皮可清热除湿。

服法:水煎服,一日2次。

二 DIY调理秘方

“调理药膳”

补脾糙米粥

食材:莲子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玉米粒20克、肉丝10克、糙米180克、盐1匙、水500毫升

做法:糙米洗净,泡水一晚备用。将糙米、药材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成粥,再放玉米粒、肉丝煮熟,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补脾调经,改善白带。

莲子补脾止泻、固肾益精。

山药健脾补肾,可改善因脾虚体质所造成的水样白带,以及黄体素不足引起的月经失调。

玉米粒能调理中气、健脾开胃,它含有维生素E,可增强体质。

糙米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帮助消化、清理肠胃,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中药外阴熏洗剂”

使用蛇床子50克、苦参根50克、黄柏50克、栀子50克、花椒25克、地肤子50克、白鲜皮25克打碎,分成2~3包,每次使用1包,先将外洗包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煮约15分钟,倒入脸盆中,先以蒸气熏外阴,待温后再坐浴洗,早晚各1次,七天为1疗程。

三 生活守则

1.白带感染期间,若有用塞剂治疗,则不可使用卫生棉条,因为它们会吸收药物,影响疗效。

2.丈夫应该同时接受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应该使用避孕套或禁欲,以免夫妻间互相感染。

3.洗澡应采用淋浴,避免坐浴,并且水温不要太高。

4.日常清洁使用无香料的肥皂,不要使用含除臭或药物成分的肥皂、沐浴精、沐浴油用品,也不宜随便使用药物或清洁液清洗阴部。

5.内衣裤应与其他衣物、袜子分开洗涤,能日晒干燥更好。

6.尽可能保持外阴部的干燥透气,穿着棉织的内裤,避免紧身束裤和牛仔裤。

7.排便前先洗手,排便后由前往后擦拭,以避免传染细菌。

8.不与他人共享毛巾。

9.上公共厕所应采用蹲式,避免直接接触。

10.勿食用冰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造成湿热体质。

四 治疗建议

常遇到一些病人询问药店销售的清洁女性阴道产品可否使用?站在医师的立场,并不建议轻易使用,因为正常情况下,阴道会维持正常的酸碱值,有自然菌种形成天然防护罩,抵挡有害菌入侵,并抑制病菌、微生物的滋长,因此在一般状态下,最好不要随便使用这些清洁消毒剂,如未经医师指示使用,可能破坏菌种的平衡而导致阴道、骨盆腔发炎病变。

五 保健要点

1.脾虚型

此病型患者体质较虚弱,食欲较差,四肢冰冷,所以要注意保暖,勿过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的清洁,可用外洗熏蒸治疗效果好。

此类患者应避免游泳。

若有腹泻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生冷食物,应常吃健脾除湿、固涩作用的食疗,如山药、莲子、芡实等做粥食用,以健脾除湿。

2.肾虚型

常腰酸背痛者,可在腰部局部按摩,以及在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等穴处按压。

若患者常感小腹冷痛,可在脐下、气海、关元穴热敷。

平时多做运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减少感染机会。

肾虚型患者可多吃营养食物,如常吃桂圆、黑糯米粥或羊肉生姜汤等有补肾气作用的食物。

3.湿热、湿毒型

应避免行房,以免传染给对方,建议在白带治愈后才可以行房。

若肝经湿热者,可用仙草茶、绿豆薏仁汤以清肝利湿气,并要忌食熏烤、辛辣、油腻之物。

内衣裤应注意干净,并在阳光下曝晒,避免病菌感染。

月经前后、产后或术后要注意消毒卫生,防止湿热毒气侵入带脉、冲脉、任脉而引发带下病。

此类患者可用苦参根100克、蛇床子100克、黄柏50克、明矾25克,以适量的水煎,熏洗外阴部,有化湿止痒的效果。

若有腹泻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生冷食物,应常吃健脾除湿、固涩作用的食疗,如山药、莲子、芡实等做粥食用,以健脾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