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孩子觉得你是他们游戏中的一员,才能更好地将你想教的东西灌输给孩子。通过游戏,孩子能运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周围的事物,测试其他人的反应,同时发展及认识自己的能力。但宝宝们并不在意自己能从游戏中得到些什么,他们在意的是能体验些什么。所以,游戏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陪孩子做游戏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做好游戏,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首先要注意的是,亲子游戏是以小孩子为中心,游戏为他们而设,所以家长要考虑他们的能力及兴趣。如果家长要求3岁前的孩子做一个翻开报纸找智力测验的游戏,小孩子肯定不会做,因为这对他来说太难了。所以先进行一些他们熟悉又喜欢的游戏,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设计游戏并不在乎材料有多好,普通的一张彩纸就能设计出很多有意思的游戏来。但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并通过游戏有所发展,就要在游戏的设计上下足功夫。幼儿年龄小,因此,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互结合,但时间不宜过长。
其实,孩子是通过游戏去学习和适应的,所以游戏要反复进行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宝宝们并不介意反复地做同一个游戏。当他们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游戏时,会通过模仿去学习。所以家长以身作则参与游戏,可以鼓励孩子更主动参与。值得引起家长注意的是,亲子的感情并非一两次游戏就可以建立或维系,定时的亲子游戏可建立长久的亲情。
参与亲子活动是3岁前儿童教育最主要的一部分。亲子活动最好家长能够陪同。通过亲子活动,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在此基础上儿童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在参加亲子活动时,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实施者。家长可以直接参与亲子活动,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游戏,家长不加任何干预,只是客观记录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支持孩子的正确行为。但作为家长,不要有过强的教育意识,不要把孩子活动的目的和步骤规定得太明确。
变指导为参与,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教孩子如何去做。在游戏中,家长不再是指挥者,而是合作者,应该表现得对游戏兴致勃勃,而不是敷衍了事,并认真与孩子探讨游戏中的规则和细节。当孩子与家长在这些问题上较真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家长当成了他的伙伴。
下面推荐社交能力游戏:
《追鱼》为孩子创造一些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通过集体游戏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方法:先由一位妈妈讲《追鱼》的童话故事,然后,在地上划一个圆圈,圈定一个小区域。选一个孩子当“鲤鱼精”居内,在其上衣各部位夹上十几只晒衣服的木夹子代表“鱼鳞”,其他人都当作追鱼的人。游戏开始,“鲤鱼精”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想方设法夺取他身上的木夹子,一旦他返回圈内,大家就不能碰他。
生活能力推荐游戏:
《逛超市》模拟情景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生活中基本的待人接物之道。也可将起床、吃饭等日常行为当作游戏,让孩子在玩游戏中学会正确的生活方法。
方法:在椅子上贴上小动物图案,代表他们的家。用桌子布置一个超市,超市里有动物爱吃的各种食物(可用图片代替)。告诉孩子今天要到小动物家做客,让他们到超市为小动物选择礼物,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这么选择。到小动物家,学会礼貌地敲门,学会讲“请坐、谢谢、再见”等礼貌语。
游戏中,父母要尽量启发、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把意思表达完整、清楚。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认识现实的手段,所以要求家长注意游戏本身所包含的巨大教育的可能性,要求人们注意游戏在发展儿童创造才能方面的重大意义。
许多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要他们背唐诗、学认字、学计算、学各种乐器的演奏,但按部就班的学习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若把枯燥的知识、技能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内容,就能让孩子在玩耍中既学到知识,又享受无尽的快乐。
在游戏的天地里,孩子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再现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在各种模拟的游戏中,他们开始实现着做生活小主人的强烈愿望。
一些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游戏有以下几个特点:
●儿童通过游戏,反映着他周围的生活。
●游戏是儿童获得知识,并且更加确切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
●游戏是一种思维活动。
●行动和言语是儿童解决游戏中问题的基本手段。
●游戏是儿童用主动的再现现实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的一种活动。
可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家长要尽可能创设必要的游戏条件,还要经常给他们讲述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鼓励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参加的游戏越丰富,其内容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深刻。
另外,家长还要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集体性的游戏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还有助于互相启发、相互感染,不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父母如果有时间,还应该与孩子一起玩玩。两代人一同游戏,孩子会喜上眉梢,玩得更加认真。这样,父母能够及时鉴定孩子心理发育状况的优劣,以便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更快地成长。
家里用过的旧挂历、硬纸,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成5厘米见方的正方体,用水彩笔在上面涂上鲜艳的圆点做成色子,扔着玩,每人各掷一次,然后比掷出数学的大小,随后再将两次投出的数学相加;以此类推。先做成1~6的色子,再做成4~9的色子,让孩子练习进位加法;也可以不画圆点直接写上数字,练习二位数加减法。这样的游戏,孩子玩得非常投入。
猜数字是个好游戏,家里家外都可以玩。一人想出或写上一个介于一定范围之间的数字,对方根据“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猜数字。玩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对数字大小的判断。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通常孩子3岁左右荡秋千时就能连续数到500以上,4岁就能写到500以上。
户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户外有很多免费的“书本”,孩子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在外出过程中商店名称、街道名称、方向、交通标志、树叶、昆虫等等,一切事物皆在我们的视野里。观察中父母想到什么、知道什么就给孩子讲。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当他头脑中的信息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时他的能力会让父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