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络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10944000000005

第5章 避免网络的陷阱(1)

一、避免网络长话诈骗

伴随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网上长话诈骗活动越来越多。青少年要擦亮眼晴,谨防上当受骗。福州电信部门曾接到几十起上网用户有关国际话费的投诉,反映没有拨打国际长途电话却出现高额话费。竹歧乡的林先生上网时因好奇浏览了一些非法网站,结果当天产生国际话费1300多元;某公司值班人员晚上为打发时间上网冲浪,结果短短10天产生国际话费5200多元;家住福州道山路的郑先生7岁的小孩暑假在家玩电脑,一周内话费近3000元。

庞大的信息网络里存在各式各样的陷阱。一些常见的“网络陷阱”设置在国外某些成人网站中。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击该站点网页时,就有可能点击了这些成人网站中可能含有的自动拨号软件。计算机将自动切断原来的用户本地互联网连接,改以长途电话线路拨号上网,用户沉浸于网上内容,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高昂的国际长途话费。另外,一些“黑客”埋伏在某些成人网站外,用户一旦登录这些网站,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上网帐号、密码等就都有可能被这些黑客盗取。 为此,电信部门专家提醒用户:电话拨号上网时,若有国际长途直拨功能应加锁限制,最好经常更换密码,不要浏览色情网站,不要随便下载陌生、不知名的软件特别是拨号软件,因为这类软件都是自动执行安装,一旦点击下载其内容,电脑会出现二次拨号或者被对方控制在特定时间自动拨号,拨叫号码通过长途电话线路重新拨号到外国网站上,变成通过国际长话上网,用户在浏览网上内容的时候,高额国际长途话费同时产生。

针对一些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乃至色情网站,已成为网络陷阱的受害者,专家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家长们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掌握一些防范网络陷阱的“妙招”,比如:安装保护软件,以便“过滤”出黄色、暴力内容;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地点;教会孩子学会识别网络黄毒和网络陷阱,让孩子接触健康科学的性知识书籍;定期适当检查孩子上网内容,培养他们健康的爱好和“上网观”等等。

二、避免网络聊天诈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利用网络聊天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上网聊天本是现代社会交友联络的好方式,有人却利用网络聊天进行诈骗。青少年要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谨防受骗案。

青少年在网上聊天时,不可轻易相信网友的承诺的约见,不要把自己家的网络、银行卡、信用卡账号和密码泄露给别人;不使用网吧的电脑进行网上购物、支付等操作;登陆网上银行时,要注意核对网址,留意核对所登陆的网址与协议书中的法定网址是否相符。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邮件提高警惕,如接到类似电话、短信或邮件可直接联系发卡银行进行确认。

盗取QQ号

通过网络聊天,骗取好友信任或是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好友QQ号码,冒充原号码使用者,对其好友再进行诈骗。

种植电脑病毒

通过网络聊天,给好友电脑种植病毒、木马获取好友网上银行相关信息。

通过聊天直接诈骗钱财

有些骗子通过网络聊天,伪装贫困,骗取同情,从而诈取钱财。他们往往会把一些情节编造得天花乱坠,同时又悲惨绝伦,让不明真相的上当者心生怜悯,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上了他们的圈套。

2005年5月初,北京一男孩在网上通过QQ聊天,认识外地一女孩,该女网友向其诉说自己的求学的痛苦,并约定到北京会面但苦于无路费,当男孩向父母要了2000元按其指定账号汇出后,女网友随即消失。2005年7月,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学生郭某在QQ上聊天时,碰见泸州高中同学在线,二人聊了不久,对方提出借100元钱并告知一银行账号,郭某随即汇出100元。当晚,郭某接到哥哥电话,问为何在网上向他索要500元,郭某感觉事出蹊跷,立即上网查证,发现自己的QQ号码已被盗,同时发现有人利用自己的QQ号向其同学及好友进行诈骗。

三、避免网络短信诈骗

网络短信诈骗就是诈骗者利用网络群发短信的便利条件进行诈骗活动。网络短信诈骗活动大致有如下形式:

伪装成朋友的

“XX,我正在外出差,手机马上欠费了,帮我买张充值卡,卡号和密码用短信发给我。”

以中奖作为幌子的

“我是XX公证处公证员XX,恭喜你的在XX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价值×××万元,请你带着本人身份证和750元手续费去XX处领奖。”

冒充通信运营商的

“你好,移动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

假装银行机构的

“尊敬的××银行客户您好!因日前发生多起资料外泄取款卡遭复制盗领事件,为避免盗领,请立即与某金融相关单位联系××××××某固定电话号码。”

“×××您好!你的储蓄卡于××(多为商场或其他消费场所)刷卡消费×××元成功,此笔消费将从您账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某固定电话号码某金融相关单位。”

有效防范网络短信诈骗

网络、短信等诈骗事件的屡屡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青少年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关。事实上诈骗团伙的手段并不高明。但由于消费者的粗心大意或是贪小便宜,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青少年的风险防范必须从细节做起,时时警惕。另外,也需要对当前的主要诈骗手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安全过险。

在网络空前发达的今天,有部分银行为持卡人提供了银行卡取现以及消费的短信提醒服务,正规的短信内容一般包括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或卡号的最后若干位数。以此区分真假短信。

青少年持用家长的信用卡时,应增强安全用卡的意识。详细了解发卡行提供的有关银行卡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范要求,保管好银行卡及密码,不对外泄露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这些都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对于中奖之类的短信,则不应贪图小便宜而误入圈套。另外,如遭遇诈骗行为,应及时报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侦破等工作。毕竟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是全社会的责任。

对于网上购物,首先应确定其可信度,应尽可能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应注意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商品性能、价格,再购买。网上购物应索取购物凭证或保存交易协议或电子版凭证,收货时更要当场验明“正身”。

四、避免网络交友诈骗

网友,已成为现在一个非常时尚的概念。网友是人们对那些通过在网络上聊天、探讨问题所结识的朋友的称谓。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因此改变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但是,少年儿童在网上聊天、交友,最容易受到引诱、教唆、性骚扰,甚至伤害。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在使用互联网电子聊天室的儿童中,平均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骚扰过。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网上聊天、交友要慎之又慎,小心坏人在网上教唆孩子学坏,引诱孩子上当。

警惕网上色狼

一些骗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长时间地在网上逗留,寻找自己的猎物。他们会充分施展自己的诈骗才能,或者侃侃而谈,或者妙趣横生,直到骗取你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你的生活习惯,你的各种喜好等等。等你消除戒心以后再更进一步地取得你的信任,到时候可能把你的邮箱密码或者是游戏密码甚至是银行账号和密码也骗到手。如果你是一个女同学,那就更加要注意,你在聊天时认识的那个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大骗子。

13岁的丽丽是“小网虫”,假期的第一天,在征得妈妈的同意之后,她开始在网上征友。她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开心果”。 从此,她每天都会收到数十条来自四面八方的回信,其中有个名叫“开心鸟”的网友,丽丽觉得他可不是一般性人物,谈吐不凡,知识面宽广,真让丽丽觉得相见恨晚。后来,“开心鸟”发出了会晤邀请,丽丽非常苦恼,心想不去,惟恐会失去一位网上密友;如期赴约,又心有余悸。最后,聪明的丽丽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她请爸爸作陪,并将约会地点定在博物馆门口。约会的时间过了10多分种,网友终于出现。令丽丽吃惊的是,自称是17岁的网友,看上去年近40岁,而且一见面,他就邀请丽丽去宾馆坐坐,说是已开好了房间。因有爸爸在不远处监护着,丽丽也不害怕,大胆地和网友一起去宾馆。随后的事更让丽丽措手不及。网友刚刚落坐,就要来抱丽丽亲热,然后还去解丽丽的衣扣,欲行不轨。幸亏爸爸及时听到丽丽的呼救,才制止了悲剧的发生。

避免网络情感诈骗

网络情感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网络与受害人谈恋爱、结婚等形式骗取财物。

田某在网络聊天时认识一位自称姓杨的女孩,二人一见钟情,恋爱不久女孩就要求结婚,田某也非常愿意。女孩就以回老家办结婚证明为由,向田某要了3000元现金,但一去不返。

警惕网上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