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10943900000007

第7章 运动伤害防护常识(2)

对日射病的紧急处置原则是降温为主,一般用冷袋和冷水湿敷治疗。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可将冰袋放置在患者头部前额及枕部、胸部、腋区、大腿内侧等部位,用物理疗法进行降温。中度发热时(38℃)可用冷毛巾擦浴全身,微热时(37℃)可将身体暴露在阴凉的场所进行自然降温。运动引起的中暑性昏厥发生后,如果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就会很快恢复,但对身体会有一定损害,预防为主是上策。

补充水分的方法

运动中大量发汗可使血液浓度上升,循环血量减少,前者可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加大,后者可使心搏量减少。因此,大量发汗将影响循环功能,是引起脱水、昏厥、极度疲劳的危险因素。血液浓度增高可使渗透压升高,反射性地引起发汗中枢对汗进行抑制。发汗量少时又可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体温异常上升有可能导致运动中暑。所以,在大量发汗的运动中应重视补充水分。水分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但一次性地大量饮水可引起胃内振动,导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饮水的方法。

饮水量应按照运动量和排汗量的多少来相应调整,不可滥饮。所以饮水量必须区别对待。大量饮水会给心脏增加负担。

轻度运动中发生口渴现象,先不要饮水,这是由于口腔咽喉粘膜干燥引起的,可以用温开水漱漱口,以缓解口干舌燥症状。

运动中或运动后,每次饮水量要合理,绝不可开怀畅饮,一次水分的摄取量应以100毫升左右为宜,超长距离跑的途中,可根据发汗量的多少,以每次间隔20~60分钟一次的程度进行补水调节。

出汗失水也丢失盐分,因此有必要在补水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盐。考虑到能量的补充,还应在饮料中适当添加一些糖分。.但是,一向人为健康而进行的轻度运动,通常没有极端的脱水现象,所以不需要过分考虑水盐糖的补充问题。

三、运动中意外损伤的防护

运动性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青春期由于身心发育特点,非常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肌肉韧带损伤、挫伤、骨折、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等。发生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准备活动不够,过高估计自己,心理紧张或急躁,技术要领未掌握或运用好,运动量过大,身体健康功能不良,场地器械和气候条件不佳,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缺乏等。

体育锻炼预防意外

在中学生所受到的严重外伤中,因体育锻炼致伤的比例超过50%。其中球类运动和体操所引起的外伤较多,初中学生也比高中学生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伤。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肌体容易疲劳,而注意力则不容易集中,肌体的协调、应变、平衡等功能的发育也不完善。这样,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复杂动作时,就容易引起外伤。比如在单、双杠上做大摆动或做转体练习时,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身体的协调、平衡功能要好。

其次,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有些人还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就急于表现自己,甚至互相嬉戏或打赌比赛,结果因动作失误而受伤。

还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因缺少保护而受伤。如练习鞍马、跳箱动作时,学生如果平时缺乏训练,助跑不够,腾起高度不够,换手不及时,此时若缺乏有效的保护,就会发生股骨、胫骨、会阴和下肢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又如练习吊环时,如果没有保护,就容易引起肘关节脱臼、前臂骨折和脑震荡等严重后果。

中学生运动中易发生的外伤

中学生在运动中容易发生的外伤情形主要有几种:流血,骨折、脱臼、撞伤、挫伤、扭伤、戳伤等。大量出血的时候,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怀疑是骨折,就应立即采取骨折的处理方法;如果是轻度的撞伤或挫伤,可用冷湿布敷在疼痛或肿痛的部位。

但如果撞伤严重,或是头、胸、腹等部位受到较大的撞伤,应特别注意,因为这有可能出现内出血或内脏损伤的危险。情节严重的体育运动外伤,都应在初步救护的同时向急救中心呼救或视情节送往医院救治。

锻炼时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身心素质的全面锻炼,提高身心对各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提高心理稳定和调节水平,消除紧张和急躁、粗心等心理现象。

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和准备。掌握好技术动作要领,认真练习,按要求正确操作。

加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应急意识,学会和熟练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翻滚,而不要直臂撑地。器械练习时特别要注意相互保护,如做单杠或跳马练习时。

自我监量检查

运动前要进行场地器械及个人服装、鞋子等安全检查,并自我评估身心健康状况,如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心理紧张、技术掌握不良等,应停止或避免较高难度的体育锻炼项目。

四、夏令营时的意外防护

夏令营是学生时期中别有生趣的一项集体活动,它对于了解社会、热爱自然、增长知识、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培养生活的独立性都有很大的好处,

深受学生的欢迎。夏令营的规模可大可小,活动内容也可多可少,这主要根据活动时间、人数及客观条件来决定。

为了达到参加夏令营的目的,使学生在娱乐、增长知识和锻炼身体等方面都有收益,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对夏令营活动的时间、路线、参加人数、交通工具、住宿以

及活动内容的安排都要有周密的考虑。应先与活动当地取得联系,以便于生活安排和开展活动。接着要进行组织落实,分工负责。对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可按照大孩带小孩,男带女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各组组长,再由一名老师分管几个小组,并制定活动纪律和注意事项,要求大家团结互助。

另外,还要派专门负责生活(住宿)、交通、参观游览的老师,若参加夏令营人数多,可带一名校医一同随行。

外出活动的生活和娱乐用品应带好。若都是小学生参加的夏令营,则时间不宜长,路程不宜远,不要到高山区和海、河区活动。小学生不要带零用钱,不准自行购物或买东西吃,小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均由老师安排。

切实做到安全第一,乘车安全。游玩活动中的安全更要注意。年龄小和第一次离开父母参加外出活动的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兴奋性高,但独立活动能力差,应加强对他们的照看,在外出活动前应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感冒、贫血、晕车等),身体状况不佳者,不要外出。

夏季外出活动容易患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如植物性皮炎、蚊虫叮咬等)、中暑和外伤,因此要做到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买零食吃,还要备好常用药品。服装要柔软宽松,最好有长、短的休闲服或运动服,脚穿旅游鞋或运动鞋,着装整齐、统一,这不仅有一种组织气氛,也便于活动中认清队员,以免失散。

五、游戏时的意外伤害

游戏是中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喜欢打打闹闹,来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身心,但在游戏时不要忘记,要树立安全意识。每节课后的10分钟,同学们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特别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伤到自己或别的同学,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

游戏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

游戏活动不要选择在楼梯口、教室门口、台阶上进行,最好去操场或户外空旷的地方。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等危险地方,不要攀爬高墙、电线杆等。因为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如果不小心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不仅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家长、老师以及学校领导的担心。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在楼道、教室门口和楼梯上追跑、打闹,以免滑倒、跌伤或撞伤其他同学。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例如用铅笔刀、铁锹等锐器在别的同学面前挥动打闹,用石子、树枝等相互投打,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相互嬉闹注意分寸。

同学们之间朝夕相伴,总免不了开一些玩笑来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但要注意了,嬉闹时应该注意分寸,不要玩过火。如果不注意分寸,就有可能引发意外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不仅伤害到同学们的健康,还会影响到以后的交往。

科学建议

课间不要做剧烈运动。首先会影响学习,这样会过度消耗同学们的精力,从而使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课;其次还会影响健康,同学们正处于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全,承受不住剧烈运动。所以在下课时要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

课间休息应到室外去。这样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可以享受到温暖的阳光,有助于身体健康。

进行远眺。这样不仅会使眼睛得到休息,预防近视的发生,还可以放松劳累的身心。

保证教室充分的通风换气,创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这样既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免除细菌的干扰。

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一般在达到高峰。

2、选择哪个时间进行何种运动项目,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及进行合理安排。

3、中暑可分为、、、等类型。

二、问答题

1、体育锻炼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2、体育锻炼中有哪些常见症状?

3、体育锻炼时,学生易受伤主要有哪些原因?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可以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户外运动。

2、现代乒乓球大约在年传到中国。

3、游泳是凭借自我支撑力和推进力在水中游动的一项运动,包括和。

4、传说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5、下午第二节课后或傍晚前的体育锻炼被认为是一天中最佳的锻炼时间,此时可安排较大运动量的运动,时间最好在左右。

6、是冬季运动最常见的一种局部冻伤。

7、出汗失水也丢失盐分,因此有必要在补水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

二、问答题

1、田径运动包括哪些?

2、羽毛球运动有哪些好处?

3、冰上运动基本知识有哪些?

4、集体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5、发生中暑时应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