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074

第74章 灌肠法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也可以输入药物进行治疗,常用于便秘的治疗、检查、手术前肠道准备等。由于灌肠的目的不同,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1)保留灌肠:从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肠道炎症等。操作方法:①备齐用品,将塑料布铺于床上,嘱患者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②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灌肠时臀部应抬高10厘米,使液体易于保留。卧位根据病情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故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故应采取右侧卧位。③在肛管上涂上液状石蜡,缓慢插入肛门10~15厘米,放开血管钳,药液流入,速度宜慢,压力要低,以便于药液的保留。④拔出肛管后,应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患者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药物吸收。保留时间愈长愈好。

(2)不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根据灌肠目的不同可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3种: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成年人每次用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毫升。小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量一般在150~250毫升,多用于老年人、体弱者、小儿或孕妇。清洁灌肠,是清除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前的准备或脏器造影、摄片及肠道手术前的准备,以清洁肠道,便于检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等。灌肠注意事项如下:①灌肠中间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患者做深呼吸。灌肠完毕不要立即排便,要使液体保留至少10~15分钟。②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伤寒患者灌肠液不得超过500毫升,压力要低。③为高热者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体温。④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⑤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灌肠。防止肠穿孔,必要时转送医院。⑥妊娠妇女,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