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185

第185章 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反复发作的偏侧侧头痛。偏头痛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1)病因:①遗传因素。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②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此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③饮食与精神因素。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防腐剂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及葡萄酒等。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另外,一些环境和精神因素,如紧张、过劳、情绪激动、睡眠过多或过少、月经、强光,也可诱发。

(2)临床症状:偏头痛发作过程先是由于颈内动脉收缩,出现先兆;继之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①典型偏头痛。较常见,有明显的先兆期,如偏盲、弱视、感觉异常、失语等。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接着开始一侧剧烈头痛,以额、颞、眶为主,发作时可见短暂性视野缺损,其他检查无异常。②普通偏头痛。最常见,为阵发性一侧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有畏光怕响,常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作时除患侧颞动脉扩张、搏动增强外,无其他体征。③特殊性偏头痛。除头痛外,在发作前后或发作时伴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眼肌瘫痪、耳鸣、偏瘫、失语、感觉异常、精神障碍等。

(3)临床检查:应与普通神经血管性头痛、颅内血管瘤、三叉神经痛、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

(4)治疗

①西药治疗。轻度发作选用阿司匹林、布洛芬。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较重者用麦角胺咖啡因片。如以上药物无效,可选用英明格、普萘洛尔。

②中药治疗。化痰降逆,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平肝潜阳,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活血化瘀,可选用丹七片、血府逐瘀丸(片)、活血化瘀丸、化症回生丹等。

③按摩疗法。取印堂、睛明、太阳、百会、风池、颞部胆经、太冲、涌泉穴。

④食疗法

●柴胡玫瑰饮:柴胡10克,玫瑰花15克。柴胡加水5碗,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熬5分钟,把玫瑰花加入熬好的柴胡汤内,再煮3分钟,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具有养血疏肝,镇静情绪的功效。适用于因情绪引起的偏头痛。

●养血疏肝汤:当归、茯苓、白芍、柴胡各9克,甘草3克。加5碗水,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煮10分钟即可饮用。具有补血养阴,健脾养胃,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经期前或中间因血虚造成的偏头痛。

●远志大枣饮:远志150克,分成10份,每天1份,每份需加大枣7个,像煎中药一样早晚煎服,喝汁吃枣。具有滋阴清热,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神经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