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163

第163章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心肌梗死有时表现为不典型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能通过心电图、心脏标志物升高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梗死范围的大小、侧支循环产生的情况,以及是否及时救治有关。

(1)病因:①冠状动脉有血栓形成。这是动脉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这种血栓多在动脉管壁硬化的脂肪斑上形成。造成冠状动脉栓塞不通,心脏的血液供应受阻,就会损害心肌。与睡眠时易产生冠脉血栓等因素有关。心肌梗死的发病常以午夜1时11分(平均时刻)最为集中。②与温度有关。气温低于0℃时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这是因为寒冷不但会使周围血管收缩,也会使冠状动脉强烈收缩,从而阻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寒冷刺激下,会使体内儿茶酚胺的数量增多,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也会阻塞冠状动脉。③其他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不当、缺乏运动,以及家族中有心脏病发作的病史等,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2)临床症状:①先兆。部分患者于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出现神倦乏力、心前区或胸部不适、活动时有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症状。②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位于胸骨中上后部,但程度更剧烈,多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甚至“濒死”感。伴有大汗淋漓及烦躁不安。③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症状。④胃肠道症状。频繁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肠胀气等症状。⑤心律失常。极为多见,尤其是起病3日之内、以室性异位心律(频发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颤动)最为常见。且为急性期的主要死亡原因。⑥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偏低甚为常见,未必都是休克。若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千帕(80毫米汞柱),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神志迟钝、脉搏细速、尿量减少(<20毫升/小时)则为休克,主要是心源性的。⑦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下肢凹陷性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右心室心梗者可一开始就发生右心衰竭,且可伴血压下降。

(3)临床检查:①常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②血清心肌酶检查。磷酸肌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并呈一定的演变规律,反映了心肌细胞的坏死。③心电图检查。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并可出现异常深且宽的Q波;T波倒置呈动态改变。④监护仪。心电图、血压、呼吸、脉搏监测,必要时做血流动力学监测,防止突然心脏骤停。⑤其他检查。血和尿肌红蛋白测定、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4)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溶栓疗法。尿激酶、链激酶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灌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①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预防再梗死或急性冠脉不全,保护存留心肌的功能,关键在于防治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60%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抑郁症,在其心功能代偿良好时可给阿米替林,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睡前服12.5~25毫克。

②拔罐疗法。背部:取厥阴俞、心俞穴。胸部:取膻中穴。上肢:取间使、内关穴。下肢:取足三里穴。

③刮痧疗法。足部反射区有6个基本反射区,重点刮拭心脏、胃、胸、横膈膜反射区。背部取心俞、至阳穴。胸部取天突、膻中、巨阙穴。上肢取郄门、间使、内关穴。

④按摩疗法。对以下3个穴位进行自我按压,可起到疏通筋络,活血的作用(可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过后的保健)。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即劳宫穴,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中。内关穴: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两条筋腱之间。神门穴:掌心向上,腕横纹内端肌腱内缘凹陷中。

⑤食疗法

●海带玉米粥:水发海带丝60克,玉米糁120克,腐乳2块。将水发海带丝洗净,切成碎末。锅内加水适量,烧开后撒入玉米糁,煮至五成熟时,加入海带末,煮至粥熟即成。佐以腐乳食用,每日2次,连服15~20天。此方具有降压降脂、清热行水、软坚化痰等功效。

●蜜汁番茄:新鲜番茄2个,蜂蜜30克。先将番茄洗净,切成厚片,置于碗中,加入蜂蜜,拌匀,腌1~2小时,待番茄汁水大部分浸出时饭后当水果食用。此方具有和血脉、降血压、生津开胃、清热解毒等功效。

●丹参蜂蜜饮:丹参30克,蜂蜜40克。先将丹参洗净、晒干、切片,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去渣留汁,兑入蜂蜜饮用,上下午分服。此方具有活血、化瘀、强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