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10942400000015

第15章 默多克家训: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

鲁伯特·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后加入美国籍。默多克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1964年创办《澳大利亚人报》。此后先后收购《圣安东尼奥新闻》和《星报》、《纽约邮报》和纽约杂志公司、《英国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并控制着在电影和新闻界中颇有影响的华纳通信公司。其创立的默多克新闻公司是澳大利亚大报系之一,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美国、新西兰拥有数十家电视台、报纸和杂志。

也许是因为父亲凯思多愁善感、软心肠的缘故,也许是由于凯思43岁才有孩子的缘故,对于他来说,四个孩子极其珍贵,个个都是宝贝。尤其对默多克——他唯一的儿子,凯思更是宠爱有加,甚至有点溺爱。像许许多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凯思也急于想让小鲁伯特迅速成长起来。面对凯思对默多克的溺爱,母亲伊丽莎白有些着急了。为了不让孩子们被宠坏或过分放任,伊丽莎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全方位地教育孩子。

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厉。她为孩子们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她的要求。在凯思看来,孩子们还太小,做母亲的对孩子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标准,使其符合小孩的特点。而伊丽莎白不同意凯思的意见,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

伊丽莎白很少亲近、迁就孩子。她每次都监督孩子做祷告,去教堂做礼拜;她经常带孩子整修花园,打扫自己的房间,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照顾属于自己的马匹;她要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基督徒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她让孩子自己选择劳动种类和方式,然后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计件报酬。“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可能全都认为我是一个旧式的、残忍的母亲。”她说,“但我认为他们现在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同时,伊丽莎白总是告诫自己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

默多克成功后谈起母亲对他的影响时,他说:“是的,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

默多克的母亲迫不及待地想让儿子变得坚强起来,以纠正他在父亲凯思宠爱下养成的任性和娇气。于是她决定施行一个看似铁石心肠的“试验”。她专门为小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除了寒冷的冬天,默多克可以和父母姐妹们一样在大房子里睡觉外,从春天到秋天,每当太阳下山,全家吃完晚餐、读书看报后,伊丽莎白就开始劝说小默多克去花园的木屋里睡觉,这样坚持了好几年。每当凯思于心不忍、想打退堂鼓让默多克搬回大房子睡觉时,伊丽莎白总是说:“我认为在外面睡觉对默多克有好处,这是很好的锻炼。他不只是适应这些树,还要适应自然界的黑暗,适应独处,这会让他更勇敢些。”

伊丽莎白认为,这种经历至少可以锻炼默多克的适应能力。事实上,默多克日后的表现也证明了母亲的“试验”在他身上发挥的效用。他能适应各种职位、各种环境,他对事物有很强的鉴别能力,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面对何种复杂局面,他都能及时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的世界。

正是母亲看似铁石心肠的“试验”促成了默多克的成功。

虽然默多克家族很富有,但默多克从来也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他也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去创造财富。他的三个主要继承人如今除了小儿子詹姆斯还继续留在“新闻集团”外,女儿伊丽莎白和儿子拉克伦都已经离开了父亲鲁伯特·默多克的护航,独自闯天下。伊丽莎白的公司shine更是英国电视界升起的一颗新星,如今她将犀利的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美剧”市场。

今天的母亲是否会忍心这样做呢?不妨试一试吧,雄鹰教雏鹰试飞,总是要将小家伙们赶到大雨中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击,从而练就它们一双强健的翅膀。平静的水面造就不了优秀的水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年轻的父母,让孩子们从你们双翼下走出来,放手让他们锻炼锻炼吧,不要时时刻刻把他们视若掌上明珠,揣在怀里怕压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假如孩子摔倒了,你可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扶起他,还是站在一旁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的好。这样,他们会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关键在于怎样教育他们……”是啊,爱孩子,并非就是一味地给他们溺爱;相反,溺爱对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强的侵蚀作用。明智的母亲,应懂得从小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懂得,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坐等别人给自己准备好。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好伏笔。

然而在现在生活中,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无数被溺爱包围的孩子,不仅在家中的一切生活起居由家人包办,甚至连学校做值日、大扫除也一概由父母代劳。

父母爱子女天经地义,但是当这种爱失去了理智,不节制地扩展与发挥过度时,便会扭曲,形成溺爱,给孩子带来种种不合情理的束缚。另一种极端的爱表现为,孩子从日常生活到学习安排,一切都得听从父母的,孩子都上中学了,每天吃什么饭菜,穿什么鞋袜,戴什么帽子,都由父母包办,孩子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

在视孩子为“小太阳”,事事围绕着孩子转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全然不顾及周围人的需要与感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缺乏自制力,容易造成孩子放纵专横的性格。而事事包办又往往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遇事依赖父母,胆小畏难,做事没有恒心,怕困难,没有毅力,缺乏判断力与自信心,出现个性发育异常和人格缺陷。

看看我们的许多母亲,再看看伊丽莎白教育孩子的方法,便不难理解伊丽莎白的用意和一片苦心了。她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她并没有选择溺爱孩子,而是对孩子严格要求,注意培育孩子的自主能力,给了孩子生活和生存的本领,这是一种真正的爱!事实证明,她的做法对默多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学习。

易卜生有一句名言:“生活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每个人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坚强有力的人,那就放手吧!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他们才有希望自己去驾驶生活之舟。

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治牙。磨牙拔牙对于大人也是一件不容易忍受的事,孩子肯定会产生恐惧。这时母亲站在旁边,越是“哄”,越是说:“妈妈在这里,乖乖!不怕!”孩子越是吵闹,越是不合作。那位颇有经验的大夫,让父母离开诊室到外边等,然后和蔼地告诉孩子:“有点痛,你要治病就忍着。治好了,以后就不痛了。”其实孩子是明理的,经大夫一说,又看到旁边没有了父母,赖也没处赖了,哭也没用,只好硬着头皮,也就挺过来了。

因此,做父母的要想让孩子克服软弱、怯懦心理,就要打破他们依赖父母的幻想,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大胆地让孩子直面人生,经风雨,受考验,实际上也是对他们进行立身处世的磨砺,是培养坚强与毅力的好机会。

大多数孩子在考验中,会闯过难关,健康成长。父母的过分担忧常常是多余的。

就像游泳必须下水一样,坚强的意志力,必须在面对艰难困苦、无从依赖、无从求援的情况下,不断磨炼而成。正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总在父母怀抱中长大的孩子,难免软弱。孩子的脆弱往往是父母过于娇宠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