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15

第15章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好的成绩,学习就会变成没有尽头的黑夜,学生就会成为苦役犯,终日饱受折磨。如果爱孩子,作为家长,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就会愿意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只能事倍功半。

小刚的家里管他很严,从小就强迫他学钢琴、背唐诗。最开始,他还有兴趣,可是父亲的要求太严厉了,弹错一个音符、背错一个字,都要受惩罚,让他越来越怕,只要是学习,无论学什么,他的心里都怕得要命。家里一来客人,爸爸就让他表演弹琴背诗,他觉得自己就像是马戏团里的动物,每天受苦受累,只是为了表演给客人看,让客人取乐,让爸爸有面子。

上中学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孩,因为妈妈逼她学钢琴,就用锥子扎自己的手。他觉得,那把锥子扎进了自己的心里,自己和那个小女孩一样,都是太苦命了,还不如街头那些要饭的小孩。他对学校的课程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习惯了接受训练,脑子里已经习惯性地认为,人活着就必须要受苦,每一门课都是一个折磨人的魔鬼。

他的父母丝毫也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变化。实际上,他们什么时候都没有在乎过小刚的情绪,只知道每天早上六点半叫他起床,晚上监督他写作业,就像警察看管犯人一样,只要作业或考试时做错了题,家里就一定会有惩罚。

有一次压力太大了,小刚实在受不了,对父母大喊——再逼我,会逼出人命来的!那以后,成绩就越来越差,他是彻底不想学了,还经常离家出走,一走就是好几天。爸爸再每么打他也不在乎,反正已经打皮了。老师再怎么劝,他也不好好学了,还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最后,他被学校劝退,连中学也没有念完。

上面小刚的经历告诉我们,长期强制性的要求、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漫无计划的努力,以及频繁的不满与批评,所有这些使孩子的好奇感与学习热情一点点被侵蚀。

而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自发状态下,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积极的表现,是老师和家长都希望看到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对学习压力有相当强的承受能力,甚至一点都不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而且学习效果好、记忆力也相对加强。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家长在讲,许多书本也在讲;但是,真正领会这一点、运用这一点的家长并不是很多。

当您指责孩子、埋怨孩子、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您只是想要一个结果。这时的您是一位粗暴的家长,因为您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样的。

兴趣是一个火苗,这个火苗是大是小,是熄灭了,还是火势更旺,你清楚吗?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个方面产生兴趣后,它就给这个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勇气。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个个都有着浓厚的求知兴趣,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是与浓郁的兴趣分不开的。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又总是兴趣的导因。”

达尔文说:“我的性格上的优点,就在于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

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高于他们引以为荣的主业。不少名人都有多种兴趣和爱好,就拿文化名人来说。

诗人莱蒙托夫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他会拉小提琴、弹钢琴,歌也唱得不错,还能为自己的诗歌谱曲。他还是一个绘画高手,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等。

大文豪托尔斯泰也很有音乐素养,在学生时代就创作过圆舞曲,并在后来经常演奏。

普希金在诗坛上独领风骚,而他的绘画才能却鲜为人知。他画自画像,为朋友画肖像,也为自己的诗歌画插图。

作曲家博罗金创作了著名的歌剧《伊戈尔大公》,但他还是一名化学家,毕业于彼得堡医药外科学院。

大仲马是著名作家,但是他收集食谱,是一位烹饪迷。大仲马不仅创作了《三个火枪手)),还著有一本《烹饪大全》,该书在当时得到了烹饪界的高度评价。他不仅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能烧得一手好菜。

天才源于兴趣。兴趣是探索精神的前导,兴趣是创造力的门户。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引起钻研,钻研进一步提高兴趣的层次和深度。兴趣最终引导人们走上了成才之路。一个生气勃勃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睁大着敏锐的眼睛,带着求知的饥渴,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汲取这知识的养料。

然而,兴趣并不是先天具有的。一个人的兴趣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决定的,是后天的,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没有先天就对学习感兴趣的。

因此,家庭要重视早期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在美国,一个从中国来的小留学生,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他和爸爸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录像带,拉着爸爸一边看,一边讨论。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当他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了。

这样的教育,就非常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学起,就能主动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探索的过程是其乐无穷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自然就被保持了下来。

中国的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兴趣可以帮助孩子大量节省学习时间,大幅建高学习效率,让孩子用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好的名次和更多成功的机会。

实际上,一切保持兴趣的办法,都有两个必要的前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有的家长会说,我管得这么严,孩子还是老偷懒,如果放手,他就更不知道学了。这种问题确实存在,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1.善于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

现在我们家长从小孩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孩子一旦产生厌倦的情绪,后果可能是极其严重的,甚至危及孩子对正常学业的兴趣。

其实,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而且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创造个性化世界的社会。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2.家长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苯了!画的是什么呀?”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3.与孩子分享学习的乐趣

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父母要先有兴趣,带领孩子一起寻找学习的快乐。父母开心的笑容是孩子最大的安慰,是支持孩子完成艰苦学业的无穷动力。大多数孩子努力学习,都是为了换取父母的高兴,以成绩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4.陪孩子一道克服困难

当孩子出现厌学倾向,父母不该指责孩子,应该耐心引导,先表扬孩子付出的巨大努力,再告诉孩子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学习上的敌人已经快要投降了,只要一鼓作气,就可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孩子的学习就是一次长征。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长征旅途上的战友,面对学习上的挫折,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分担痛苦,并肩奋战。当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解出了难题,找到了自己错误的根源,父母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大喜事。

5.设立学习成就奖

只要孩子能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就给予适当奖励。要让孩子讲清楚,成就感是怎么来的,付出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挫折。这样可以帮孩子看清楚自己取得的成绩,引导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产生更大兴趣。

6.别人的兴趣从哪里来

让孩子向同学请教,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怎么来的,吸收一切可以借鉴的方法。别人帮你解一道题,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如果能帮你找到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