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69

第69章 5培育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具有促进孩子性格形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家长,应在进餐时细心引导孩子养成这种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形成性格、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不仅要告诉孩子为何要这样做,而且要带头做到,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幼儿,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1饭前便后洗手

环境中有很多微生物,不少是致病菌,可引起幼儿腹泻以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因此教会孩子进餐时保持清洁很重要。既要注意保持个人清洁,也要保持环境卫生(如不要把餐巾弄脏等)。必须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幼儿的手还不能熟练地使用工具,常用手指抓菜,更要洗净双手。同时,父母也要教他们如何使用餐具。

2定时定量进食

食物进入口腔从咀嚼到胃消化排空,均有一定时间,胃排空一般是4小时。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会使胃按时排空,产生饥饿感觉,引起食欲,促使消化酶分泌,促进消化。吃饭不定时定量,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或者乱吃零食,会使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正餐的进食量,从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

幼儿的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少,一次不能吃得太多,1~3岁幼儿一般每天吃3顿正餐,2顿点心。

3不挑食偏食、暴饮暴食

各种食物有其特有的营养价值,但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能满足人体需要的所有各种营养素,因此幼儿只有吃各种食物,才能获得他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此外,有的食物除了营养素外,还含有特殊的成分,如香菇含有一种多糖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少幼儿有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爱吃蔬菜,有的不喜欢吃豆制品,有的不爱吃鱼,这是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的。家长可将蔬菜等制成“菜饭”,提高孩子的兴趣。

4细嚼慢咽

食物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之后,可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助于消化。同时在细嚼之后,食物的色味反射使消化液分泌增多,促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因此要教育幼儿细细咀嚼食物后再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