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56

第56章 2参与园艺活动

园艺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培养孩子参与自然和了解自然的能力,不仅能在孩子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感情和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自然劳动是孩子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

园林学和园艺学是自然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身体锻炼方面的自然教育,也培养观赏植物并让他们从事园艺。

现代儿童教育的理念必须是也只能是促进儿童个体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农作物和动物培育本身就包含着道德教育,其含义和作用都极其丰富。

1它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

孩子们与动植物的关系类似于观察他们的老师和他们的关系。随着观察兴趣的逐渐增长,关心生物的热忱也随之增长,这样孩子们也就会合乎常理地去感激妈妈和老师对他们的爱护。

2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教育而具有预见力

当孩子们懂得播种的植物的生长要依靠他们细心的浇水,饲养的动物的成长要依靠他们勤勉的喂食,否则,植物就会干枯、动物就会死亡时,他们就会像一个开始感到对生命负有责任的人一样,变得有警惕性。此外,一个与妈妈和老师全然不同的、呼唤他们忠于职守的声音响起,告诫他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声音就是在他们照管下的垂危的生命所发出的哀求声。这样,在孩子和他们照管的动植物之间就会产生出一种神秘的一致性,从而诱导他们在无需教师的干涉下完成限定的行动,进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3引导孩子们学习具有耐心的美德和有信心的品格

这种有信心的品格是一种人生哲学。当孩子们播下一粒种子,直到它结果,首先他看到的是不成型的幼芽,然后是它的慢慢生长变化,最后开花直到结果;有一些植物发芽早一些,有一些则晚一点;落叶植物生长的快些,果树则慢一点。不管怎样,儿童最终会获得心理平衡,在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一种智慧,就像农民知道按时耕种那样。

4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以其神奇造化之功哺育着这种感情,谁为它付出了劳动,谁就会获得丰硕的果实。甚至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与在他们照料下而发育的生命之间也会产生一种一致性。小孩子们会非常容易地对蚯蚓和粪虫产生兴趣,而我们这些成长时远离大自然,同时又没有接触过某些动物的人却感到害怕。儿童的这种兴趣正好能发展成为对生命的信任之情,这是一种爱的形式。

最能培养对大自然感情的是栽培植物,因为植物在其自然发展中给予的远比索取的多,它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和丰富性:当孩子们栽培了蝴蝶花或紫罗兰、玫瑰或风信子,播下种子或埋下根球,或种了果树,也按时给它们浇了水,最后,那盛开的花朵、成熟的果实,就是大自然赐给他们的慷慨礼物。当孩子们不得不采集劳动的物质成果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会动的清一色的果实都用于消费,分配殆尽,而不是增加积累。

5儿童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

简言之,这种教育使得个体发育和人类整体的发展协调起来。人类通过农业从自然状态进入人工状态。当人类发现土地增产的秘密时,它就获得了文明化的报酬。注定要成为文明人的儿童也必须经历这条道路。

如此理解自然教育的作用,它就容易付诸实践了。因为即使缺少供体育练习用的宽阔操场和庭院,只需找几平方米用于栽培或一小块地方让鸽子做窝,以便进行精神教育总还是可能的,即使是窗台上的一盆花,如果需要,也可以用于教育。

在罗马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里,有一个宽大的院子作为种植园地。在那里,孩子们除了可以在户外活动外,还可以进行种植。

当较小的孩子们在路上跑来跑去,或在树阴下休息时,大一点的孩子们则正在土地上播种、耕锄、浇水或查看耕地表层,好让种子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