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48

第48章 5书写前的准备练习

书写能力不仅得益于儿童以前所经历的阶段,还会得益于儿童以前所进行的一些准备性练习。也就是我们为他们所准备的锻炼感觉区分能力的各种手工练习。因此,在此应遵循一条新的原则,那就是“间接准备”原则。

准备性的动作是通过各个分解动作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动作并成为一种机制,然后就能投入实践,完成以前没有直接着手进行过的工作。

为了让孩子更准确地描摹动作,更直接地进入导向,应该把字母开头做成凹形,使它呈漕沟形,这样小木棍便可以沿漕沟运动。

1用手指触摸字母形状

当让孩子用手指触摸字母做出书写特有的动作时,就是机械地训练了他们心理运动轨迹,建立了每个字母相应的肌肉运动的记忆。

让孩子触摸字母时,不仅用他右手的食指,而且还用上中指。

让孩子像握笔一样握一根小木棍描摹字母。实际上,就是让他有时握着小木棍,有时不用小木棍,重复进行同样的运动。

2图画练习

开始用笔练习的时候,孩子可用笔进行一些涂画的工作,更深切地感受握笔、运笔以及用笔画出各种线条的感觉。然后,孩子可以选择运用辅助工具画几何图形,这个工作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1)取几何图形的外框,练习用彩色铅笔描画出外框的内边缘图形。

(2)取几何图形嵌板,练习用彩色铅笔描画出嵌板的外边缘图形。

(3)涂色,练习像写字时握笔一样地拿着,为所画的图形涂色。

(4)在图形上画成不同的图形和各种装饰图案。

通过这个工作的练习,使孩子的握笔技巧更为熟练,因而能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条,并且使他们的动作越来越灵巧、稳健。因此,从这项工作中,我们可以确定孩子用手握笔的能力。

3建立字母视觉印象和书写记忆的练习

(1)教具

贴有用砂纸剪成的单个字母的硬纸卡,较大的包含一组字母的硬纸卡。用贴砂纸剪成的字母的硬纸卡,其尺寸和形式要和每个字母相适应。元音字母用浅色砂纸剪成,贴在深色硬纸卡上;辅音字母及成组字母用黑色砂纸,贴在白色硬纸卡上。成组字母的编排要注意形状对比或形状相似。字母剪成清楚的书体,笔画粗重部分剪得稍宽,最好选用小学书里用的标准字体。

(2)训练内容

① 教字母时先教元音,然后教辅音。只发其音,不教其名。在教辅音时,直接把这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系统,按一般拼音方法反复组成音节。

② 把视觉和触觉与字母读音联系起来。

先给孩子两张卡片,视情况而定,上面贴着的可能是两个元音字母或两个辅音字母,假设这两个字母是i和o,我们在出示卡片时就说:“这是i,这是o!”当我们教给孩子字母的读音后,马上就叫他描这个字母,仔细向他示范这个字母的描法,如果有必要就把着他右手食指像书写一样在砂纸字母上描一遍。

知道怎样描,这意味着知道写某个字母符号必须遵循的方向。

为了学会写这个字母,孩子可以无数次地重复这种动作;如果他偏离了,光滑的纸板面就会警告他的错误。

孩子一旦能熟练地描绘字母,就很喜欢闭着眼重复,让砂纸指引着手指移动,不用眼睛看。于是通过直接的肌肉触觉就建立起对字母的知觉。这种印象会指引孩子的手进行相应的运动。这种运动也就固定了肌肉记忆。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给孩子看字母并让他描摹字母时,其实同时发展了三种感觉:视觉、触觉和肌肉感觉。用这种方法形成的对书写符号的印象比原来只用视觉的方法所获得的印象所花的时间要短得多。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肌肉记忆最强,同时也最容易。事实上,有时候孩子不看字母,只通过触摸就能认出字母来。此外,这些印象同时也和字母读音建立了联系。

③ 语言。

对于辅音字母,我们只发音,而且在发音后立即把它和元音相拼,读出所组成的音节;并利用与不同元音相拼,改变这项小小的练习。必须经常注意强调辅音字母的发音,重复这一辅音字母,例如,m,m,m,ma,me,mi,m,m。当孩子重复时,就让他单发这个音,然后再和元音拼读。

在教完辅音之前,不必教完所有的元音,孩子一旦知道一个辅音,他就可以组字。

这并不就是教辅音字母时可实际遵循的特殊规则。往往由于孩子对某个辅音字母的好奇使我们去教那个他想知道的字母:某个名称可能唤起他急于知道那个组成这个字的辅音,并且,孩子们的这种意愿比任何字母教学规则都更有效。

此外,在开始教书写的同时,就已开始教阅读。当我们给孩子一个字母并清晰地发出它的读音时,通过视觉,也通过肌肉触觉,在他心目中固定了这个字母的印象,他还把声音和相应符号联系起来,即把声音和文字符号联系起来。但是,当他看和认的时候,就是在阅读;当他触摸时,就是在书写。这样,他的心理同时接受两种动作,并逐渐发展成两个不同的过程:阅读和书写。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不用去区分阅读与书写的难易程度,以决定孩子是先学阅读还是先学书写。我们必须摆脱所有的偏见,等待由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个体差异将自然表现出来,不同孩子的发展显示出不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