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12

第12章 3秩序敏感期(0~4岁)

秩序感不仅能使幼儿感到稳定和安宁,而且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1儿童的秩序感

在敏感期,大自然赋予儿童的第一个本能是与秩序有关的,这就如同大自然给予人类指南针,让他们去适应世界;如同一位教师给了学生一张教室平面图,从而教给他们第一个与地理有关的概念。

秩序感的出现,是孩子很重要和神秘的一个时期。这种敏感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第三年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是孩子的一种内部的感觉,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换句话说,孩子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而有秩序的环境。这对成人来讲似乎有点奇怪,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幼儿是无秩序可言的。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个出生大约6个月的小女孩呆在一个房间里,碰巧一位妇女走了进去,并把阳伞放在了桌子上,于是,这个孩子变得不安起来。她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那位妇女,而且由于那把伞的缘故。小女孩对着那把伞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开始哭起来。那位妇女以为她要那把伞,就拿起它,微笑着送到她面前。但小女孩把伞推到了一边并继续哭喊。那位妇女安抚她,但毫无用处,反而让她更加焦躁不安。怎样才能使她不再哭闹呢?正当小孩不安之时,她那富有心理洞察力的母亲把伞从桌子上拿走,并把伞放到了另一间屋子里,小女孩立即就安静了下来。使她不安的原因是那位妇女把伞放在了桌子上。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打乱了这个小孩物放有序的记忆方式。

这一例子表明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在“儿童之家”的学校里可观察到一些有趣现象:当一件物品放在不恰当的地方,往往是孩子先发现了它,并把它放到正确的地方。例如,一块肥皂被放在脸盆架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一把椅子被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一个2岁的孩子会突然注意到它,并将它放到原处。甚至那些3~4岁的孩子,在做完练习之后,也会把那些东西放回到过去习惯安置的地方。这是他们所执行的一个令人高兴和自发的任务。

幼儿对秩序的热爱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对秩序的要求,是在于认识每样物品在环境中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环境,在细节方面能支配它。

环境中的所有物体是否放在平常习惯放置的地方?一天的各种活动是否按照自己已经熟悉和习惯的顺序进行?对于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来说,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最快乐的事是将物品整齐地放回原位,如果幼儿发现桌椅搬离了通常放置的地方、柜子的门被打开、物品没有放在原来的位置等,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或发脾气。

2内部定位

儿童还有一种秩序感,即“内部定位”。这种秩序感从外在行为上不容易被察觉。因为这是在肌肉中存在的一种感觉,它能使每个人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所在的不同位置。这要求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即“肌肉记忆”。

但这种解释是机械的,它建立在有意识地进行活动并积累了经验的基础之上。例如,这种解释主张,如果一个人移动手掌去拿东西,那么这个动作就会被感知并保存在记忆里,因而可以再次重复这个动作。一个人之所以可以选择移动他的右臂或左臂,朝着这个方向或那个方向转动,是因为他已经有了理性的和由意志所控制的经验。

不过,儿童的行为表明,远在能自由运动和具有那些经验之前,他就已经具有了对身体各种姿势的高度敏感。换句话说,大自然已经给儿童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这一特性能使他感受到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位置。

那些旧理论是建立在神经系统机制的基础上。但敏感期是与心理活动有关的。这些敏感性是一种洞察力和本能,它们为意识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些敏感性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能量,将会形成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是大自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有意识的经验。如果儿童所处的环境阻碍了这种敏感性的正常发展,我们将看到能证明这一敏感性存在的反面例子。这个儿童会出现诸如极度的焦躁不安、发脾气的疾病征兆。只要环境中依然存在这种有害的情况,这些病症将无法被治愈。只要有害的情况不再继续,发脾气的疾病也会随之消失。这很明显地说明了病症的原因。

一个有趣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位英国的保姆请假离开一段时间,她找了个能干的保姆顶替她干几天。但是这个新保姆在给小孩洗澡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论在什么时候,小孩一洗澡就会变得狂躁不安。他不仅仅是哭泣,还在保姆怀里挣扎,试图推开她逃跑。这位保姆为孩子做了她能想到的一切事情,但小孩子还是厌恶她。当原来的保姆回来后,这个孩子便恢复了平静,并明显地喜欢洗澡了。

这位英国保姆曾在“儿童之家”受到训练,并对儿童产生厌恶的心理因素感兴趣。她开始耐心地观察婴儿的这种表现。她发现,这个小孩把第二个保姆当成了坏人。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用相反的动作给小孩洗澡的。于是,两位保姆比较了她们给小孩洗澡的姿势,并发现了这个差异:第一个保姆是右手靠近他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第二个保姆恰好与她相反。

3秩序感对儿童的意义

秩序的敏感期在“儿童之家”的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幼儿对秩序的敏感性,“儿童之家”的每件物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儿童之家”的几十名孩子能自由活动,而不发生混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所有物品的位置都已确定,从而使幼儿感到稳定和安宁。

在幼儿的发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对于幼儿人格的形成,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时期,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不是害怕、哭泣,就是大发脾气,性格执拗。

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随之逐步建构。所以给孩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并能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