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103

第103章 4精神营养缺乏症

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训练,缺少创造性活动,使得孩子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长期患有“精神营养缺乏症”。相反,如果儿童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完善自己的心理,就不会出现问题。

性格缺陷的形成与儿童所遇到的成长障碍有关。而这种障碍一方面是来自成人。在许多家庭,父母不仅替孩子包办饮食起居,甚至试图去包办孩子的精神和思想。儿童在性格上的许多缺陷都是成人对婴儿的一些错误做法造成的。如果我们在儿童0~3岁期间忽视了儿童,儿童没有机会为自己的大脑填充内容,大脑就会一片空白。这个饥饿的大脑也是许多问题的根源。

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缺少创造性活动。这种缺乏也是导致儿童精神饥饿的一大因素。这样的儿童很少能够找到充分发展的条件。这些儿童大多被留下来一个人独处,除了睡觉,很少做什么事情。或者是成人为他们做好了所有事情,完全代替他们去行动。这无疑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些孩子除了对手里的东西感兴趣外,对任何事情都不关心。虽然这些孩子主观上想做很多事情,但他们无法做到。一旦他们真的拿到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却不知道怎样去玩,往往把它们弄坏。

儿童没有理由的恐惧也可以在他生活的早期阶段找到原因。

与此相反,在“儿童之家”的孩子,则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环境里,他们可以自由使用他们的潜能,从而促进了心理的发展。儿童的周围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他们可以自主使用,每一样东西都可以吸引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一旦儿童们达到这一程度,他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做有趣的事情,他们身上的所有缺陷就会随之消失。以前不规律的变得有规律了,以前被动的变得主动了,以前顽皮的孩子变得懂事了。这一现象表明,孩子们的缺陷是后天获得的,而不是天生。孩子之间也没有太大的不同。所有那些性格缺陷和不正常现象都源于一个原因,那就是儿童的心理生活没有得到充分的滋养。

如果我们对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有所了解,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给父母或老师们的建议就是:让孩子在一个有意思的环境中生活!母亲不必为孩子提供不必要的帮助,一旦他们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打断他们。和蔼、严厉、药物对于精神饥饿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一个人挨饿受冻,我们说他是傻瓜,或者痛打他一顿,或者要求他心情好起来,这些都无济于事,他需要的是食物,其他东西都不起作用。儿童的心理机制也是如此。

严厉或和蔼都不能解决问题。人类是智慧的动物,他们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需要精神上的营养,若精神上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不能从日常生活中吸取各种知识,乃至被剥夺了独立探索的权利,那么孩子就必然出现“精神营养缺乏症”。人毕竟远远不同于动物,因为人会主动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

成人对儿童的威胁、利诱、说教都是没有用处的。父母应该做的,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