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我们知道,虽然他是以其文学创作闻名于世,但是他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最为著名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写的就是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他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他曾说过:“在我生命的历程中,音乐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爱,也可能是我最后的爱,我像女人爱孩子一样爱它。”这种对音乐的深挚的爱好,一方面或许是天生的,一方面来源于母亲的启蒙和支持。
罗曼·罗兰生长在法国外省的一个小城市,虽说家里并不穷困,但却没有很好的学习音乐的条件,他没有像巴黎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从小就有音乐老师。但是,当母亲发现了他对音乐的兴趣之后,便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他弹琴,虽然母亲技艺不高,但是,却给了儿子许多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使他对于音乐的兴趣更为浓厚了。这对于孩子音乐天赋的启蒙,是十分重要的。
后来,他们举家搬迁到巴黎,母亲这时发现孩子不仅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而且有很高的天赋。这时候,她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儿子有这样的天赋,想好好让他发展;发愁的是会不会耽误他的学业。犹豫了一阵子,她最终被孩子对音乐强烈的渴望打动了,她决定支持儿子学习音乐。但是令她为难的是,一时没法给儿子找到合适的学习音乐的专业场所。在巴黎,她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可托,也缺乏关系。
但是这位母亲锲而不舍地为儿子寻找着老师和学习音乐的地方,她生活的重心几乎就是打听这些。只要一听说哪儿有音乐家,她就想尽办法送儿子去学习,她的诚心打动了老师,儿子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一段时间以后,她惊喜地发现儿子的琴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教过他的老师。她想,必须为儿子寻找更好的老师了。这时,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学琴的一个老师,就住在巴黎,叫约瑟芬·马丹,这位钢琴家不仅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而且还认识著名的作曲家肖邦。于是,她便去拜访自己小时候的这位老师,恳求她指点儿子。果然,罗曼·罗兰从她那儿受益匪浅。
平常的日子,母亲还从并不十分宽裕的家用中拿出钱来,每星期给儿子买一张夏特音乐会的门票,让他去听音乐家巴德鲁、科洛纳、拉穆勒的演奏。多年以后,罗曼·罗兰回忆起来,还非常感激母亲每周给他的这3个小时,让他完全忘记了一切。在这3个小时中,他被莫扎特无邪的快乐、贝多芬的雄伟强大、普格的温和所深深吸引,在这儿他还领略到巴黎最新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母爱犹如春雨甘露,犹如寒冬火炉,犹如暗夜里一盏指路明灯;她甜美温暖,她是生命风筝的引线,是开启人生的未来与希望——母爱是世上任何事物所无法替代的品性。罗曼·罗兰曾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母亲使他的天赋得到及时的教育和完善,虽然他后来没有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母亲的培养,使得他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周围的一切,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你、爱你、帮助你、你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是相互的,爱亦是平等的,它如同山谷的回音,你投入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