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你生活质量的高低。工作并不是毫无感情的,它对于你的意义可能不在于供你吃穿,实际上,它是你实现理想的途径,也是使你生活得快乐幸福的隐形伴侣。不要问:“我能为我的工作做点什么?”而要问:“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做一份能胜任同时自己又喜欢的工作,才是人生真正振奋的乐事。这里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兴趣和价值观,归根结底都是由一个人的需要所决定的。当一个人的事业或专业不能实现他的某种需要和某种价值观的时候,他选择新的事业和专业,就不仅是他自己的权利,而且也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兴趣在召唤他,未来的成就在召唤他。人一旦有了这个动力,就会产生能力。所以说,能力来自勤奋,而勤奋往往来自兴趣。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可是,你知道吗,其实爱迪生的文化程度很低,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发明,是因为他有一颗好奇的心。
爱迪生1847年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他的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地问个明白。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去,问你妈去!”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爱迪生好像有了个惊人发现似的跑来,睁大眼睛问:“妈妈,咱们家的那只母鸡真奇怪,它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为什么?”妈妈呵呵笑了,她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地对爱迪生说:“鸡妈妈那是在孵小宝贝呢!她把那些蛋暖热后,就会有小鸡从里面爬出来。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鸡,它们都是被鸡妈妈这样暖出来的。”小爱迪生听了,觉得真神奇。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难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能出来?”“对啊,就是这么回事!”妈妈微笑着点头。等到饭做好了,妈妈忽然发现小爱迪生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妈妈急了,大声喊儿子的名字。这时,听到从库房里传来他的答应声。妈妈觉得很奇怪,过去一看,原来爱迪生在那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多鸡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我蹲在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妈妈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她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爱迪生嘟着嘴巴心想,母鸡能孵出小鸡来,我为什么孵不出来?
在学校,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老师有时候因此训他,甚至打他。爱迪生心里不高兴,成绩总是没有提高。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老师听得愣住了,他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奇怪”的孩子以及他“奇怪”的母亲。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了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实验室。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但却搞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爱迪生在12岁时开始了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做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在1878年,爱迪生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且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有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爱迪生不怕失败,他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燃烧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被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挂在了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爱迪生是天才,他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未失败过,相反,我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他脱口而出:“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休假10年?”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发明中度过。
爱迪生对人类有着巨大的贡献,这是因为他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和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小朋友要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实践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