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费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他的父亲就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幼年时,家境并不好,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只身前往波兰,但仍不能谋得好职业,后来又辗转来到俄国。由于生活极为困苦,诺贝尔营养不良,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没少为他担心。8岁时,他就读于镇上的一所小学,因身体虚弱不得不经常请假,但天资聪明的他,成绩不但没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诺贝尔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泼,而是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觉得他将来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诺贝尔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这些遐想可能就是他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从俄国来信说,他已在圣彼得堡开设了一家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俄国对他很重视。父亲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诺贝尔10岁生日那天,全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
诺贝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读书很用功,很快学会了俄语,接着又学会了英语、德语。他的学习兴趣广泛,不仅阅读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更喜欢文学,偶尔还作诗自我欣赏呢。有时候,诺贝尔和哥哥们到父亲的工厂去,他总是被那些转动中的机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却又发现了更有趣更好玩的东西,那就是装入水雷的火药。当时的火药,无论是用于枪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诺贝尔会偷偷地带点火药回家,为了避免让爸爸发现而挨骂,他经常把火药粉放入纸袋中悄悄带走。
诺贝尔用带回家的火药做烟火,他把火药放在纸筒里,然后竖立在草地上,点着火后,火药会“咻——”的一声,在黑暗的夜晚中喷出美丽的火花。他又模仿父亲的发明,尝试做地雷来玩。他先用纸把火药粉包成圆团,再用较韧不易破的纸搓成长条,作导火线。他觉得这还不好玩,又把火药装入小空罐中,封紧盖子,再点燃导火线。“砰!”炸裂的罐子发出了巨响,盖子飞了起来,大家都吓了一跳,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诺贝尔的调皮很快被父亲知道,父亲严厉地禁止他再玩火药。
工厂的员工们听说此事,不再让诺贝尔接近火药。诺贝尔心想:“哼,不给?我就自己制造火药。”他翻阅化学课本,原来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难怪火药都是黑乎乎的呢。诺贝尔的试验成功了,因此他又开始玩烟火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最后被父亲发觉而遭到禁止。但诺贝尔从玩耍中,发现了火药包扎的松紧与爆炸强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转眼间诺贝尔长到17岁了。这时他的两个哥哥已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父亲跟母亲商量,想让诺贝尔也到工厂上班,专门搞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了让他先打好坚实的基础,父亲先派他去美国,跟那个发明螺旋桨式汽船的瑞典人学习一段时间。
于是诺贝尔第一次离开父母亲,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他投到了瑞典籍的美国大发明家艾利克逊门下。艾利克逊对他深表欢迎。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辞别艾利克逊,离开美国踏上归途。当他路过巴黎时,他想在此学习化学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赏巴黎美丽的风景以培养他作诗的灵感。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时已有一定的法语基础,为了使自己的法语更流利,他进了一家法语会话补习班。在补习班里,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海誓山盟私订了终身,但遗憾的是,他所深爱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他伤心地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圣彼得堡。
这时候,俄国和英法联军发生了战争。诺贝尔家的工厂大量生产水雷,供不应求。水雷的威力被证实后,有两位化学专家来到工厂访问,他们就是在俄国学术界留下许多功绩的希宁和特拉浦博士。父亲把诺贝尔介绍给两位专家。希宁说:“为了使俄国获胜而早日结束战争,我们想制造威力强大的炸弹,能不能和你们工厂共同研究?”诺贝尔说:“当然可以,不过,这太突然,一点头绪也没有呀。”特拉浦博士说:“这点你不用急,我这里有强烈的液体爆炸物,但它的威力无法确定,有没有实用价值,还没有把握。”他说着拿出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瓶子来。
诺贝尔一见便说:“啊,销化甘油!”他从书本上得知,这是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沙布利诺发明的,沙布利诺因试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伤,从此便停止了试验。两位专家把瓶子留了下来,让诺贝尔做试验用。诺贝尔此时再也不会想到,这件事后来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带给他辉煌无比的人生。
诺贝尔和父亲开始细心研究硝化甘油。由于它呈液化状态,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却是心脏病患者的有效医疗用品,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最终俄国战败了。诺贝尔家的军事工厂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亲带着诺贝尔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诺贝尔和两个哥哥仍留在圣彼得堡。工厂换了新老板。
诺贝尔由于改良了晴雨表、水计量表并取得了专利,受到老板器重。这时候,父亲来信说他已开始对硝化甘油做研究,并问诺贝尔的进展如何?诺贝尔决心继续研究,不输给爸爸。
经过许多次试验,诺贝尔将硝化甘油装入小玻璃管中再放进一个铁罐里,四周塞满黑色火药,再用导火线点火。“轰!”一声巨响,试验成功了!这种能使火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诺贝尔的发明物“雷管”。
由于诺贝尔发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于矿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兴兴地把这项发明带到了父亲身旁。而他父亲这却毫无进展。
诺贝尔和父亲打算成立一个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为了筹措资金,诺贝尔前往法国,四处拜访巴黎的银行,向他们说明他从事的是一种具有伟大远景的事业。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后来,幸运之神终于向他伸出了援手,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认为硝化甘油在军事上将有广泛用途,诺贝尔因此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
诺贝尔和父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筹建了一个小型试验工厂,这就是诺贝尔火药工业公司的前身。1863年诺贝尔满30岁时,火药工厂正式开始制造硝化甘油。他的弟弟艾米尔也是个炸药迷,每天泡在工厂里,帮助父亲和哥哥。不料由于大意,9月3日这天,工厂突然发生爆炸,成了一片火海!诺贝尔和父亲赶到出事现场时,工厂已成了一片废墟。他们从残留的灰烬中找到5具遗骸,其中一具便是诺贝尔最疼爱的小弟艾米尔。
经受这次重大刺激后,父亲因脑溢血而病倒,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诺贝尔也是悲痛万分!他从悲伤中重新奋起,并立下一个宏愿:“我一定要找出硝化甘油最安全的使用、存放和制造的方法。”
有一次,一位德国旅客到纽约旅馆投宿,外出时他把一个小盒子存放在服务台。服务员不知道盒内装的是硝化甘油,随手放在椅子下面。不久服务员发现小盒子冒黄烟,惊慌之余,他拿起盒子就往马路上丢,转眼工夫,就引起了一场大爆炸。附近一带民房的门窗玻璃全被震破,而马路上丢盒子的位置炸成1米的深坑!
这件事立刻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以最醒目的标题、最大的篇幅谴责硝化甘油。1866年3月,巴拿马一艘名叫“欧洲号”的轮船离港时,甲板上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致使17人死亡,船身严重受损。在旧金山一个仓库中,硝化甘油爆炸又造成14人死亡……
接踵而来的爆炸灾害,致使各国都严格禁止硝化甘油的贮存和制造。听到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硝化甘油最早的发明人沙布利诺震惊地说:“我怎么会造出这种残害生灵的罪恶物品来?我真后悔呀!”
诺贝尔面临这些打击和不绝于耳的责难,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想起那些无辜的被炸死的人们,想起可怜的弟弟艾米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十分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来。经过无数次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一种用雷管引发的、固体状态的硝化甘油炸药。
1866年10月,德国克鲁伯地方组织了一个硝化甘油炸药审查委员会,对诺贝尔制造的炸药在安全性和威力方面做了一系列地安全审查。全体委员审查后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产品,在使用和运输方面都可以绝对放心。
多年来的辛勤努力,终于有了结果。1867年年初,德国矿业界人士前来订购大批硝化甘油炸药。由于采矿的效率提高,而且从未发生意外,矿商们个个眉开眼笑。接着,法国、英国也来采购,连诺贝尔的祖国瑞典也订购了。诺贝尔见瑞典已愿意采用,高兴地说:“我总算能够为祖国尽一点心力了。”
诺贝尔一生刻苦学习和钻研,他不但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还发明了汽车自动刹车装置、石油连续蒸馏法等,共取得了355件专利。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
诺贝尔一生最伟大的发明是硝化甘油炸药和飞行炮弹。他一生致力于为人类造福,致力于世界和平和社会的文明进步。1896年他临去世时,留下了遗嘱:将他财产的一部分,作为诺贝尔奖基金。颁奖典礼定于每年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由瑞典国王在斯德哥尔摩颁奖。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决不甘于落后!”这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中要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我们一定要在风雨中站起来,永远不服输!这种精神就是执著。这就是永远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的力量。
执著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是它确是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