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60位古代伟人
10938400000032

第32章 骆宾王

骆宾王(约公元640年—公元684年),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幼年时就资质颖悟,聪慧过人。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氏檄文》。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也就是唐代开国的第二年,骆宾王诞生在乌伤城外的骆家塘小村子里。

骆宾王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饱学之士。他们望子成龙,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不久他父亲骆履元上京谋仕,把儿子的抚育教养,留给了自己的父亲和年轻的妻子。

为了使期望成为现实,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非常用心,从他开始咿哑学语时起,就教他朗读简易诗文。到了五、六岁时,骆宾王不仅熟记了多首诗文,在祖父的指点下还能吟句联文。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

转眼到了七岁,一天,祖父的一位朋友远道来访。席间,祖父谈起教孙读书的乐趣,就把小宾王在吟诗习文方面的灵悟表现,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客人听着,捋髯而笑,心里似乎不太相信。

饭罢,祖父带小宾王陪客人外出散步,领略农家幽静的田园风光。当他们走过村边的一口池塘时,看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戏水。有的拍翅追逐,有的引颈高歌。白毛翻腾,清波荡漾,煞是好看。客人心里一动,就把小宾王拉到身边,指着塘中的景象,附耳对他说:“你能把白鹅戏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诗吗?”宾王听罢,向塘中凝视,看到那一群鹅像绅士似的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浮游着。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地叫了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略加思索,就用清脆的童音大声念道: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短短十八个字,就把一群白鹅戏水的神态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形象是那么生动,意境是那么清丽。“白毛”、“红掌”,“绿水”、“清波”,用词准确,对仗工整之中,又流露出童稚的天真烂漫。反复吟诵这首诗,会在人前浮现出一幅幅多彩的画面,而且还可能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鹅儿的戏水声,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客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把宾王抱在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是个神童!”

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迅速传遍乡闾,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

后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的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安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转交天下文》名扬天下,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武则天读到此文亦大加赞赏,感叹道:“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宰相的过错不小呀!”足以见得骆宾王行文的出色。

朗朗上口的咏鹅诗出自小神童骆宾王之手,它声情并茂,有色有景,将白鹅描绘得生动活泼、形神兼备,尽显一派天真烂漫,是不可多得的好诗,也是极佳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