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个游猎爱好者,打猎和旅游算得上是他平生的两大快事。这两项活动都需要有强健的体力,乾隆平时就喜欢弯弓习武,活动筋骨,与那些只贪图安逸、享乐的皇帝不同。适当的运动能使气血和畅、经络通达、脏腑安和、筋骨坚实,自然有一副好体质。
史载乾隆帝“善射”,射箭时以三番为率,每番三矢,每发多中圆的,九箭大约能中六七。他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围场打猎。对于操劳政务的皇帝来说,打猎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行走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周围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使人心境开阔、情怀舒畅;加上身体的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供氧增加,对身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外出巡游也是乾隆的一桩赏心乐事。他一生六次下江南;五次西巡,幸五台山;三次东巡,幸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数月,如丁丑二十二年的那次巡游,“正月启銮,二月渡江,幸苏州,驻杭州,三月还幸江宁,秋九月至京师”,长达九个月。当时交通不便,皇帝也要经历一番舟车劳顿。这样一路走来,游览名山大川,察访风物民情,不仅开阔了视野、磨炼了意志,还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健康。
乾隆一直把他的祖父康熙当做自己的榜样,在对游猎的爱好上,他们祖孙俩是相同的。康熙皇帝也不是养尊处优、贪享安逸之辈。他继承了满人骁勇善战的传统,刻苦练习百般武艺。他娴于强弓,不论是立射还是骑射,都箭无虚发。康熙还擅长骑术,即使在险峻的山路上,也能奔走如飞。他每年狩猎一至两次,每次持续二到三个月,其间常在山林中纵马奔驰,不能骑马的险路,还常徒步走很长时间。康熙也经常外出巡游,他一生数次南巡,现存被称为中华第一长卷的《康熙南巡图》描绘了他下江南时的盛况,是当时朝野的一件盛事。游猎等富有乐趣的室外健身活动,可以使形盛力强,筋骨坚实,五脏气盛,气血易乎流通,经脉畅行无阻,故疾病不生。
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打猎健身的方式对现代人来说似乎不太实际了,但旅游却是不错的选择。各地的旅游事业都蓬勃发展,政府也为旅游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旅游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兴趣外,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旅游对健康的好处,利用旅游来放松身心、强身健体。
本书提到的养生大家中,几乎人人热衷旅游,不管是专程还是顺路。孔孟都曾周游列国,路走得多,风景自然也看了不少;白居易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去登山临水,遍览该地的美丽风光;苏轼因为不断被贬谪,几乎游走了大半个中国,虽然在别人看来辛苦异常,他自己却自得其乐,到了蛮荒之地还说“兹游奇绝冠平生”,打猎、射箭、野游等户外活动是他的最爱,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他游览的足迹,他说“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冶性”;陆游到了晚年登山爬高的兴致依然不减,他在四川登青城山时,不顾年事已高,独自登上艰险难攀的泊灌口,使同行者为之惊讶不已。他在峰顶眺望着滔滔的泯江水,不觉诗兴大发,高声吟道:“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东注海。”浩然之气,油然而生。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端木梦锡生于1899年,他的作品技艺精湛、意境超绝,尤其擅画梅花,素有“梅花老人”的雅号。他在80多岁高龄时还出国访问、举办个人画展,年过百岁时还精力充沛。能有这样的好身体,除了绘画使老人心境恬淡之外,还和开朗豁达,注重运动有关。老人最喜欢登山览胜,他曾说:“心愉病远身犹健,能过八十还登高。”他的名字已经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和《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
旅游有利健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环境因素。旅游景点都是自然环境优美或人文气息浓厚的所在,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然和人文双方面的陶冶。如果是在高原、森林和海滨,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人称“空气维生素”),这种负氧离子可改善呼吸功能,活跃副交感神经,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有降低血压、镇定情绪的作用。所以从健康角度考虑,选择自然环境幽雅的旅游目的地尤为重要。
其次是心理方面。医学专家指出,一个人在参与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活动时,心情就非常舒畅,这时体内的生理指标均处于最佳值。旅游是大多数人的爱好,不仅能欣赏美景和放松心情,还能参加当地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如洗温泉、采蘑菇、篝火晚会等,这些活动往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尤其是那些玩得尽兴和满足的人,体内被称作“快感荷尔蒙”的β内啡肽含量会增加,淋巴细胞功能变得活跃,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有关调查还表明,在外逗留4天以上,心理效果更为明显。
再有就是运动因素。旅游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要耗费一定的体力。运动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前面已经作过介绍。现在,旅游的减肥效果为众多女性所关注。某些运动方式如东游西逛、退行、倒立等,能有效消耗体内堆积的脂肪,专家称这些运动为“非锻炼性热耗”。非锻炼性热耗增加的人,体内脂肪的堆积量就减少。测试表明,人吃得过饱时,非锻炼性热耗就自动发挥作用,将多余热量消耗掉35%。这一结论科学地解释了一个常见的现象:长年在外旅游的人即使食量增加也不会发胖。因为旅游是效果最显著的非锻炼性热耗,它大大减少了脂肪在体内堆积的机会。
专家指出,亚健康者是最适宜旅游的人群。“我活得真累!”这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经常抱怨的一句话。商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交际中的困惑等都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由于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忽略,使身体进入“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常见症状有躯体疲劳、易感冒、稍动即累、出虚汗、食欲不振、头痛失眠、心绪不宁、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心慌、焦虑、性功能障碍等。据调查,都市人处于亚健康的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而外出旅游是治疗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旅游能脱离造成抑郁的紧张生活环境,起到心理学上“移情易性”的效果。五光十色的旅游生活,奇峰峻岭、流泉飞瀑、葱郁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能使人不由自主地开阔胸怀,产生无限的美感。愉快的美感是心理平衡的最佳境界,使心绪趋于平静,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尽情地宣泄胸中的积郁,感到身心轻松愉快。
为使旅游更好地达到放松和健身的效果,就要在出发之前和旅游过程中做好充分地准备,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下面这些方面可以为出行提供参考:
在出发前要对目的地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游览更多的景点,也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和混乱的情况发生。行程的安排尽量具体,如每个景点安排多少时间、景点与景点之间用什么交通工具衔接以及当地的气候等。
衣着宜轻便、宽松、舒适。不宜穿化纤类的内衣裤;夏天旅游要戴浅色的遮阳帽,尽量不穿深色衣服;根据旅游地点和季节要适当带些保暖的衣服,即使在夏天,如果准备清晨登高看日出,也要预备保暖的衣服;准备轻便的雨衣或折叠伞。
保证饮食卫生。准备饼干、面包、巧克力糖果等以防途中饥饿;尽量不在卫生条件差的饭店吃东西;不要暴饮暴食;最好不要饮酒;保证身体必需的营养;如果出汗多应多喝些淡盐水,一次饮水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住宿要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住下后及时洗澡,更换内衣,用热水泡足有利于消除疲劳;夏天不要太贪凉;冬天取暖如果用煤炉要特别注意通风,预防煤气中毒;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注意安全。穿的鞋要轻便、防滑、宽松、舒适,忌穿新皮鞋、硬底鞋以及高跟鞋;乘车时身体不要伸出窗外,拐弯和颠簸时要抓牢扶手,不要爬车、跳车或者车没停稳就上、下车;自己驾车出行要检查车况,排除故障,驾驶时遵守交通规则;准备少量治疗感冒、腹泻、晕车、过敏等病症和自己特殊需要的常用药物及处理外伤用的“创可贴”等:随身携带一张写有自己身体状况(身患疾病、过敏史、血型等)和亲人联系方式的卡片。
旅行中一些常见病的防治。(1)晕车船飞机:出发前半小时服一片晕海宁安定或复方颠茄片,不宜过饱或空腹乘车、船、飞机。(2)水土不服:因气候、水质、饮食等不习惯,会出现头昏无力、胃口不好、睡眠不佳等“水土不服”的表现,这时应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东西,还可服用一些多酶片和维生素B2.(3)感冒: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服,防止忽冷忽热。轻者早些吃药,重者要到医院或就近医疗点就医。(4)腹泻:要注意不吃不洁食品,喝开水,多卧床休息。呕吐腹泻可服用阿托品或颠茄、黄连素或氟哌酸。(5)中暑: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者戴上遮阳帽和墨镜。夏天旅游如有头昏、恶心、四肢无力的感觉时很可能是中暑,可用温水敷头,逐步用冷水,或用冰袋、淋浴等。重者需要到医院就医。(6)高山反应:多数人休息后即可减轻,有条件的可吸入氧气,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7)创伤:伤口较大、较深时要及时包扎止血。骨折或怀疑骨折应对骨折部位做简单固定,尽量少搬动病人。发生关节扭伤、挫伤应立即在伤处冷敷,然后可在局部外用跌打损伤药,如红花油、好得快等。
旅游有利于健康,是养生的一种方式,但旅游养生也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比如登山涉水、长途旅行、漂洋过海、探险览胜等适合于青壮年人和体力较好者,而泛舟湖上、品茗赏月等就适合于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这就是所谓的“对症旅游”。旅游养生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阴阳五行原则,可将旅游分为下列不同类别:
1.动游,如登山涉水、漂洋过海、探险览胜等。动游含有阳刚之美,适合于年轻人和体力充沛者。
2.静游,如欣赏园林风光、驻足亭台馆榭、泛舟湖上、垂钓江边等。静游具有阴柔之美,适合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
3.怒游,如游览杭州的岳武坟、北京的卢沟桥、圆明园旧址等,能激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怒游适合于思虑过度、情绪郁结者。
4.思游,如观游赤壁遗址能激起人们思古之幽情,览洞庭君山则生怀念湘妃之思,故地重游也能令人抚今追昔等。思游具有镇静作用,适用于思虑纷乱、恐慌、烦躁的人。
5.悲游,如汨罗江之游使人因凭吊屈原油然而生悲伤之情;秋冬万物萧条,观大地有悲秋之感。悲游具有制怒平肝的作用,适合于情绪易于激愤者。
6.险游,如游览巴东的丰都鬼城,登临黄山的奇峰险景等。险游有镇心降火的作用,能调节过度兴奋的情绪,适用于心火过旺者。
旅游可以使我们饱览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和历史、文化、习俗等人文景观,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置身在异域他乡的风景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让身心做一次短暂的“流浪”,可有效地消除紧张,陶冶性情;旅游还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开阔胸怀,增加知识,益智健脑。
在壮美的山河间,去感受那湛蓝明澈的天空,温煦明媚的阳光,徐徐柔和的微风;还有浩瀚的大海,叠翠的山峦,飞瀑流泉,鸟语花香,目之所触,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让人心旷神怡,眼前是流动的风景,心中是释放的快乐,烦恼和疲劳便一扫而空了。如此畅快的养生方式,难怪乾隆皇帝会乐此不疲呢。
史载乾隆“每晨起必须卯刻,若在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不论春夏秋冬一律如此,从不延误。乾隆帝每日早朝为使诸人得知,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起,由寝宫出来后,每过一门必放鞭焰一声,直到乾清宫。宫中值班、太监、侍卫、杂役等立即起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军机处十几人轮流当值已觉很辛苦,而皇帝却天天如此,习以为常。西部边疆用兵时,每次有军报来,虽在半夜,也必须呈报皇上,乾隆亲自批阅处理,然后起划诏书,往往三四个小时不得安睡。可见乾隆的体力和精力都是十分充沛的,已经超出常人,这都得益于他多方面的养生之道,除了以上这些,他在位60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注意适时进补,保持良好的心态,有较强的自制力,培养各种兴趣,加强文化修养,勤奋好学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的养生之到已经被实践检验过了,值得我们吸收、借鉴。89岁的高寿对一个帝王来说确实难能可贵,乾隆皇帝也堪称善养生者中的典范了。
§§结束语
古人的养生之道博大精深,本书选取的这几位人物,都是在传统养生领域影响和建树比较大的,其中有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还有政治家,由于他们的角色不同,对养生的看法和方法各有侧重,从思想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请这几位长寿的古人出来现身说法,就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可参考的养生信息。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古人已经有了“贵生”和“重生”的思想,关于养生的精辟见解层出不穷,不断完善和发展,养生术也成了人们孜孜以求的良方。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古人有言曰,生之于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术易焉。”同时把“全身”看做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娇艳万计,非我所有也。”从古至今,在对生命的看法上,“贵生”思想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
在我国流传着一首《十叟长寿歌》,可以说是对历代养生之道的一个总结:
昔有行路人,海滨逢十叟。
年皆百余岁,精神加倍有。
诚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寿?
一叟拈须曰:我勿湎烟酒。
二叟笑莞尔:饭后百步走。
三叟颔首频:淡泊甘蔬糗。
四叟拄木杖:安步当车久。
五叟整衣袖:服劳自动手。
六叟运阴阳:太极日日走。
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
八叟抚赤颊:沐日令颜黝。
九叟抚短鬓:早起亦早休。
十叟轩双眉:坦坦无忧愁。
善哉十叟词,妙诀一一剖。
歌谣里的这些方法在书中多有涉及,养生的方法确实很多,关键是如何选择和选择之后怎样用于实践。葛洪说:“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他认为要想长生,不仅要对养生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不可偏修一事”。他指出“浅见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是达不到长生的目的的。我们这里列举几个关于养生的关键词,算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个提醒。
关键词一: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要有一个详细的、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身体在哪些方面出现了不足,需要加强保养;如果一切正常,又该怎么维持。知彼就是要了解所选择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功效、特殊要求、需要注意什么细节,以及有哪些禁忌。养生方法虽然不能说浩如烟海,也可以说不计其数了,它们各有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的前提,这样就能尽量减轻和避免“副作用”,尽享其利、受益无穷了。
关键词二:合理安排。现在的人们普遍被“时间紧迫”的问题困扰着,都在争分夺秒地生活,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更没有闲情逸致来养生了。如果你认为健康很重要、养生很重要,不妨静下心来为自己制订一份周详的养生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规律的生活带来的往往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健康和好心情。制订计划的过程就像在欣赏一件年代久远的古董,拂去表面的那一层灰尘,我们就能看到它细致而精美的纹路。
关键词三:过犹不及。这里强调的是适度。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受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饮食、睡眠、爱好、运动等。养生也要注意适可而止,酒喝多了不仅会醉,还会影响健康;过分沉溺于某种兴趣,不仅不能陶冶情操,还会玩物丧志。医圣张仲景就特别强调养生要忌一个“贪”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适度很重要。
关键词四:心态自然。养生的目的不只是长寿,更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如果整天汲汲于生死,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心理失去平衡,不能心地坦然地生活,这样就难免引起肌体的疾患,也就没有什么质量可言了。荀子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对于生死,韩非子更达观,他说:“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只有看透生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活着,达观生死是养生的思想前提。
关键词五:现在开始。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生命多一些关照和呵护,尤其是年轻人,不要无所顾忌,否则悔之晚矣。养生应该从现在开始,贯彻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养生虽然有不少原则与禁忌,需要认真对待,但其中也有不少乐趣。清人高桐轩说养生有“十乐”:
耕耘之乐。伏案一日,把锄半天,既享田家之乐,又能健壮身体,还有秋收之望,此一乐也。
把帚之乐。把帚扫地,洗桌净几。躬身举手之劳,则尘垢尽去,窗明几净,精神为之一畅,此二乐也。
教子之乐。教子以诗文书画,能以艺立身,自食其力,无忧于后,此三乐也。
知足之乐。公卿之乐不足为贵,而安贫乐道,吾爱吾业,此四乐也。
安居之乐。吾所居,里人耕作以食,和睦为习,居此仁厚乡里,不闻酷吏之呵斥厉声,亦一大乐。
畅谈之乐。与野老田夫纵谈天下世外事,或测天气晴雨,或卜年景歉丰,但胸畅谈,其乐陶陶。
漫步之乐。起身静步于中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焕然爽朗,胸怀为之一畅。
沐浴之乐。冬季严寒不宜频浴,余三季该当常浴,有健身心,真乃一乐事也。
高卧之乐。每至炎暑伏天,白昼不宜作课,竹枕蒲席,合目养神,养神蓄锐正此时,亦劳者之一乐也。
曝背之乐。冬日天气晴和,每至日中,或坐场上,或倚北墙,通身温暖,畏寒缩冷之感顿消,活筋血,强皮骨,其乐不可不知。
看来养生也是一件不辜负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为不能重来,所以尤为珍贵。就人生而言,除了不可预期和不能改变的,即所谓命运的那一部分,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我们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掌握和获得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健康抑或长寿都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就能长视而久生,还能从中享受到极大的快乐。最后我们祝所有的读者都健康并快乐着!
终于,《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这本书如期和读者见面了。它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物资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并对参与本书编写的成员:张志军、贺子锦、石云、王振伟、闫博、李超新、李忠良、赵静、李绍玲、李光亮、王章文、李宁、杜延起、马同建、张萍、刘芳、刘俊义、翟龙顺、张志勇、张晓坤表示感谢!
作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