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你自己
10937700000052

第52章 处理危机的手法

利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关键在于你不动声色的手腕。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有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之嫌。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

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公孙弘对待批评的态度可谓高明。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对待不同的批评,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批评是正确的,那你就应该从中学习些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成长起来并进行一些积极的改变。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自己身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不仅没有失掉什么,而且还得到了许多东西。因此你应怀有谢意,应该感谢那些向你提出批评的人。而如果经过客观分析,你认为该批评是毫无根据的,也没有被其影响的必要。因为这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将自己的自我形象树立得越强、越积极,对待批评就会更加心胸开阔。你会发现它不仅不会伤害你,相反,还会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