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10934200000069

第69章 中学校长深陷“定向招生”

余校长的宝贝女儿余环环今年六月参加了高考,估分成绩却很不理想,大概在五百分上下。这对平常成绩优异的余环环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以致于估分过后,她足足在床上躺了三天,不哭也不闹,却怎么劝也不起来。

余校长也很为难,现在全校的老师们都在询问宝贝女儿的成绩与志愿,亲戚朋友也都在关注着乖巧懂事的女儿是否得到理想的分数……余校长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是煎熬,女儿这样的成绩,简直就让曾经人人称慕的他颜面扫地,身为这个中学的校长,自己的女儿都考不上大学,总是让余校长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这样的焦虑一直持续到分数出来——493分,余校长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崩溃了。去复读吧,女儿觉得颜面无存,不复读吧,一个专科,实在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亲人的热切期盼。

一天,余校长碰到一个老同学,对方的孩子也正在填报志愿,于是礼貌性地问候打探。老同学的孩子也才四百来分,但是他填的却是北京的知名大学,余校长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一问,果不其然,老同学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我搞了个“定向招生”的指标呢,花了12万。

一细问,原来是有一个专门办理“定向招生”的公司。总经理孙某声称能通过在教育部、吉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的熟人,以点招、扩招等方式,将高考低分或认为录取学校不理想的学生办入北京、大连、长春等地的高校。学校不同需缴纳不等费用,如大连某学院需16万至18万元,北京某大学需14万元,长春某大学需7万元等,并承诺缴费时签订协议,办不成全额退款。

细心的余校长同孙经理进行了详谈,自己的女儿念的是理科,看能不能读个税务方面的专业。孙经理给余校长翻看了一些资料,建议余校长将女儿送到长春税务学院去,并且告知,今年这个学校的“定向招生”名额有限,必须尽快办理,看在余校长的面子上,只收取该校的定向招生费用7万元,其他手续费用一概全免。

见余校长有点犹豫,孙经理还例举了几个活生生的范例,某街某号的刘民红,交了十七万,现在在首都啥大学。定向招生与国家任务招生,进了学校,待遇一样。孙经理还给了余校长刘民红的电话号码,以便余校长进行核实。

孙经理还给余校长出示了一叠“缴费报到卡”,上面印着缴费学生的照片、姓名及报到编号。余校长翻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已经缴费的家庭大多来自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德惠市和山东省、河北省的多个城市,志愿的学校不同,收费也有较大区别,根据不同的学校收取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费用。协议的后面还加盖了龙凤公司的公章。协议承诺,龙凤公司为学生办理全国统招入学(录取)一事,并收取服务费用,如果未办成功,无条件全额退款给学生。

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余校长还想问一问市教育部门,但孙经理的回答是“不能问,不能查,我们办的是非正常的事,如果因为你询问露了底细造成事情失败,交的钱将一分不退”。孙经理的坚定口气,倒让余校长定了心:“听他们这么一说,反倒放心了,这事就是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办,不让问就对了。”

余校长马上凑集了7万元的定向费用,指定要上长春税务学院,随后,还介绍了自己做生意的妹妹的儿子到龙凤公司来,交了18万元,选定了北京的一个高校。

骗局揭秘

事件结果:

9月12日,余校长与200多名手持“缴费报到卡”的学生和家长,一起聚集到长春税务学院。这些人均称,他们是在向龙凤公司缴纳了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办学费”、签订协议、领取了“缴费报到卡”后,被通知于这天到长春税务学院报到上学的。而学校却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些“缴费卡”全是假的,学校根本没有收“办学费”,让低分考生上学的情况后,这些人才意识到上当受骗,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龙凤公司总经理一干人等早已卷款潜逃。

骗局辐射场所:

各种代理招生网站,各高中校园,各个考生聚集的社区。

骗局辐射人群:

望子成龙的家长,期待为落榜子女提供良好教育机会的富裕家庭。

骗局诱饵:

正规理想高校,热门专业,定向招生。

骗局进程:

1.开办皮包公司,制作虚假协议;

2.通过关系,制造真实典型;

3.歪理邪说,阻止受骗对象询问教育部门;

4.收取定向招生费用,卷款潜逃。

骗局预防:

要预防“定向招生”的骗局,我们首先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定向招生”主要是为了一些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建设人才的需要,在招生录取时适当降低分数要求但要指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故称之为定向生。近两年来,定向招生计划数已大为缩减,学校也主要限制在少数部委所属重点院校范围内,各地方所属高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计划。在招生录取时,生源必须是填报过定向志愿的,有的甚至还需考生事先与毕业去向单位或招生的高等学校签署协议,参加政审、特殊要求的体检等等。而在录取开始后,将一律不再为考生办理定向生招生补报手续,也不为高校增加定向生招生计划。因此,在录取开始后的过程中,以“定向生招生指标”为名,为考生补办定向报名手续、安排增办定向招生计划、按定向生降分录取,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常有借此向考生家长行骗的案件发生,考生家长应向所在省市招生主管部门详细了解相关政策规定,以防止上当。

小结:

国家工商和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教育咨询机构不能办理中介服务,但多数家长并不清楚也不相信这些规定。此外,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导致这一诈骗案件没有很快暴露的重要原因。这起并不高明的骗局之所以得手,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当前这种社会土壤,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因此,有关部门在加大对高考录取工作公开、公平宣传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家长们清楚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使他们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首先能够作出正确的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