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10934200000038

第38章 刘老先生的玉镯奇遇记

一天上午9点多,刘老先生在经三纬九路口碰到了一个三十来岁、身高170厘米左右的男子。那男子主动上前打招呼:“大爷,这附近有古董店吗?”刘老先生问他:“你有什么事?”男子回答:“我是民工,刚在工地干活时挖到一只玉手镯,想让古董店给估估价。”

就在刘老先生告诉那男子在经四纬二路口附近有家文物店时,又从东边过来一个四十来岁、挎着公文包、身穿白色衬衣的男子,见刘先生与民工讨论,便凑过去问道:“听你们说到文物店,什么事?”民工男子把挖到玉手镯想估价的事情跟白衣男子说了一遍。白衣男子马上高兴起来,说道:“你碰到我算好运了,我是学地质的,我懂,不介意的话,你拿出来让我看看。”

民工男子从黑色塑料袋里拿出一个用旧报纸包着的玉手镯,白衣男子接过后,从自己头上拔下几根头发缠绕在玉手镯上,然后拿出打火机在上面烧了一下,看起来还真是个内行人。白衣男子看过手镯后,慢悠悠地说:“这东西倒是真货。”接着问民工男子,“你打算要多少钱?开个价。”民工男子有点焦急地说:“不卖,我得先估价去。”并准备与刘老先生告辞。

白衣男子马上叫住他,重复说自己是学地质的,懂这行,让他开个价。民工男子不客气地说:“少了6000元不卖。”白衣男子思索着:“东西虽然是真的,到文物店最多卖3500元,还要另交手续费,我给你3800元,你看怎么样?”民工男子有点不耐烦了,仍然说不卖,赶紧把东西包起来,沿经三路向西走去。

白衣男子不舍地望着民工男子,马上对刘老先生说:“大爷,我仔细地看了看那货,确实是件古董,可以卖到6500元,咱俩再叫他过来讲讲价,4000元也许行,我现在手头的钱不够,咱俩合伙买下,也能赚两千多元。”

刘老先生其实早就有点动心了,何况还碰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里手,便说:“你先把他叫回来,然后咱们一起找他商量商量。”

白衣男子马上上前叫住民工男子,把他和刘老先生的协商价格告知民工男子,同时说道:“差不多就这个价了,我也是看着它样式不错,到古玩店可能还得等好久才能鉴定完毕,价格也不过如此,他们拿去也是用来赚钱的。”民工男子听着也确实在理,于是说道:“4200,你们拿走!”

“4200就4200,咱也不在乎那点小钱。”白衣男子说着便向刘老先生悄悄靠近,低声说道:“老爷子您还是出2000,我出那2200,以后卖了钱咱俩平分——这个民工还真难说话。”刘老先生见白衣男子如此仗义,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马上回家取来现金,两个人一起交了4200元给民工男子,换得玉镯。

白衣男子因为要出差,刚才耽误了这么久,也不便带走玉镯,于是让刘老先生写下字据,手镯先由刘老先生保管,隔日来取。

骗局揭秘

事件结果:

刘老先生小心地将玉镯带回家中保管,欣喜地等待了两天,白衣男子迟迟不来,刘老先生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便私自带着玉镯到附近的古玩店做鉴定。哪知鉴定专家当即告诉刘老先生:这个玉镯根本不是什么珍宝,在旅游景点花个十块二十块就能买到——得知自己的2000元钱打了水漂,刘老先生立马昏倒在地。

骗局辐射场所:

流动人口较多的交叉路口,老年人聚集地,居民小院。

骗局辐射人群:

渴望“捡漏”的居民,容易被他人情绪感染的人。

骗局诱饵:

专家鉴定,高额回报。

骗局进程:

1.民工打扮的男子带着刚挖到的“玉镯”前来问路;

2.路过的衣冠楚楚的“专家”男子主动上前做现场鉴定;

3.“专家”鉴定出稀世珍品,希望买下,苦于现金不够;

4.双方谈价不成功,民工男子转头就走;

5.以合伙人的身份,邀请受骗者共同买下“宝贝”;

6.匆忙中要求受骗者签下字据,改日再聚。

骗局预防:

此局看起来还真是天衣无缝,有点贪心的人都会动心,可谓有情有景,情景动人。预防的关键在于:自己可以不识货,但一定要识人。出门就碰到“卖宝的”,随后得遇“专家”,“专家”眼光独到钱不够,真是巧合,还是一个事先设好的局,“幸运者”一定擦亮自己的眼睛。

小结:

我们也许会觉得刘老先生真是老糊涂了,只因自己不在此局中。如今许多骗子就是盯上了老年人,他们思维相对较慢,几个人轮番上阵,多半是难以招架,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因此提醒老年朋友们,出门在外,最好结伴而行,加强防骗知识的更新,不要贪图小恩小惠,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