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
10932700000004

第4章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人的一生有很多良好的机遇,可为什么有些人抓住了它取得了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有些人为失去它而懊悔。这是因为他们对机会来临的把握和平时的准备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学会适应环境、把握机会

一个人不论是否“逢时”,不论遇到什么磨难,都应积极进取,好好生活。以吴祖光老先生“生正逢时”的人生态度激励自己,建功业,写春秋,展抱负,从而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白来人间一遭。

著名戏剧作家吴祖光,生前给人题词留墨,最爱写的四个字就是“生正逢时”,前前后后给人写了有上千条之多。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升斗小民,你要稀罕我的字,对不起,就是这句话。

其实,就吴祖光这一辈子来看,他还真是有点生不逢时。出生时,赶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长大了些时,碰上日寇侵华,颠沛流离;三十多岁,正是才华横溢进入创作高峰时,被戴上右派帽子,发配到北大荒,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到了晚年,本该享享清福吧,又为“国贸案”一篇杂文惹上官司,晚年不得安宁。认真算算,他这辈子,“逢时”的好日子不多,他却偏偏喜欢“生正逢时”这几个字,也许这就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吧。

民国元老于右任也是个极达观的人,每有友人问及他的长寿之道,他总是笑而不答,指指客厅墙上那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这就是古人那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消极悲观的人,就容易被这不如意的“八九”击倒;积极达观的人,却能以一当十,紧紧抓住如意的“一二”,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纵有挫折,也无怨无悔。于老与吴老无疑都是这后一种人。

可是,这世界上还是抱怨生不逢时的人多,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提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两个生不逢时的典型。特别是冯唐,历经三代,本事也有,可就是官升不上去,九十多岁了,还是个郎官。人问他昨回事,冯无奈答曰:文帝好文,我却以武见长;景帝爱用老成人,我正年轻;武帝上台搞年轻化,我已经老了。这位还真是够倒霉的,阴差阳错,就这么蹉跎了一辈子,连苏东坡都为他抱屈:“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曹操算生正逢时还是生不逢时?这要看怎么说了,后人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换言之,阿瞒是左右逢源,不管生在啥时候。不论是天下大治,还是天下大乱,都是出类拔萃的大人物,都有一番大作为。这也给我们启发,也甭管你是否“逢时”,只要有本事,有能耐,肯努力,肯拼搏,生在啥时候都不会被埋没。

鲁迅呢,从小环境来看,生下来时,正赶上家道中落,祖父坐牢,家产被抄,父亲又病故,肯定是生不逢时。从大环境来看,社会黑暗,国家积弱,官吏腐败。生计艰难,更是生不逢时。可鲁迅就在这样万分险恶的环境中,倔犟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以文化伟人的身份彪炳史册,如果从“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角度来看,迅翁也是生正逢时啊。

其实,是否生逢其时,是有偶然性的,人到世上本来就是很偶然的事情。你根本就没什么挑选的余地,生在哪里,生在何时,父母是谁。都是无法事先预定的,只能接受和适应,佛家有轮回之说,这辈子生不逢时,下辈子再托生个好人家吧,可生命就这一回,既不能“掉换”,也无法“退赔”,要不要都是它。因而,一个人不论是否“逢时”,不论遇到什么磨难,都应积极进取,好好生活。以吴祖光老先生“生正逢时”的人生态度激励自己,建功业,写春秋,展抱负,从而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自来人间一遭。

旅行的经历

麦克瑞肯说:“经验是老人的财富。但同时也是他们最大的障碍。”

瑞尔丁要坐火车从佛勒斯诺去纽约旅行。临行前,他的老舅舅嘉乐来看他,并告诉他一些旅行的经验。

“你上火车后,选一个位置坐下。不要东张西望,”嘉乐告诉他的外甥,“火车开动后,会有两个穿制服的男人顺甬道走来向你要车票,你不要理他们,他们是骗子。”

“我怎么认得出呢?”瑞尔丁不解地问。

“你又不是小孩,会认得的。”嘉乐似乎有点埋怨。

“是的,舅舅。”瑞尔丁点了点头。

“走不到20里,就会有一个和颜悦色的青年来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烟。你就说我不会。那烟卷是上了麻药的。”

“是的,舅舅。”瑞尔丁微微一怔,但照例点了点头说。

“你到餐车去,半路上就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故意和你撞个满怀,差点儿一把抱住你。她一定左一个对不起,右一个很抱歉。你的自然的冲动一定会要跟她交朋友。但是,你要理智地走远些。那女子是个拆白。”

“是个什么?”瑞尔丁似乎没有听清楚。“是个婊子。”嘉乐提高声音说,“进去吃饭,点两个好吃的菜,要是餐车里人挤,要是有一个美貌的女子与你同桌,与你对面而坐,你别朝她看。要是她逗你说话,你就装个聋子。这是唯一的摆脱之道。”嘉乐认真地告诫他的外甥。

“是的,舅舅。”瑞尔丁不禁有点惊讶,还是点了点头。

“你从餐车回到座位去,经过吸烟间,那里有一张牌桌,玩牌的是三个中年人,手上全戴着看来很值钱的戒指。他们要朝你点点头,其中一人请你加人,你就跟他们说,我——不——太——会——说——美——国——话。”

“是的,舅舅。”瑞尔丁又点了点头。

“我在外边走得很多了,以上并非我无中生有的胡说。就告诉你这些吧!”

“还有一件,”嘉乐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叮咛道,“晚上睡觉时,把钱从口袋里取出来放在鞋筒里,再把鞋放在枕头底下,头在枕上,别睡着了。”

“是的,舅舅,多谢您的指教!”瑞尔丁向他的老舅舅深深地鞠了一躬。第二天,瑞尔丁坐上了火车,横贯美洲向纽约而去。

那两个穿制服的人不是骗子,那个带麻药烟卷的青年没有来,那两个漂亮女子没碰上,吸烟间里也没有桌牌。第一晚瑞尔丁把钱放在鞋筒里,把鞋放在枕头下,一夜未合眼。可是,到了第二晚他就全不理会那一套了。

第二天,他自己请一个年轻人吸烟,那人竟高兴地接受了。在餐车里,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轻女子的对面。吸烟间里,他发起了一桌扑克。火车离纽约还很远,瑞尔丁已认识车上的许多旅客了,而客人也都认识他了。火车经过俄亥俄州时,瑞尔丁与那个接受烟卷的青年。跟两个瓦沙尔女子大学的学生组成一个四部合唱队,大唱了一阵子,获得了旅客们的好评。

那次旅行对瑞尔丁来说是够快乐的了。

瑞尔丁从纽约回来了,他的老舅舅又来看他了。

“我看得出,你一路没有出什么岔子,你依我的话做了没有?”一见面嘉乐就高兴地问瑞尔丁。

“是的,舅舅!”瑞尔丁还是那样地做了回答。

嘉乐脸带笑容,微微地转过身去。眼望远处自言自语地说:“我很快活,有人因我的经验而得益。”

不要完全相信别人的经验之谈,世间万物皆在不停地变化,自己去闯一闯,走出一条更好的道路来。光会空想,不如行动。因为行动可以把空想变成事实,可以改造空想。

晚上的不速之客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圣诞节前夕,天空白云密布,最后一批顾客正在匆匆忙忙赶回家去。然而南二街上的旧钟表店内依然灯火通明,满头银发的店主埃德加正在调整壁炉钟内的乐钟。

8点左右,忙活了一天的埃德加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他童年时在加利福尼亚,一位老钟表匠先给埃德加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的钟去练习修理,然后逐步让他修理铁路用钟、手表、标准钟和装有乐钟的大钟。

他和也是双耳失聪的爱妻黑兹尔日积月累地收集修理旧钟所需要的旧零件,又把这些“宠物”从过分拥挤的居室搬到闹市的店铺中去。他们两人工作得非常协调,他修琏机械部分,她擦洗钟框,有时还得修整钟框的表面。

埃德加干完了活,站起来朝后室走去,这时他颈后部突然感到从前门袭来的一阵冷风。他转过身去接待最后一位顾客。但是,当他看到两个男人时,长期培养起来的敏感告诉他来者不是顾客。那两个人身着派克上装和牛仔裤。一个三十多岁,另一个近五十岁。年轻人留在店门旁,年长的两眼露着凶光朝柜台走来。埃德加一边慢腾腾地把记事本和铅笔推到柜台台面的另一端,一边尽力不露声色,抑制着愈来愈强烈的不安情绪。

埃德加朝那张紧绷着的脸微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指指自己的耳朵,摇摇头。那人仔细观察记事本,那张紧绷着的脸露出一丝吃惊的神情,然后转过身去对他的同伙咕哝了几句。埃德加乘机仔细打量那人,特别注意到那人插在上装右口袋中的手,那只手在不安地颤抖着,暴露来者的不良企图。他怒火中烧,但内心有一低语把怒火压下去了,这低语就是“要镇静”。于是他在记事本上写道:“我能帮助你吗?”这时那人第一次正视埃德加,并微笑了,然而这微笑充满着冷嘲热讽。这时,埃德加也明白那人为什么把他的同伙留在门口,而且看上去这两个人像正在准备铤而走险,干些他们日后会追悔莫及的事。

钟滴答滴答地响着。埃德加不慌不忙地又写了一句:“你是来当钟表的吗?”于是他指指放满挂表和怀表的“当”柜。埃德加不是典当商,但是,每当他看到一些人把他们心爱的东西放在他面前要求典当时那种可怜的模样,就于心不忍收下了。而当货主来取还时,这些东西总是原封不动地还在埃德加那里,并且货主只需付给埃德加收货时付的价钱,不付分文利息。

这时年长的那人稍许放松了些,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仔细看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表,就写道:“这块表你将给我多少钱?”埃德加发现在他面前的那双灰眼睛流露出窘迫的神情。那块表很普通,不过此时却拥有巨大的力量——这是讨价还价的工具,摆脱困境的出路。埃德加明白穷途末路把这两个人带到了他的店中,于是他问道:“你需要多少钱?”记事本上写的答复是:“值多少就给多少。”

埃德加把手伸进钱箱,拿出一张50美元的钞票塞在那人的手中。两人紧紧地握了一下手,通过这一握手,他们互换了同情和感激。两人都明白这块表不值50美元。那人在转身离去前写道:“一旦我有了钱,我会马上来赎。祝圣诞节快乐!”

宽容是对他人的仁慈,有时也是对自己的仁慈,用谅解、宽恕的目光和心态看人、待人,也就会觉得在纷杂的世界里,春意盎然,到处充满温暖。

成功从小事开始

许多年轻人总认为,成功就需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地去干一场。但事实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一些小之又小的事情做起的。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戗,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业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个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生活没有绝境

生活没有绝境。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一路的成长有坎坷相伴,就像出门在外一直有着父母的关心一样。不一样的人生会有一样的乐趣。

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了他们的渔船,恰好又赶上渔夫患上重感冒。天寒地冻,债主上门,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个难关呢?

一向乐观豁达的渔夫第一次沉寂了,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悲凉。

那时,渔民的儿子才16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6岁的儿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处于绝望之中。“你们别怕,我有办法。”儿子说完这话,喝下三大碗热粥,出发了。他在肩头挑上两只鱼篓,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

没有渔船,没有渔网,怎样打鱼啊?只见这个16岁的少年,迎着刺骨的寒风,脱光了衣服,一头扎进了如冰的海水中。这时,奇迹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尖尖鱼向孩子的身边靠来,它们钻进他的腋窝处腿弯里,在孩子的躯体周围游着。孩子咬着牙,轻而易举地便将尖尖鱼装满了两鱼篓。原来,这海里生活着一种尖尖鱼,每当寒潮来时,它们都有很强的趋热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温热的躯体,引来了大量的尖尖鱼……

曾经有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工。盘缠用尽了,举目无亲,房东又天天催讨房租。虽然有一家单位已经决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单位愿意将工资预付给一个尚未开始工作的人?

一个星期天,青年拖着沉重的双腿来到了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看着那些成堆的纸片、饮料盒子……青年红着脸向老板问了那些废品的价格。他找来一只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着人们的白眼,经受着风雨的洗礼,他走过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捡拾着废品,积攒着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积攒着在这个陌生城市继续生活下来的决心与力量。当他从废品店老板手里接过在这个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时,青年的眼眶潮湿了,他听到心中的呐喊:“生存没有绝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鱼的少年正是在别人围着火炉的时候,用他的躯体让一家人渡过了难关;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学生的架子,靠捡废品让自己在远方的城市站稳了脚跟。当你面临生活的困惑时,何不想想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生存没有绝境,其实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用好人生“三味药”

据报载,一位知名学者为即将离开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开了个药方,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乏味药”》,给步人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救急之用,学者称之为防身的锦囊。他是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们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理想信念、人生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的。后来人们把他提出的“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称为人生“三味药”。

问题丹,即“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是大学生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走出了校门,离开了学习文化知识的环境,如果不主动去研究一两个疑难问题,时时向新知识发出挑战,一个人就很难保持对学问的兴趣和追求学问的热心,就会变得懒惰懈怠,变得不思进取,最终成为庸碌无为者。

兴趣散,即“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的闲暇往往决定你的终身”。一个人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应对非职业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有了这种对非职业的兴趣。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在工作之余更有趣昧、更充实快乐,只有在工作之余多读书学习。多思考研究一些问题,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信心汤,即“你总得有一点信心”,“一粒粒地种,必会满仓满屋地收”。许多事情的成功往往都是在不经意的努力追求中实现的,只要耕耘,就有收获。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要条件,信心能够搭起成功的桥梁,任何时候只有树立坚强的信心,遇到困难和坎坷才能够迎刃而解,才不至于因悲观失望而停止行动、裹足不前。

那位学者开具的人生“三味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和鞭策鼓励作用。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了问题,就有了追求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有了兴趣,就能忘我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有了信心,就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追求事业成功的希望。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终日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不注重学习,不去研究思考问题,一遇挫折就心灰意冷。有的对工作、学习没有兴趣,而却对享乐,交际、拉关系情有独钟,终日在官场、情场、舞场、商场上转悠,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虚掷年华,实在可悲可叹。

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不雷同。让我们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把人生“三味药”作为锦囊,时刻带在身边,随时警示自己,带着问题思考,带着兴趣工作。开创事业新天地,绘制成才新篇章。

聪明人善于把握机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为主,实际上所消耗的是人的智慧,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分配又是以智慧资本为主的财富分配模式。在这样的经济时代,个人能否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能否获得财富取决于个人的智慧资本。因此,进行智慧投资、积累智慧资本是每个人的理智选择。

在当今世界经济界,几乎无人不知比尔·盖茨。这位毛头小伙子原是身无分文的穷学生,几乎是一夜间成长为世界首富,其机遇正是来自于智慧。

比尔·盖茨1956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郊外的华盛顿湖畔。母亲玛丽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

小盖茨真是个天才,从小酷爱读书。他所买的书不全是童话和小人书,而以成人作品居多。他最喜欢连续几个小时阅读《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其热情和兴趣非常人能比。盖茨是个精力旺盛、非常好动的孩子。

1972年,盖茨和艾伦创立了交通数据公司。1973年秋,盖茨考入哈佛大学,被获准同时攻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允许任意选修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的课程。在此之前,盖茨被公认为是数学天才,他也曾一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到了哈佛之后,他很快发现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感到沮丧。于是,一门心思钻研电脑,认定这是自己的生财之道。这期间,他同艾伦一起编制了BASIC程序。这一成功使盖茨和艾伦非常高兴。盖菠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他真正的兴趣在于计算机,他的使命在于计算机,他的未来在于计算机。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来到世界就是为了开创一个新的产业,为人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后来,在艾伦三天两头的劝说下,盖茨动摇了读完哈佛的信念,在大三时退学,与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

随着微软的发展,盖茨大力收拢人才,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好。在此基础上,盖茨确定了向“应用软件”迸军的企业发展战略,从而使微软产品成为软件产品行业的标准。

1986年3月13日上午,微软股票正式上市,开盘价25.17美元,立即成为抢手货。一年后,微软股票已冲至每股90.75美元,31岁的盖茨因其持般而成为亿万富翁。

199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盖茨列为该年度世界十大富豪之首,在计算机世界的搏击中,他聚集了近40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他拥有的不仅是资财,更重要的是他领导并开创了个人电脑领域的新篇章,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迪生和福特。从一位技术人员成长为企业家,他体现的是数字化时代。

盖茨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即使把我全身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扔在沙漠中心,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让一支商队路过,不需多久,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

比尔·盖茨的巨额财富,让人产生深深思考。劳动创造财富,这是自古至今人人皆知的道理。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迅速扩大的财富来源。它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没有大规模的原材料消耗,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堆积,它拥有的资源是知识和人的智慧。“开发部”是微软的核心,每个人拥有一个大约只有五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一把椅子和四五台电脑外,几乎见不到其他任何东西。它所进行的国际贸易基本是无形的,但价值与作用却难以描述。它的用户分布到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而且还在日益增加。

盖茨作为世界首富,他的成功说明,现代社会是智慧创造财富,而不是机器、设备、原材料创造财富。这昭示着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自然资源的作用已远不如以前,知识的积累和智慧成为创造财富更为有效的因索。

最伟大的推销员

自信是销售成功的第一秘诀。相信自己的能力,是销售人员取得成功的绝对条件。如果你缺乏自信,连会见客户的勇气都没有,是不可能取得销售的成功。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一个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金靴子奖给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部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尼克松之后,又一学员迈过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实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改成:请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都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时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那里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正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倘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设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做事多思考

世事如棋。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妨多考虑几步棋,想想可能出现的后果,权衡一下优劣。事情不论大小,道理是一样的,哪怕是处理纷乱复杂的国际关系也如此。

战国时,齐国策士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狡兔三窟”。为的是让盂尝君一辈子高枕无忧。他造的三窟之中,有一窟是说服齐王把世代相传的祭器送到薛邑建立宗庙。薛邑是盂尝君的封地,在这里建立宗庙,盏尝君在齐国的地位能不尊崇吗,地位能不稳固吗?这是冯谖深谋远虑的地方。

北宋时代,西夏主李继迁骚扰西部边疆,保安军上奏,擒获了李的母亲。宋太宗想把她杀掉,犹豫未决之际,请来枢密使寇准单独商议此事。商议停当后,寇准退出归家时,路过相府,以之告于宰相吕端。

吕端说:“皇上告诫你不要跟我说的吗?”寇准说:“没有。”吕端便问:“准备怎么处理?”寇准告诉他准备在保安军北门外斩首,以惩戒凶逆。吕端说:“这样做未必合适。”于是他便进见皇帝说:“从前项羽欲烹高祖父太公以示威于高祖,而高祖却说愿分得一杯羹。举大事者是不顾父母的,何况李继迁是不孝之子呢?陛下今天杀其母,明日即可抓住李继迁本人吗?如其不然,只能增加其对宋的仇恨程度。反志益坚。”

太宗说:“然则如何是好?”吕端说:“依臣愚见,应将她安置于延州,派人好好服侍她。以招徕李继迁。他即便不立即来降,也可拴住他的心,因其母的生死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太宗拍腿称善,说:“不是你提醒,几误我大事。”后来,继迁母死于延州,继迁母死后,其子竟来投诚。

杀了叛将的母亲,这种手法太拙劣,岂是天朝大国所为?而优待他的母亲,乃是怀敌附远之举。

还有一个故事:元朝末年,徐达率军北逐元军,将元顺帝包围在元上都开平。他故意将包围圈空缺一角,让元顺帝逃走。大将常遇春觉得这本来是大功一件,怎么能让元顺帝逃跑了呢?他异常恼怒,就是想不通。徐达对他说:“他虽然是外族人,但已经称帝于天下很久了。抓住了他之后,我们主上该如何对待他呢?再把一些土地封给他呢。还是干脆把他处死呢?都不很妥当。既然都不行,那么让他跑掉就是最简便的办法了。”常遇春一时还不认为这样的做法对。等回来报告给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有对这一举动怪罪。

世事如棋。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妨多考虑几步棋,想想可能出现的后果,权衡一下优劣。事情不论大小,道理是一样的,哪怕是处理纷乱复杂的国际关系也如此。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嫁接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做事要有野心

通常,人们一说到“野心”二字,总会多多少少带点贬义色彩。对上了年纪的人姑且不论,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凡事都循规蹈矩、四平八稳,那还是年轻人吗?上年纪的人称之为“野心”的那种东西,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是雄心壮志,是理想追求——这在年轻人并不是什么缺点。凡事都循规蹈矩,是不会有所创新、有所成就的。

事实上,懦弱的人往往缺乏野心。年轻人不应该懦弱,应该用一定的野心来武装自己。

法国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很穷,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为法国五十大富翁之一,成为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不幸的是,他因患上前列腺癌,于1998年在医院去世。他去世后,法国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一位赤贫的穷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如果谁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来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将作为奖金。”

遗嘱刊出之后,有48561个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当然是金钱了;另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又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无所长所以才穷,有一技之长就能迅速致富。

在这位年轻富翁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年轻富翁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巨大野心。在所有的答案中,只有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获得了年轻富翁留下的100万法郎遗产。为什么只有这位9岁的女孩会想到“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这个答案呢?女孩在接受100万法郎的颁奖典礼时说:“每次,我姐姐把她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谜底揭开之后,震动法国,并波及英美。一些新贵、富翁就此话题谈论时,均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药可救的缺点,也就是缺少致富的野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野心是很珍贵的东西。

年轻人风华正茂。有些“非分之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拥有一定的野心,也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肯定的一个过程。因为有野心,而不甘平庸,不甘久居人下,才能有奋飞的愿望。

因此,年轻人需要野心,需要用野心去做一些属于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

做事不应半途而废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但,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一位熨衣工人住在拖车房屋中,周薪只有60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过即使夫妻俩都工作,赚到的钱也只能勉强糊口。他们的婴儿耳朵发炎,他们只好连电话也拆掉,省下钱去买抗生素治病。这位工人希望成为作家,夜间和周末都不停地写作,打字机的噼啪声不绝于耳。他的余钱全部用来付邮费,寄原稿给出版商和经纪人。他的作品全给退回了。退稿信很简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确定出版商和经纪人究竟有没有真的看过他的作品。一天,他读到一部小说,令他记起了自己的某本作品,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给那部小说的出版商,他们把原稿交给了皮尔·汤姆森。几个星期后,他收到汤姆森的一封热诚亲切的回信,说原稿的瑕疵太多。不过汤姆森的确相信他有成为作家的希望,并鼓励他再试试看。在此后18个月里,他再给编辑寄去两份原稿,但都退还了。他开始试写第四部小说,不过由于生活逼人,经济上左支右绌,他开始放弃希望。一天夜里,他把原稿扔进垃圾桶。第二天,他妻子把它捡回来。“你不应该中途而废,”她告诉他,“特别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他瞪着那些稿纸发愣。也许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却相信他会成功。一位他从未见过面的纽约编辑也相信他会成功。因此每天他都写1500字。他写完了以后,把小说寄给汤姆森,不过他以为这次又准会失败。可是他错了。汤姆森的出版公司预付了2500美元给他,史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嘉莉》于是诞生了。这本小说后来销了500万册,并摄制成电影,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真正使成功者出类拔萃的,是他们心甘情愿地一步接一步往前迈进,不管路途多么崎岖。

好名声是财富

草术一秋,人生一世,好的名声就是财富,她是金钱买不到的。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好名声的价值。

比尔·盖瑟和妻子格罗莉亚都在印第安那州的亚历山得拉镇教书,那儿也是盖瑟长大的地方。那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妮刚出生不久,他们需要一块地皮盖房子。

盖瑟注意到镇子的南边有一块地,常有牛群在那儿吃草。这块地属于92岁的退休老银行家于勒先生。他在这一带有很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谁去找他买地,他总是那句话:“我说过,农民们可以在那里放牛。”

尽管如此,盖瑟和妻子还是去拜访了他。他们穿过一道森严的桃花心木大门,来到一间幽暗的办公室。于勒先生坐在书桌旁,在看《华尔街日报》。他透过眼镜的上边打量着来客,身子一动不动。

当盖瑟说自己对那块地感兴趣时,于勒先生挺和气地说:“不卖。我答应过农民可以在上面放牛的。”

“我知道。”盖瑟紧张地答道,“不过,我们是在这里教书的,我们以为也许您愿意把它卖给准备在这儿长住的人。”

于勒努起嘴唇,盯着他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弗·盖瑟有什么关系吗?”

“有的,先生,他是我的祖父。”

于勒先生放下报纸,摘去眼镜,然后指指那几张椅子。盖瑟和妻子坐了下来。

“格罗弗·盖瑟是我的农场上最好的工人啊。”于勒说,“来得早,去得晚。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需要指派。”

老人向前倾了倾身子:“一天夜里,都下班一个钟头了,我发现他还在仓库里。他对我说,拖拉机需要修理,丢到这儿不管他心里就觉得不踏实。”于勒先生眯起双眼,陷人对遥远往事的回忆之中,“盖瑟。你说你想干什么来着?”

盖瑟对他讲了一遍。

“这件事让我考虑考虑,然后再来找我吧。”

没过几天,盖瑟又去了于勒的办公室。于勒先生告诉他说:“我已经想好了。3800,怎么样?”

盖瑟想:每英亩3800元,我总共就得拿将近6万美元!他该不是用这种方式拖我吧?“3800?”盖瑟重复了一句,嗓子里堵了一下。

“嗯。15英亩共计3800美元。”这块地恐怕要值3倍不止!盖瑟满怀感激地接受了。

盖瑟知道,自己能有这片神奇的土地,全是靠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的好名声。好名声是盖瑟爷爷留给自己的一份遗产。在他爷爷的葬礼上,很多人都走过来对他说:“你爷爷可是个好人啊。”人们赞美他热心肠,能忍让。敦厚,慷慨——最重要的是诚实正直。他只不过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但他的品质使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富贵中的危机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任官时,因朝廷昏庸,奸佞乱政,上疏请求正风气,意欲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但志不得伸,故想辞官而去。不料他的打算遭到儿子极力反对,理由是家里的田地房产还未购置齐全。于是,大词人写《最高楼》词一阙训骂儿子。词前有小序云:“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全词如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作者在词中用了六七个典故,不过却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概括了他多年生活经验的结晶: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这是妙语也是警句。纵观历朝历代,任何人的田地家产,都会易主,所谓“富不过三代”即是这个理。一家人往往为了遗产纷争,拉下脸来,甚至刀剑相见。其实,人生在世,所需有限,一张口能进几匙汤?睡一觉能用几间房?财富再多也属身外之物,要来何用!

“富贵是危机”,语出《晋书·诸葛长民传》。东晋末年,诸葛长民官至都督预州扬州六郡诸军事兼预州刺史,领淮南太守,深得实力派、太尉刘裕的信任,权倾一时。他贪婪奢侈,多聚珍宝美女,大兴府第宅院。然而,显赫的荣华富贵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安乐,相反。由于时时担心遭到杀身之祸,连睡觉也不安稳,竟至一月里有十几宿噩梦不断,惊恐万状,如与人厮打。他曾叹息说:“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后来果然被刘裕所杀。

像诸葛长民这样由荣华富贵而招来杀身之祸的案例实在不少。在诸葛长民之前,西晋有个石崇,富可敌国,筑金谷园,蓄养歌妓美女数千之多,但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弄得家破人亡。清代乾隆时期的巨贪和坤,家资可敌当时朝廷八年的赋税,但最终也是因此而掉了脑袋。近些年来,媒体屡屡披露的贪赃枉法之徒,其下场也都是如此。北京的陈希同、王宝森。贵州的阎健宏,山东的胡建学,海南的戚火贵……哪个不是因为敛财聚富,锒铛入狱,或上断头台。这教训太多,太深刻。所以古今有识之士都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勤俭终生,为后人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可歌可颂的佳话。

“富贵是危机。”危机者,风险也。一旦富贵,各种各样的风险即会袭来,食不知味,寝不得安,日夜紧张,防不胜防,何苦自找折磨?比辛弃疾早一百年出生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早有此感,他在《宿州次韵刘泾》中说:“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很明显,为求富挖空心思,为求富不择手段,为求富利令智昏,为求富以身试法,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风险扑面?

想到如今纷纷落马的官员,动辄捞上几百万、几千万。他们以为给自己给儿孙留下了用之不尽的财富,从此万事大吉,哪知道自己所干的,正是在加速给自己挖掘坟墓。写出诫于文章的辛弃疾,是立得正站得直的堂堂君子,无论正史记载还是野史流传,都找不到他的污迹,这可不是靠伪装能表演得出来的。

机会属于有心人

人人都知道应该珍惜机会,但有很多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心人。

美国金融大亨J。P。摩根就是一个有心人。他出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商人家庭。摩根家族160年前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约瑟夫·摩根是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没有像大家一样选择逃跑,而是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由于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使他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赚一笔钱。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庭,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具有商业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半价卖给你。”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这位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是必须用现金进行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商行发电报,可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武断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这样做在很多人看来他是轻率。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巾,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经商之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奋斗职场,有的人有所成就,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意志消磨了,有的人仍在昔苦追寻。而大多数人都在埋怨没有机会,施展不了自己的才能。

那么机会在哪儿?如何把握机会?答案是机会就在你的脚下,就在你的身边,看你如何去发现和把握。发现和把握机遇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务实的心境。机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熟视无睹的,微小的地方,通过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发现得来的。